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雯
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还可以助力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的要求,尤其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要围绕专业特点而不断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核心素养;音乐教学;改革
培养更多技术型、工匠型人才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 百万扩招 ”政策的深入实施,高职音乐教学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是高职音乐教学脱离学生专业特点问题较为突出,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不高,制约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如何立足于就业岗位标准提升音乐教学成效成为高职音乐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教学实践的意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承载着重要的人文教学价值。高职院校开设音乐课程,不同于基础教育,而是应该着重于它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启迪、激励、感染等效应,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传授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从音乐实践出发,通过聆听、演 唱、表演等多样性的实践学习形式,促使他们获得音乐技能。在音乐教学中,实践性大于理论性,学生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并得到提升,同时实践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现并挖掘他们音乐的天赋和潜质,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同时,通过长期的引领、扎实的练习,使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并通过教学实践完善自我音乐素养的提升。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自我音乐才能的舞台,把习得的音乐技能得到充分展示,并灵活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受益终生。
二、高职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问题
1.学校层面轻视音乐教学
我国高职院校起步较西方国家要晚一些,受社会需求影响,大多“重技能轻文化”,音乐课程作为小众科目,存在感不强,有的学校甚至认为“可有可无”。许多学校受财力、物力所限,音乐教师师资配备专业性不强;课程建设不完善;课时安排少,专业课占课的现象严重;教学器材和乐器数量严重不足;场地有限。
2.学生素质层面良莠不齐
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绝大部分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音乐基本功不扎实,只是会一点皮毛,乐理知识学得如蜻蜓点水,会乐器的学生有的指法不规范,会唱歌的不会科学发声和用嗓,更谈不上技巧,在实践操作上更是不尽人意,学生水平良莠不齐,授课难度极大。
三、高职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从学校层面出发
1.学校领导在思想上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管理理念
规范学校音乐教育目标和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毕业生需求量增大的同时,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校从新常态下的高职教育实际出发,依托原有的音乐课程标准,结合本地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体系完整的音乐课程标准。培养音乐人才方向要以“素质要求专长性、能力要求应用性和效果要求时效性”为发展目标,推广音乐教学实践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使自己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为步入社会奠基,培养“一专多能”的艺术类人才。
2.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力求多融入传统音乐文化
在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中,传统音乐文化涉及比较少,如声乐课程包含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技能训练和声乐舞台实践,而传统音乐文化只是在基础理论部分有些涉猎,其他两方面鲜少提及。基于此,我建议在完善课程体系以及编著课程的时候多关注我国音乐史,深度挖掘民族的、民间的音乐文化,使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得以传承。我在教学中有的时候会带领学生观看民间艺人精湛的演出,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唱腔记谱训练,力求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乐于研究,全面渗透和融入。
3.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
音乐教师是教学实践的践行者,是学生音乐艺术的启蒙者、引领者,音乐教师队伍的优劣,决定了学生音乐素养和技能的高低。为了提高师资力量,学校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政策,快速提高音乐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学校通过开展理论培训、实践进修、交流研讨等多样化的形式,帮助教师迅速成长。在培训和学习中使教师不断更新音乐知识,查找不足,开阔学术视野,提升教学技能,力求打造出专业强、业务精、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二)从教师层面出发
1.提升自身素养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就要想提高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必须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课堂正中央,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身深厚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做新时代的“四有”好教师。
2.激励学生突破自我,走向舞台
音乐这门艺术,只有理论不行,理论必须付之于实践,才能习得音乐艺术的精髓。教师要引领学生突破教室壁垒,突破心理障碍,走上表演的舞台、人生的舞台。我在声乐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融入,使他们在课上能看到世界的音乐舞台,欣赏到世界级大师的演唱,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唱、拉歌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化地挖掘学生音乐天赋和潜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励他们发挥特长,在舞台上表现自我,提高自信,突破自我,使他们的音乐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3.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常态化的新式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用全副精力去做。”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尊重,让他们体验别样的音乐课堂。比如,在声乐课上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使真实的情境如在眼前,实现情境与音乐间的融合,让学生有具体的、真实的、直观的音乐感受,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总之,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院校,音乐教学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加快音乐教学改革、摸索适合高职高质量发展的音乐教学模式,助力于高素质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刘萍丽.审美教育视域下高职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研究[J].戏剧之家,2021(10):111-112.
[2]周姝.高职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浅述[J].汉字文化,2020(11):195-196.
[3]徐丽红.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8):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