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
摘要:在语文习作教学中,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写法技巧的提升是关键,而恰到好处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效率得到质的飞跃。教师要善于将语文习作教学与思维导图有效融合,帮助学生领悟写作要领,梳理写作思路。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思维导图的价值与优势进行考量,在恰当的情况下进行课堂内外的有效融合,以促进语文习作教学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习作教学 思维导图 有效融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不少学生谈“文”色变,一到写作课就犯怵,写出的文章生硬乏味。为探究竟,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探寻学生畏惧写作的原因。结果发现,主要是写作素材匮乏、写法技巧单一、行文思路不清。
找到问题所在后,笔者与同事集思广益,决定利用思维导图助力学生提高习作水平。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通过一幅幅形象的图片直观呈现人类大脑的放射性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记忆、阅读、思维,联想出一系列相关的事物,形成有序的关联图式,从而有效地构思成文。
于是,笔者决定成立“基于思维导图的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小组,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引入思维导图的建构模式,探寻融合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融思维导图于情境创设,助力学生“起航”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说法,叶圣陶老先生在《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论述。可以说,营造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渐入佳境,尤其是习作教学,它能为学生后面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联系生活实际,直入主题式导入,以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音频、图像等手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指导学生从直观中了解事物的特质,帮助学生真实记录;演绎生活的场景,还原真实的生活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为下一步的创作搭石铺路。这样的情境式思维训练,既可以使课堂习作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图1所示,在指导学生写有关“寻找春天”的习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有关春天的词语”为中心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已经在本单元学习了有关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不少关于春天的词语,如万物复苏、春回大地、莺歌燕舞等,教师可适时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积累,扩充词汇量,并应用在习作中。根据习作教学的主题采用适合的思维小训练,有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以此达到完成情境导入、渐入习作的第一步。
二、融思维导图于审题立意,指引学生“定标”
审题是习作的起点。过去都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该篇文章写什么,应该怎么写才能写好,学生从未真正获得审题的经验,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而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审题,根据习作内容确定中心主题、主干和分支。从写作材料中找关键词,明确习作的主题内容,再根据关键词,确定习作的类型;结合写作材料,明确习作的要求,并从材料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根据上述得到的信息,确定习作立意。
如图2所示,在执教习作“猜猜他是谁”时,首先,学生能轻松找到关键词“他是谁”,并根据关键词“他是谁”,确定习作类型。“猜猜他是谁”,需要通过描述他人的外貌、性格、特长和印象深刻的事来体现,可以确定是写人记事类作文。其次,明确习作要求,结合“猜猜他是谁”这篇习作材料,引导学生找出具体的要求。比如学生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来描写他,不能在文中出现他的名字,但是要让别人读了以后,能猜出写的是谁。再次,根据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拓展习作思路。再次,确定习作立意,引导学生从外貌、性格、特长和印象深刻的事等方面来具体描写,为学生的习作选材指明方向。针对习作审题的思维导图训练,教师可鼓励学生独立或与同伴合作完成,从师生点评或生生互评的方式,发现审题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
三、融思维导图于提炼素材,指导学生“搭建”
积累生活的素材,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各种写作素材,让源头之水越来越多地汇聚到内心,形成一股活水,填补写作的空白。只有真实的生活情感,才能写出动情感人的文章。 有了之前的思维训练,在习作选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围绕习作要求和自己的立意,大胆罗列自己积累的生活素材。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自己的选材进行有序排列,体现“主题、真实、典型、创新”的原则,并挑选出适合、真实的习作素材,实现取材于生活,出彩于习作。
在选材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合力完成思维导图。根据“主题、真实、典型、创新”的原则,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以直接做标记或者修改。教师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最想表达的素材,并在思维导图上勾画出来。在完成了素材选择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素材进行谋篇布局,根据选择好的素材,合理安排内容,做到有详有略,条理清晰。
四、融思维导图于构思起草,引导学生“修剪”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重视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可以展现学生对一篇习作的思考过程,而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心主题、主干、分支中层次明晰地呈现写作思路,串联出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如图3所示,在教学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对家乡现在和未来的样子进行对比,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并展开合理想象。学生的习作中心主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在明确了审题立意后,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开花”,把“二十年后的家乡”放在思维导图中心,进行发散性想象,搭建习作的篇章结构。其次,由每一条分支进行“联想接龙”,如沿着“家乡环境的变化”這条分支想下去,可以想到“绿树成荫”“河流清澈”“空气清新”;由“人们生活的变化”这一分支想到“无人汽车”“空气净化器”“智能管家”等,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尽情飞翔。再次,教师可在分支中融入现在与未来的事物进行对比,穿插故事情节,畅想美好的未来。在“联想接龙”中,学生渐入写作的佳境,对写作表达有了明确的方向,形成完整的写作思路。
此外,学生也要在日常写作中逐步培养习作修改能力,可以从整体来看自己的习作思维导图,逻辑是否正确,脉络是否清晰,层次是否鲜明。通过师生之间互动式地点评与修改,探究式地思维与碰撞,为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书面习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融思维导图于赏析评价,启迪学生“悟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同时,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相互了解、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由此可见,习作教学倡导“教”与“评”并重。因此,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要求,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总结评价,给学生提供赏析评價的范例。教师可从写作的框架、内容的安排和习作基础能力,如标点的使用、错别字情况、词句运用、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完成习作后,学生要及时与大家进行同步反馈评价,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主修改等环节,逐步培养主动修改作文的意识,真正从赏析评价中学习写作的技巧。
根据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课题组成员按照“思维导图习作五步法”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完整地学习,熟练掌握思维导图软件绘制的写作框架。相比普通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实验班学生要高出62%,92%的实验班学生认为,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写文章时得心应手,立意明确,条理清晰,质量较高;75%的实验班学生不仅会梳理写作素材,整理成文,还会对他人的导图进行点评,借鉴别人的优点,从而有效提升写作水平。调查中,笔者还发现,把思维导图运用于习作教学,很大程度上转变了教师“满堂灌”的习作教学模式。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确实能有效帮助学生领悟写作的要领,清晰梳理写作思路,拓展逻辑思维,实现创意行文。
参考文献:
[1]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助 性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14).
[2]刘晓宁.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
[3]宫梦洁.思维导图支持下的小学语文写作评改活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21.
[4]赵若男.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普通类一般课题“基于思维导图的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阶段成果,立项批准号:20PTYB006。
(作者单位:南昌市站前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