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职前培养路径探索

2022-06-21 16:23叶永琴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技能幼儿教师

叶永琴

[摘    要]教育部于2012年正式颁布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其中规定了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该文件的颁布主要面对当前幼儿教育需求侧与幼儿教师供给侧之间存在的显著矛盾,其中幼儿教师本身的教学理论、技能素养等方面的缺失,及大地影响了幼儿园的教学整体质量。对于幼儿教师,加强职前能力培养工作是当前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实现高效教育延伸,提高幼儿教师整体能力素养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技能;职前培养

一、积极开展幼儿教师职前技能培养的时代背景

学前教育历来是基础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体系发展和不断改革的重点。学前教育在人的一生教育当中扮演着奠基角色,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直接决定着人的成长质量。在学前教育系统中幼儿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承担着重要的方向引领和教学执行责任,幼儿教师应当具备更高的技能素养,具有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够真正在学前教育当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幼儿教师本身的学前教育技能素养与实际的幼儿园教育方向性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匹配情况,导致在岗幼儿教师很难满足实际的幼儿教学需求,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场景,导致了教学整体水平不高。观察发现,幼儿教师技能素养能力水平与实际幼儿园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呈现出主客体双特征。一方面是主题特征,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幼儿教师本身并没有与学龄前儿童接触的机会,虽然部分学校为学前教育提供了实习场景,但是与真实的幼儿园教学环境仍然存在一定区别,导致大部分幼儿教师在实际加入幼儿园教育岗位工作后,会存在较长时间的不适应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幼儿教师本身能力素养的发挥;另一方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所针对性开展的讲画跳唱弹技能与实际职业环境并不完全符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其中较高的前沿教育理念、更高的执业能力以及综合性知识结构等,是当前幼儿教师的必备素养,但就目前高校教学系统的教学培养来看,针对这部分能力素质的教学培养存在缺失,最终导致幼儿教师在高校毕业后的能力素养拥有水平与参加幼儿园教学工作中职业技能素养需求之间并不匹配。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针对幼儿教师参与岗位工作前,进行针对性的职前培养,突出理念引导下的教育技能水平,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孵育,打造符合当前学前教育需求的幼儿教师新环境。

二、新时代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应当基本具备的职业能力

当前,针对幼儿教师开展的职业能力研究主要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蓝本,认定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教育常项,提出幼儿教师在参与学前教育中应当具备的几个方面的技能素养。本文结合当前幼儿园教学环境和对幼儿教师的需求,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师必备技能,并将其作为当前幼儿教师职前技能培养的重要导向。

(一)教学资源的整合融合能力

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成长特点,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学服务,其中大量的教学服务内容需要以游戏、表演、娱乐活动等形式开展,因此需要以更多优质资源的有效配套。新时代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动与客观资源的紧密配合,是教育质量的两个方面,因此,幼儿园需要建构资源环境来推进教育升级。相应的,幼儿教师本身需要对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与幼儿需求的结合情况以及如何进行教学创新、如何进行整合资源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加直接高效地将幼儿园资源应用到特色鲜明、创新性强的幼儿活动当中,构建符合幼儿成长的場景。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一方面他们需要掌握各类资源特征,另一方面需要具备学情调研分析能力,能够有的放矢地解决幼儿反馈、幼儿实际需要,进行资源配置。

(二)全能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能力

新时代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多维度的教学管理能力,教育领域以及大部分幼儿园提出要“融合性幼儿教师”概念,要求幼儿教师能够从知识、技能、教学、管理等多维度进行能力整合。结合幼儿园教学一般任务,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需要形成能力拓展机制,其中包括以下多项内容,主要如书法、绘画、舞蹈、演唱、口才、礼仪、表演、设计制作等多种类型。教师具备综合能力基础上,结合幼儿课程进行顶层设计,推进具有全能属性特征的儿童实践类课程开发,形成面面俱到、特征鲜明的类型化课程,针对幼儿进行整合式的教学培养,引导幼儿在学习活动当中得到全面全方位的个人发展。

(三)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能力

学前教育阶段同样需要组织开展幼儿评价,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应当具备全局视野,认识到幼儿评价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方法,将多元综合评价引入其中。高水平的幼儿教师能够精准地把握幼儿心理,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角度出发,进行针对性的幼儿评价,使幼儿能够认识到自己取得的成绩,接受教师所提出的意见。对于刚刚毕业的幼儿教育人才来说,他们在进入教育岗位前,由于并没有真正接触过幼儿,导致在评价方式方面十分呆滞死板,无法真正描绘幼儿的情况,也很难使幼儿接受,导致幼儿对自己的信任感出现缺失。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职前技能中,教师本身的多元综合评价能力,是其能否胜任新时代幼儿教育的关键。

三、传统职前培养模式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传统幼儿教师主要接受的职前教育为高校教育系统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教育培养,并没有形成针对具体教学岗位的职前培训机制,这也导致传统培养模式并不具备职前培养的针对性,无法将幼儿教师的技能素养提升与实际岗位需求彼此适配。笔者在进行传统职前培养模式观察方面,主要总结下述几个问题:

(一)学生群体对于职业目标缺少了解

幼儿教师在高校求学期间,作为学前专业学生,他们对于自己未来的岗位规划和高校组织开展的职前培养工作方向了解不够清晰。相关调查研究认为,绝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方向了解不深,并没有深刻理解学前教育学习后进入幼儿教育岗位的需要和准备。一些在校学习多年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缺少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了解不多,不能有的放矢地尝试从现代职业标准角度出发,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导致在临近毕业时,无法达到岗位要求的技能标准,难以在幼儿园就业中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高校学前教育定位较为模糊

