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华晓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053-03
摘 要 随着当前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取得的进步更是突飞猛进。当前高校教学质量不断地提升,在整个过程中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亦在提高。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以及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从育人机制、教学模式、教学模块等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力求从多维度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模式,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出体育课程在高校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体育 课程思政 育人模式
自2016年开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坚持在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将利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全方面。面对新时代快速的发展,高校在体育课程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强调学生运动能力和健康能力的培养,还应当培养学生在个人意志方面勇于担当坚持到底的精神,能够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校体育这门课程是高校学生在校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综合素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体育知识来积极的与教学价值不断的结合。根据学校发展的特色,充分发挥出大学体育的潜在价值,有效地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身体素质以及团队精神等不同的内容,让学生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就能享受到锻炼的快乐,增强体质,同时还能够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有效地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
一、引领体育课程思政教育顶层设计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坚持以学生作为中心有效地提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体验,通过各个学科融合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顶层设计工作,能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与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完美的结合。
(一)实施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成立专门改革小组
在整项活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学校分管领导以及教务处等相关的职能部门,应当充分的发挥指导作用。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成立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小组。将体育部领导作为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公共体育教研室等相关的部门作为具体的实施者,明确设置规范的组织框架,通过成立改革小组的方式,在学校内部推动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工作,设置好明确的规划,以此来推动这项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制定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总体改革规划
要想从不同的维度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就必须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做好整体的规划。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总引领方向,制定合理的总体规划,同时还应当建立专门的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团队。在团队内部设置不同的岗位,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出体育教师以及相关领导的作用。同时还要根据具体实施的情况来建立健全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相关的监督机制,能够让相关的体育课程建设在计划下顺利完成,做好总体改革的规划,充分发挥出思政课程育人的作用。
(三)创新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育人体系
在确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学规律以及人才总体培养发展的规划深入的挖掘,在整个课程中所包含的一些思政元素,从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融合,能够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完美的结合起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当首先设立试点工作,将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蕴含的体育精神以及思想文化内涵价值,以此来融入到体育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中,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二、打造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特色品牌
(一)融合学校特色,打造专业特色品牌
在整个市政教育改革工作推行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挖掘体育课程中包含的关于思政方面的资源,以此来通过体育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影响。比如对于传统的体育文化武术、太极等等,可以加强该方面内容的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体质,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国家的强大与民族振兴结合起来,能够通过简单的体育学习,激发学生内心的价值教育。通过有效的方式,将体育课程学习的专注度上升到学生对于情感和行为的认同,以此来构建特色的专业教育品牌。比如,当前很多高校在体育选修课中会设置五禽戏这门课程,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被植入深厚的爱国情怀,学生能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融合体育文化,形成校园特色育人品牌
在构建高校体育课程试卷育人模式的过程中,应当深入的挖掘学校文化以及体育文化,能够将体育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可以在校园内不通过体育教学体育社团以及各個学院之间体育竞赛的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育人活动方案的设计。比如可以开设足球、篮球、羽毛球、健美操、健身等不同校级的体育社团,这样一来有利于丰富学生在课余之后的生活,同时还能够在校园内部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学校可以每年定期开展学生运动会以及传统的体育运动会等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展特色足球赛、羽毛球比赛等,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如此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不断地增添乐趣,磨炼学生的意志,不断健全学生人格。
三、形成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立体格局
(一)构建个性化体育课程育人模块
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校发展的特色,构建个性化课堂教学,将体育精神与人生价值完美的结合起来解决新生对于体育内涵的认识,同时还要介绍学校关于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情况,对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以及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开展情况等相关事项进行明确的阐述。尤其是对于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帮助新生建立正确的大学体育课程观,以此为今后教学活动中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370FFBBD-CD04-4222-B3F6-B43CB45264F4
在个性化体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要学习的课程。比如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武术和太极拳为主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三大球、三小球等相关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以此来满足学生对于各个体育项目的不同需求,形成连贯的课程体系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应当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等作为教育的重要目的,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来,不断地帮助学生提升和进步。
