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只此青绿》为何如此火爆“出圈”?

2022-06-21 01:25许诺亚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出圈审美传统文化

摘要“无名无款,只此一卷,情侣潜在,山河无垠”。这部以传世佳作《千里江山图》为背景的舞台诗剧《只此青绿》,以中国古典审美的深邃内涵,将观众带入中华审美的殿堂。本文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新时代文化背景下为何“出圈”为论点,探讨背后的成因及赋予的新时代意义。

关键词: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出圈;传统文化;审美

一、从舞蹈的本体看“出圈”

(一)创作層面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成功离不开编导周莉亚和韩真导演的付出,它的价值在于演出中它不失精彩度,遵循美学原则,找到了一种视觉上的简约。《只此青绿》作为一个当代的创作,不是对传统的再现,而是面对传统的时候衍生出对传统的理解和创造。她们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维度空间的创作方式,找寻到了一种准确度高、难度高的创作手法,引发了当代人更多的思考。

1、在叙事手法上

《只此青绿》以情感逻辑性方式,将整个故事比喻成盗墓空间,呈现出时空溯回的效果。比如“青绿”角色是画中意象的生命体,它带领着观众走到了现在时,又跟着展卷人的目光走到过去式,看到了不同年龄维度的王希孟,破开了舞台上的艺术作品空间,让更多人进入艺术品,行望驻游,呈现了一场“戏中戏”多维度的穿越演绎。

2、在构图编排上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舞蹈构图的编排上有它独特的意味和表达,舍繁杂求极简,向内、向下、向厚、向韧度去感受开发,实现了宋代美学与当代美学的碰撞。在构图的创作上,不是正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不是二龙吐须,而是将本体融入山水之间错落的感受和“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内心状态,以三角形慢慢推进,充满强烈的意象表达。如“青绿腰”在缓慢速度中的张力,慢镜头移动下连绵不断的气魄,由三角形呈现的参差不齐的错落,与中国山水画“置阵布势”相统一。

3、在塑造形象上

(1)形象的塑造体现文化互融

进入市场经济,中国的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的现象,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剧中的人物形象展卷人和王希孟的表现,体现了文化之间的互融,一步步将观众带到一幅生动的《千里江山图》中”。韩真说到:“《千里江山图》究竟出自谁手—王希孟;千年以后得以相见的《千里江山图》出自谁手—文物传承者展卷人,在历史中的他们是不可缺少的,他们是创造者、见证者、传承者”。

(2)形象的塑造体现精神劳动生产和物质劳动生产的互望

剧中描绘的主体是中华民族历代勤劳智慧的工匠形象,灿烂优秀的历史文化正是由这些平凡劳动者创造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他们画像,用他们的故事唤醒沉睡的文物、唤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将舞台艺术与非遗工艺相结合,传达出对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创造者、传承者的崇高敬意。

(3)形象的塑造体现生命共同体

青和绿代表着青春和希望,“青绿”是《千里江山图》概念化的一个“人物形象”,既体现了青绿设色,又包含着编导们对这幅画精神的提炼。在舞剧中,女演员们眼神庄严冷峻、睥睨苍生,展现出刚柔并济的层峦叠嶂之貌。她们头饰高耸,如同山石;双袖低垂,如山的纹理,又如山间瀑布。其中的“青绿腰”来源于《千里江山图》中的一个意象险峰,表达山峰非常险要和陡峭;以背部向内蜷曲的造型“卧石”作为开端,慢慢引申动态之势,具有生命意象的表达。

4、在舞蹈语汇上

韩真导演说到:“任何当下的作品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当代性,在舞蹈语汇的提炼中我们是取其神,轻取其形,比如侧向观众的体态形态,侧面脖子前伸,侧袖,从静开始探索舞蹈语汇,选择水柔而不弱在运动中的状态,体态的表述更有山水之石之态”。《只此青绿》对于舞蹈语汇的提炼是取宋代之意,加以当代创作手法,没有局限于某一风格,而是进行当代性的处理,实现创作层面上的古今对话。

