何文清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在于培养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复合型人才,实现人才的全面性发展。那么在初中教育中,不仅仅要做好文化课的素质教育工作,同样需要做好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工作。依托美术课程载体,全面整合美术教育资源,聚焦学生创新能力,做好积极的引导和启发,以此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因此,本文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创新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
创新能力是初中美术教育工作的主要发展目标,也是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发育、认知成长和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科学的创新能力培养,能够进一步融入到写生的思维体系中,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对全面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概述分析
在目前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往往很容易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缺乏对教学的设计,也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素养培养,仅仅是在课堂上传递一些基础性的美术理论知识,从而导致了美术课堂的枯燥与乏味。基于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全面指导下,针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反思和分析,意在改变传统美术教学目标单一的问题和学生能力教育薄弱的问题,不仅仅是满足当下的知识需求,也要立足于学生后续的发展需求,着眼于课程本质和深层意义,聚焦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积极的启发和引导。通过美术理念的渗透、美术实践的融合,让美术走出课堂、走入生活,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基于此,在组织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依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教师可以导入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信息技术的丰富形式和丰富资源,拓展教学的可能性,给予学生更加灵活、更加具有创造性的教学体验。同时,挖掘美术教学的深层次价值,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以此来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此外,在美术教学中,也需要进一步融合好音乐学科、体育学科,聚焦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等多方素质来设置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展积极评价、积极引导工作,切实强化和突出美术学科的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当前初中教育的主要前进目标。而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关键点,是学生全面成长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其中,美术学科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尤其要利用好美术学科的先天优势,积极开展美术创新教育,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思想。同时,做好生活化元素的导入,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利用当地素材、本土文化有针对性地设计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方案。
在传统初中教育中,无论是受到整体教育环境的影响,还是学生主观认知的影响,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经历被投放到了文化课上,包括数学学科、英语学科等。如此以来,在大量应试知识充斥的基础上,一方面是导致了学生认识和思维的束缚,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学生的大脑疲劳。那么通过美术创新教育,则是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僵化和疲惫的头脑,给予学生更加灵活的思维,并能够走出自身的认知偏见,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文化体验来赏析美术作品,探析美术原理,并更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和沟通。而当学生通过画笔来予以呈现时,也同样实现了动手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对美术知识学习的兴趣
兴趣启发是认可一门学科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关键。兴趣启发的根本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创新教育模式的展开,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氛围和感受。在创新教学中,对美术知识、美术资源进行了更充分的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导入生活化元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设置开放性、探索性任务,在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实践的过程中,深化美术学习体验,实现兴趣激发和思维启发。例如,在《画家乡的风景》这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角度切入,尝试收集资源,整理资源,进行绘画。包括家乡的饮食、家乡的建筑、家乡的自然景观、家乡的文化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由学生来自主完成。又或者在《千姿百态的水》这节课教学中,同样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来进行创作。可以是河流、湖泊、海洋的液体水,也可以是冰川的固体水。学生通过网络来收集、整理不同的水、不同的景象。一方面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在学生接受更多知识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是视野。
(三)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大胆想象
初中美术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和认知偏见,从实践中得到认知、从探索中收获思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实践也是获得认知的唯一渠道。任何一种跳跃实践过程得出的结论都可能是虚假的,也必然会造成思维上的惰性和认知上的局限。因此,教师不仅仅是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更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想象。例如,在《公益招贴设计》这节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某一个具体的公益方向,并自行选择其中的符号、图形、元素来进行招贴设计。过程中,不拘泥于这些元素的颜色、形象、意义,而是由学生自己赋予其意义。之后,结合学生的设计成果,鼓励学生进行表述,分享自己的創作过程和思考过程,向他人阐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营造出更加活跃的创新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初中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往往会忽视美术课等非主课课程的教学。在包括教学资源投入、师资力量投入、教学课时安排等多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而目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起美术课程的教学,并赋予美术课程教学新的意义。不仅仅是美术知识的传递,也在于聚焦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等进行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艳.试析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J].时代教育,2012(10):1.
[2]孙静.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1.
[3]赵凤霞.探析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5(50):1.
[4]谈刚.试析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