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晟
摘 要:“双减”背景下,学校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任务,但是想要教育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创造,光靠学校的单一教育,显然行不通。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之间“SSF”(Social Education,School Education,Family Education)的教育协同,已成为当前中小学学校教育的一种主要模式。疫情时代,孩子们常有“云”课堂时光,微课互动参与性强、信息传播度快,是现代信息教育不可或缺的载体,本文通过音乐微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让音乐教育成为了链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快乐纽带。
关键词:双减 SSF课程 微课 音乐教育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育教学品质,推进课程建设,实现家校合作共育,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我校探索发展“SSF”课程,以学校课程教育为中心,融合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社会课程(Social curriculum)、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家庭教育課程(Family education curriculum )“三课一体”,探索学科音乐教育,助力“双减”落地生根。
“SSF”课程中,学校对学科音乐教育的关注和引导尤为重要,音乐教研组开展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互动、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环境。
一、教育合伙人 同频促成长
学校成立“禾·火”工作坊,禾火即秋,收获的季节,多彩的季节,孕育希望的季节。“禾”象征团结、生长、发展,寓意着孩子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火”象征希望、光明、热情,寓意着班主任用光和热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火种,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
“禾火”谐音“合伙”,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教育的管理者,而是孩子迈向新视界的“合伙人”。作为“合伙人”,面对学生个体的成长诉求,秉持“问题便是资源”的理念,采取开辟多元成长“体验场”的方式,分享大家各自的教育资源平台,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助力他人成长和班集体的持续发展。班主任尝试重新定位自己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是朋友,是兄弟姐妹,是“知心父母”,丰富班集体的教育内涵,拓宽班集体的心灵空间,一起合伙建立教育成长“社区”。
德育处研发综合评价素质体系,通过“加油秋果”、“活力秋果”和“活力小警员”评价卡,依托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落实“红领巾奖章”实施办法,将队员获得基础章和学校特色章“德馨章”、“智艺章”、“践行章”及星级章的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其中“智艺章”主要通过学习习惯、体艺素养和身心健康途径获得,内容包含“习惯方法”、“行为态度”、“能力成效”、“文明礼仪”、“艺术素养”、“心理健康”六个方面,由各学科任课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日常表现发放,音乐老师通过艺术素养对学生“智艺章”开展评价。
工作坊通过校内优秀教师经验分享、校外优秀专家讲座,促进老师们的专业成长,向智慧型和研究型教师迈进,成为“家长信任,学生敬畏”的好“教师”。如低年级音乐老师王老师,探索“双减”背景下微课教学的妙招,通过微课环节涉及、音乐互动游戏、评价等方面,分享了“微”故事,促进音乐教学。
二、家校齐发力 育乐育成长
除学校以外,家庭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点和基点,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双减”政策的落地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协助,学校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搭建“秋韵百果家长营”家长学校,“秋韵”寓意生命的丰富,象征学校多彩包容,充满爱与诗意的育人环境;“百果”寓意孩子们在老师、家长的呵护和引领下,各具特色,多元发展,在秋之滨,百果飘香。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习能动性
我们在数字家长学校平台引导孩子和家一起观看音乐微课,增强学习能动性,提升教学质量。教师根据歌唱和欣赏教学内容,把教学意图、图谱、音乐要素等通过整合融入微课教学中,通过生动形象地展现音乐律动和情感,丰富课堂内容,生动教学形式,激发音乐兴趣。
(二)开阔视野,增长学生知识面
通过播放乐器吹奏、演奏影像等资料,将乐曲和歌曲中的重难点进行提炼、升华,便于掌握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及演唱的动作表情等。在人音版二年级下册《加伏特舞曲》的欣赏教学中,我们对不同班级做了尝试:微课设计仅为聆听时,注意力集中占60%,教学效果一般;通过各种知识点的拓展和延伸时,注意力集中占90%以上,教学效果较好。由此可见,知识点的丰富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长见识,获得艺术享受。
(三)化难为易,提高教学质量效果
音乐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也需要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我们把歌曲、音符、板书等内容制作在课件中,让内容变得更加精炼,整合更加合理,增大教学容量,提升教学的效率。
三、解惑减压力 乐音解千愁
在推进“双减”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工作时间加长、任务加重,快速适应新课程、课堂、评价改革的同时,政策落实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老师们为满足学生需求承担了各类课程和课后托管服务,面临了骤然压力和不可回避的心理焦虑。“微”时代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微课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已得到充分体现,学校通过音乐微课为教师减压解愁。
见微知著,小课堂大教学。结合学校“SSF”课程发展,我们还将优化学校音乐学科的教育顶层设计,深化发展学校音乐课程、微课教学等,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微变化,从小处着手,创建真正属于自己的课堂,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张丽.儿童音乐.[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张琼.音乐新课程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委.音乐课程标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