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丽
摘 要: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中,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量逐年提高,重视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尤其是义务教育小學阶段的教育。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原有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不断涌现出新的教学研究成果。针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正式接触英语,学习基础英语知识,要想有效地实现学生在英语上的全面发展,需要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有效性。然而,当前的教育应试化思想较为深刻,学校、教师、家长都在期盼学生成绩与分数的提高,会不断督促学生,让学生重复、机械的记忆知识点,忽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容易给学生带来压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影响教学质量。所以,需要转变这一教学思想,贴合学生实际开展教学内容。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策略方式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性语言,很多国家已经将英语作为母语进行使用,但是,我国的母语是汉语,与英语之间有区别,很多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由于语法上的区别、单词翻译的难点,都会造成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变差,学习兴趣降低等问题。对此,为了更好的解决学生英语学习难的问题,教师可采用多元教学,以丰富且生动的学习体验,助力兴趣的成长与培养,促使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此,本文就对小学英语高效的课堂构建方式进行探讨。
一、尊重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要培养学生素养及学习积极性,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引学生前进的风向标,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受制于家庭教育的影响以及学生个体的不同,不同学生所展现出来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结合分层指导,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进行有效学习。在教学目标的激励下学生就能更有动力,就会在课上表现得更积极,小学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实现素质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学生层次划分中,教师要以学生基础能力为基础要素,科学划分不同水平的学生。学生基础能力的发现,仅凭某一次成绩是无法充分体现的。所以,当学生初步进入小学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观察,观察学生多方面的内容,详细记录不同学生的表现,以此来判断学生基础实力,并对学生进行层次小组划分。当然,不是说一定要以相同水平为一组,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之间共同爱好、个人特点等方式,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当学生完成合理分层后,教师就可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助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创设情境教学,增强学习兴趣
对于情境来说,情境是一种真实的环境,让受教育者能够在直观、可视的感觉中,充分对情境内容进行感知,以此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丰富情感,获得学习上的主动性。在新世纪的社会中,科技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的产品不断出现、互联网的普及,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发展与生活。在信息技术中,多媒体教学也是当前课堂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利用音频、图画、视频等功能,将原本只存在与课本中的内容,以动态的视角展现给观看者,将引起观看者的注意,培养兴趣。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教师要灵活使用信息技术,设计直观的情境教学,以动态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效果。
三、利用课堂评价,学生获得自信
教师必须打破课堂的传统教育圈,充分照顾每个学生,尊重自己的主导地位,增强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进行平等的交流,并在课堂上积极评价和提高效率,正面的激励会迅速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从而达到和谐互动的目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向标杆,对于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促进学生内在动力有重要意义。教学评价能够针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能够从中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对于学生来说,教学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学习中的缺陷并及时查漏补缺。在评价中,教师应与多元化教学进行相互融合,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当然,除了多言评价外,还应注重语言的培养,不断提高课堂语言的素养和艺术性,使感染性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使学生不断被英语所滋养。
总而言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大形势下,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实践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创新。为实现新课标中强调的实现学生在英语上的发展这一目标,以提升小学英语的教学有效性为目的,追根溯源,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间段为主线,探讨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作为学生的明灯,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到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深度挖掘他们的想法,找出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共同点,并以多元化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自觉性,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打造基础,同时,帮助教师实现高质量课堂,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璐璐.以学定教构建小学英语高效阅读课堂[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4):2.
[2]刘晶晶.建构灵动高效小学英语智慧课堂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