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美
摘要: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学习难点,出现各种错误。努力探究这些错误根源,展开教学,从易处入手、重拾记忆,多元表征、构建模型,多重对比、明晰算理,培养习惯、查漏补缺,努力寻找真实、有效的课堂。
关键词:笔算除法 错题 算理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而除法计算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学习中,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一、学生典型错例
(一)格式的书写
在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后,学生完成了教材15页的做一做和课堂作业本的习题。从上交的40位同学的作业看,有4位同学存在除法竖式格式的书写问题。
(二)漏写步骤
要求计算84÷4时,学生两步并作一步,通过口算直接商21,也有的写了一步,第二步就写着个位4,没有继续除。
(三)商写错位置
百位上不够商1个百,要看前两位,42个十除以5,8个十乘5最接近42个十,所以商的十位写8,但学生把8写在了百位。
(四)数位没对齐
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百位和十位以后,个位上的数没有对齐个位,写到了十位下面。
(五)前一位的余数忘了
学生在计算笔算除法时,遇到前一位除完后有余数,常常忘记了写余数。
(六)有关“0”的错误
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时,常常不知道商0占位。
(七)漏写横式答案或余数
在列完竖式后,有部分同学横式上的答案漏写或只写了商,而不写余数。
二、探究错误根源
学生在笔算除法时错误百出,经过分析,我把学生的错误分为两大类,知识性的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
(一)知识性错误
1.不明白除法的意义
学生早在二年级的时候接触了除法,也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写法,但受到加、减、乘的竖式负迁移,在列除法竖式时出现了格式的错误、两步并作一步,甚至个位上的不除直接写在那里。究其原因,是不明白除法的意义。
2.不懂除法竖式的算理
商写错位置,不能判断商是几位数。数位没对齐,将个位上的数字对齐在十位。在遇到跟“0”有关的计算时,如在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不知道怎么办了,直接跳过或商一个跟被除数一样的数字。这些错误,究其原因,是不明白除法竖式的算理,没有建立数学除法竖式的模型。
3.计算不过关
基本的计算错误,乘法口诀不熟练甚至记错了,口算不过关,基本的减法也出错,尤其是出现退位减法的习题,这些错误导致了笔算除法时的错误。
(二)非知识性错误
因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检验习惯等学习习惯。漏写商、漏写余数、抄错数字等,丢三落四,造成各种错误。还有个别学生干脆乱写一气,应付了事。
三、找寻解决策略
探究学生笔算除法的错误根源,从易处入手、重拾记忆,多元表征、构建模型,多重对比,明晰算理,培养习惯、查漏补缺,努力寻找真实、有效的课堂。
(一)易处入手,重拾记忆
在二年级下册的时候接触过除法,但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又没有及时复习,导致部分学生已经遗忘。从简单的15÷3开始,除法竖式要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让学生感受到商是怎么来的,被除数下面的15,不是照着被除数照抄下来的,而是3个5的结果,表示分掉了多少,使学生明白除法竖式这样写能反映 “平均分”的过程,计算的书写过程契合操作过程。
(二)多元表征,构建模型
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时,要如俞正强老师所说的“种子课”,用生长替代重复。通过动手操作,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进行动作表征;通过说一说、写一写进行语言和符号的表征,构建笔算除法的模型。
1.动作表征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通过分一分,深刻体会除法竖式表示分的过程,圈一圈,感悟除法竖式表示分的步骤,画一画,领悟除法竖式表示分的内涵。
学生以42÷2为例,摆了小棒。先准备42根小棒,第一次,先分4捆小棒,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两捆,也就是20根;第二次,再把剩余的两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1根。圈一圈,画一画,把分得过程和步骤圈画出来。
2.语言表征
说一说小棒是如何分的,除法竖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以52÷2为例,说一说小棒如何分的:先分整捆的,5捆(50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捆(20根),还剩余1捆(10根),和2根单根小棒合起来,一共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刚好分完。
说一说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第一步用5个十除以2,也就是十位上的5除以2,所以商的十位上写2,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第二步,剩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成12,12除以2,商6,把6写在个位上。
3.符号表征
通过分一分、说一说,学生对除法竖式的算理基本理解,再让学生写一写除法竖式,更进一步理解笔算除法。学生以69÷3为例。
(三)多重对比,明晰算理
对相似的题,进行对比,在正确与错误的对比中,找出错在何处,如何纠正,在自我笔算的对比中,逐渐明晰算理。
1.相似对比
在遇到相似的题,易混淆的题时,我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比如,比较 和 ,在对比中不难发现,一個十位上没有余数、一个有余数,让学生说说当有余数的时候怎么办?
比较 、 和 ,比较这三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探究商的位数问题,这样也能让商错位置的同学明白,错在哪,该如何纠正。
比较 和 , 和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时,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体会0占位的作用。
2.正误对比
在教学笔算除法时,把学生的典型错误都找出来,让学生观察,这些是对还是错,如果是错的,错在哪里?并把正确的写出来。在正确与错误的不断辨析中,加深对笔算除法算理认识。
3.自我对比
对比自己的错题,进行自我纠正,把错的题整理在自己的错题本上。将错误转化为自己学习的资源。在自我反思、自我总结中不断成长,学会学习。
(四)培养习惯,查漏补缺
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看清每一题的数字、符号,书写工整,在草稿纸上再算一遍或用乘法进行验算,能减少一些错误。对于态度不端正,作业乱写的学生,只能进行单独的多次沟通、引导。对于计算全对的同学给予表扬,激励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引导其他学生自觉查漏补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将学生的错误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探究错误的根本原因,了解学生的困惑,根据原因,对症下药。明确算理,学会算法,使数学课堂更加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1]韦欣.基于学习困惑的算理和算法教学——以“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为例[J].教学研究,2017(7-8):045-047.
[2]沈晶.三年级学生除法计算常见错误分析及解决策略的实践研究——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134-135.
[3]荆亚琴,潘小福.“46÷2”的竖式为什么要分层书写?[J].教育视界,2019(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