高校作为传统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同时承担着学生在毕业后进入教学岗位前的职前培养任务,其对于学前教育的专业定位情况,决定了基本的教学导向。但就笔者对几所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定位的观察研究统计中发现,高校间定位内容大同小异、缺乏细化标准以及缺少显著的层级阶段区分,最终导致定位模糊问题。例如某校学前教育本科在设定学前教育定位方面,提出“本专业以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包含掌握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技能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不断夯实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型能力”;而在另一院校学前教育专科的教育培养定位中,也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相关内容,同时提出构建“一专多能的学前教师培养系统”等内容。从定位来看,两所院校的培养方向都给出了宏观发展和微观应用能力基本导向,但是从实际内容来看,本科和专科在定位分界上并不清晰,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缺少新时代新标准下的职业能力素养要求,大部分专业定位模糊、不细致、缺少相应的执行标准。这也导致在实际的教育执行当中,高校教育系统很难从制度体系建设出发,来针对职前技能提供行之有效的培养教育,造成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与实际的幼儿教师岗位实际需要之间存在显著的脱节问题。

(三)缺少多元化培养模式

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一般呈现出多重形态。除了本文前述所提到的U-K模式(高校-幼儿园)之外,还有如U-G-K模式,其中在高校和幼儿园之间通过增设教育机构的方式来实现针对性的职前培养,实现前后端的有效对接。其中G代表的是政府机构参与的培养机制,针对毕业学前教育人才提供针对教学岗位教育服务支持,提高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能力素质水平。不过这种政府参与到教学模式更多出现在英美等教育系统当中,在我国尚未形成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传统U-K模式本身的弊端体现在高校定位模糊,在合作机制层面存在一边倒等现实困境。相比之下,U-G-K模式的应用价值更为突出,其中政府主体的教育介入,能够实现专业培养、政治站位以及政策引导,实现有效的职前培养质量提升。但就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职前培养情况来看,除了此前山东省部分高校以及东北师范大学尝试开展相关机制建设之外,尚未进行大范围的教育推广,针对幼儿教师所组织开展的职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

四、创建面向职业技能的新时代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机制

(一)打通屏障,实现双端紧密对接

双端对接是指传统教育系统当中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幼儿园岗位需求之间实现的相互对接,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其中高校教育系统应当充分认识到职前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导向发展特征,意识到幼儿园教学环境以及整体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教师人才技能的关键性需求,通过打破双方的信息屏障,实现高校端和幼儿园端双端的紧密衔接,共同创建“园校融合”的亿平台。其中双向战略合作需要突出多层次协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联合多所专科院校,通过进行顶层设计的方式,结合本地幼儿园教育现状进行相关教材研发。采用点对点的服务机制,实现一所高校与一所幼儿园的紧密合作,其中,中心高校则需要发挥多学科、多层次的师资力量优势,通过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调研结果,进行课程教学体系升级。签约幼儿园则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取得的教学成果,为高校职前培养系统提供优质的课程案例,提供优秀的教学视频,同时幼儿园领导参与到高校毕业生的教学技能评比当中,近距离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提供从幼儿园岗位出发的指导,提供改进意见,帮助毕业生们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形成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岗位胜任力,满足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岗位实际需要。

(二)持续优化高校系统中的课程结构

除了建立多端协同双端紧密对接的职前培养教育体系之外,高校自身在學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当中,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升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当中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应当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相应的在课程体系方面,高校教育系统需要认识到新时代幼儿教师人才实际需要,从使得、知识、技能三个维度来建构板块教学体质,从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引入综合素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专业实践四大模块,持续推进契合时代需求的教学体系。在课程系统的建构方面,其中理念层面需要包含职业理解、幼儿态度行为、幼儿保育、个人修养等相关课程内容;专业知识方面需要引入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知识以及通识知识等重要课程;专业能力方面要开展多样化教学区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组织保育指导、游戏活动计划实施、激励和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和发展等重要内容。通过课程结构的改革创新达到理实一体、体用结合的完整教学框架,持续推进课程体系结构的全面优化。

(三)打造U-G-K创新培育模式

除了高校作为主题的U-K培养机制之外,国内面向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系统还需要尝试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推进制度体系的创新,引入更为多样的体系模式,引入政府参与,实现三位一体的教学系统。在新时代的职前培养中,要注重互惠共生的良性资源环境,构建起“链式联盟”,实现多端的体系结合,弥补传统教学主体方面的缺陷,实现相互激励与彼此之间的相互适应。U-G-K应当突出协同交互机制,依托地方师范院校、幼儿园和地方政府的协同,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尝试引入第三方教育机构,来形成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构建对话协商共生的良性生态环境。在观念层面上,教育系统需要跳出传统师范教育坚持的供血思维,将幼儿园职前培养孵育新的内涵,重塑学前师范生在培养主体当中的新主体践行关系,促进师范专业优秀毕业生的健康成长。在政府——第三方机构引入后,针对教育系统推进全面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针对技能培养实际需求,推进如课程思政、德技并修等系统化教学体系,为幼儿教师在毕业后和上岗前,提供真实场景、面向未来发展的实训机会。

幼儿教师的职前技能培养需要尊重新时代学前教育的实际需求,需要突出体现学前教育的创新发展导向价值。在职前培养系统建设方面,既要对现有的高校教育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形成园校融合的新平台和新框架,实现课程体系的持续优化;也要进行职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引入U-G-K等新型的培养模式,推动政府和第三方教育机构参与其中,形成新的应用人才培养格局。

参考文献

[1]王清霞.卓越乡村幼儿教师“U-G-K”协同培养的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4):144-146.

[2]吴小燕.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手工技能课的效用研究——以幼师美术教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46):26-27.

[3]李月琦.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双师型”幼儿教师培养策略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21(10):42-45.

猜你喜欢
教学技能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工作坊”教学模式对高职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启示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微课对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