(二)表演层面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所有舞者们包括两位著名的编导都试图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通过一次次的排练,从而得到了全身性的思考,这无疑是对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生活中现当代人的一种挑战。舞蹈演员如何破壁撕开重塑舞剧人物,自如切换角色合一的舞蹈的表达——舞蹈演员的身心二分,不仅是舞蹈表演的课题,也是舞蹈教育的课题。

(三)从服装层面

《只此青绿》的服装设计是阳东霖老师为此做出的新的尝试,他提到:“我们没有复原宋制的服装,而是融入当代人民的欣赏习惯。该服装的样式不是特别传统的样式,而是传递宋制美学简约的美学样式,以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将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是《只此青绿》引起人们共鸣的原因。

(四)音乐层面

《只此青绿》的火爆出圈,离不开吕亮老师将音乐也赋予了新的生命。《只此青绿》的乐曲交替呈现了中西音乐文化的魅力,除了运用古琴、古筝、箫、笛、琵琶等呈现宋代人们的情思,还用单簧管、大提琴来展现现代人的思想,这是一种新的探索。

(五)舞美层面

在舞台设计上,舞剧地面为四圈转台,在电机的驱动下时而同方向旋转,时而逆向,时而交错形成不断变化的舞台空间;空中为圆弧机械的构架,在三圈同心圆的铝合金桁架上由十八台电动机带动三块“画卷”弧形板自由滑行、升降起落,创造出“天璇三圈,地转四圈,上下左右皆可移动”的全新舞美效果,还原了中国传统画卷的“展卷”过程,那转动不息的舞台仿佛映射着民族记忆的年轮,引领观者踏入时光的循环。

二、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看“出圈”

(一)与民共情的追求

《只此青绿》组合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出圈”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具有深厚的人民性。在创作这个舞剧之前,整个舞剧团队都以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为创作目标,走进人民群众,了解他们的欣赏习惯,消费习惯,他们不是迎合市场,而是融入他们以更好的引导创作。

(二)艺术样态的跨界

《只此青绿》由艺术创作到舞台演出,让艺术珍品从展示台到舞台,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连线了千年的宁静与动态,用舞蹈描绘出《千里江山图》。从跨界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是一种新的艺术,它是一种跨界的艺术,它在影响着成千上万的观众的同时,也在努力地传递着自己的文化。

(三)价值取向的笃定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也是对传统工艺的一种褒扬。该剧所刻画的主要人物是中国历代勤劳的工匠,辉煌的历史文化就是出自这些普通的工人手中,舞剧为他们画像,用他们的故事唤醒沉睡的历史文物,唤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将舞台艺术与非遗工艺相结合,为时代背景下的文学融合赋予更加丰富的深刻内涵。

(四)互联网+的加持

互联网和多媒体的加持扩大了剧目的传播力,比如“微信”、“抖音”、“快手”、“微博”、“央视网”、“今日头条”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网友竞折腰”,剧中的“青绿腰”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引无数网友挑战“青绿腰”。这一行为背后有一种民族文化的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自觉。

结语

舞剧《只此青绿》以其独特的舞曲语言与艺术形式,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完美地表达出来,将富有现代性的艺术观念融入其中,与音乐、舞美、服装、灯光等多种舞台效果相结合,使得《只此青绿》在当代艺术上更具新意。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在进入新世纪后,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创作思想,强化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与时代、市场紧密结合,最终造就了《只此青绿》这种坚定的文化自信、艺术创新、勇攀高峰的作品。

作者简介:许诺亚,性别:女,出生年月:1999年8月14日,籍贯:湖南省益阳市,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舞蹈教育与教学方向。

猜你喜欢
出圈审美传统文化
重庆渝川燃气公司:为职工办实事“出圈”
萌囧动物出圈记
探索品牌出圈的底层逻辑
用音乐奏响电竞“出圈”号角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