(二)构建自主式体育教学育人模块
构建自主式体育教学育人模块,自主式最明显的体现是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自主性,是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锻炼的重要方式。根据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来看,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学生在参与体育项目中的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以及参与相关体育社团活动等作为主要的方式纳入到学生的考核中,保证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加强学生对与相关内容的学习,以此来形成统一的课程评价系统。
课程评价的方式能够积极的帮助学生去参加课外的体育锻炼活动,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关于自己参加项目的一些基本方法以及技能,能够不断地提升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个人综合素质协调发展,以此来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构建多元化体育俱乐部教学育人模块
构建多元化体育俱乐部最为主要的是能够展现出体育学科的综合性,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选择不同项目俱乐部,自主报名。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分为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三个不同的层次。在俱乐部运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会通过学生各个层次的水平来开展分级教学。针对零基础的初级学生,采用全方面的体育项目基本技巧的讲解,对于拥有一定技巧的学生都采用个性化教学的方式,从技术以及战术等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提高。同时,体育俱乐部还可以为一些水平相对较高的体育运动爱好学生提供比赛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体育竞赛需要的一些物品场地等。学生在具体比赛的过程中既可以担任运动员、裁判员,同时还可以是组织者、志愿者等等,以此不断地提升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既能够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实践,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构建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育人体系
(一)体育课程和思政元素融合,增加育人深度
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出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功能。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但是体育所发挥出来的功能并不仅仅局限于锻炼身体方面的功能,而是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地提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对于提升学生的凝聚力和团结能力来说都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在多维度构建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所蕴含的四种要素进行教学,将思政教育深入融合到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将思政教育和体育教育共同结合全面的推行。比如学生在体育项目锻炼的过程中能够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维护集体利益,勇于承担责任培养自己顽强不息的品格。在课堂中应当有助于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通过心理暗示和表扬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在运动中克服一些困難以及学生紧张的心理,通过转移学生注意力的方式来让学生的情绪更加的稳定,以此来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二)教书和育人结合,提升育人厚度
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负责人。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索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师德意识合适的能力的培养。根据当前的现状,制定提升的方案,使教师能够明确的树立教育教学的观念。可以通过学校培养与教师自我提升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设计,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有效地提升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从而为后期思政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应当把握体育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时机,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专题培训和改革的方式不断地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下转第57页)
(上接第54页)
(三)课内外一体化育人结合、延伸育人宽度
在体育课程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将健康地衣全面育人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通过搭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平台的方式,有效地延伸体育教学的空间,让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来。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特长,对于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生活、营造良好健康的氛围来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老师在涉及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堂之外,积极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能力和习惯,达到教育观念健康理念、目标定位的统一,将课内课外的教学内容相互补充,以此来提升教学的质量。
五、校内外体育竞赛育人结合,拓宽育人广度
通过体育竞赛的方式,有利于检验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信心和主动性具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所以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索的过程中,校内开展一系列体育竞赛,既包括传统的田径运动会,足球、篮球、网球等传统的体育竞赛项目,同时还包括健美操、跳绳等一些新兴的体育竞赛项目。学生在整个体育竞赛活动中可以展示出自己在日常锻炼中的学习效果,随时根据比赛过程中的不同情况而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以此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在团体比赛项目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长处,应当根据环境发生的变化来进行统筹部署和安排,所有的学生相互配合,以此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体意识。
六、结语
总而言之,学校体育课程除了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体会体育精神。这对于传播社会正能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来说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今后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利用课堂教学来将德育元素融入教学中,最终培养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
★本文为《体育俱乐部模式下“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JY01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2-09-01.
[2]曹卫东.新时代中国体育教育改革创新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02):4.
[3]贺新家.体育课程思政内容构建及组织实施的内在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8):53-55.
[4]何忠,许志琳,杨文东等.高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思政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39(11):85-88.
[5]李在军,刘美,赵野田.课程育人:高校体育类专业课程思政特征、难点及应对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40(03):18-24+32.
[6]刘纯献,刘盼盼.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特点、难点与价值引领[J].体育学刊,2021,28(01):1-6.
[7]王佃娥,杜发强.“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类专业课程建设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4):56-58.370FFBBD-CD04-4222-B3F6-B43CB45264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