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华,李恩耀,张继伟,巩莉,沈文宾
(1.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儿童康复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2.山东小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艾灸研发部,山东 济南 250000)
近年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渐攀升趋势,预后不佳,被称为“精神癌症”,核心表现包括交流和社交方面的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隘[1],是全球亟待解决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2]。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考虑多因素致病(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脑发育因素等)[3-5],尚无确切的针对性的特效干预项目。目前,环境因素中的“微生态-肠-脑轴紊乱”在ASD发病中的作用是近年研究热点[6]。“肠-脑轴”理论认为肠道菌群通过菌群-肠-脑轴与大脑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影响宿主的大脑和行为,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内分泌、免疫及神经通路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复杂的双向通信[7]。本研究基于“肠-脑轴”理论探析艾灸对ASD心脾两虚型患儿胃肠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接受诊疗的102例ASD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确诊为ASD(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8]关于ASD的相关诊断标准);(2)同时符合ASD心脾两虚证[9]的中医诊断标准;(3)年龄2~6岁;(4)入组前未接受药物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2)艾灸施术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3)合并Rett综合征、精神分裂症、Asperger综合征等;(4)入组前12周内已进行过艾灸相关的灸法治疗。按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38例,女13例;年龄2~6(3.84±0.85)岁。对照组男35例,女16例;年龄2~5(3.53±0.70)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有可比性(P>0.05)。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言语训练、特殊教育引导、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训练、经颅磁治疗等项目[1,4]。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下嘱患儿呈坐位,暴露穴位(百会、神阙、中脘及脾俞)。操作医生点燃艾条,将火头朝下放入艾灸壶内(艾灸八卦紫砂壶,生产厂家为济南小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CN206167367U),分别用松紧绳将艾灸壶固定于施灸对应穴位,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儿童皮肤娇嫩,部分患儿不能自主表达,施灸期间应注意观察施灸部位皮肤颜色,患儿是否异常哭闹等)。操作医生应注意观察艾绒条的燃烧情况。每周一、三、五艾灸取穴百会和神阙;每周二、四、六艾灸取穴脾俞和中脘;每次0.5 h,每周灸6次,共治疗12周。艾灸操作者要求:(1)已参加本课题的艾灸临床标准操作培训且考核合格;(2)操作医生具备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
1.3 观察指标
1.3.1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分 从5个维度(语言、适应能力、大运动、精细及社交行为)评估患儿的发育商,各维度分数为儿童能力月数占实际年龄月数的百分数,发育商总分数为各维度分数的均值,儿童智力与分数呈正相关[10]。
1.3.2 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分 ABC量表包括感觉、交往、躯体和物体使用、语言、社会生活自理5个方面,共57项,总分为0~158分。总分≥31分为达到ASD筛查界限,总分≥67分提示存在孤独症样症状[1]。
1.3.3 孤独症治疗评估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评分 AETC量表含括语言/交流、社交、健康/身体/行为和感知觉等,共77题,总分为0~179分,分数与症状程度呈正相关[1]。
1.3.4 胃肠道严重程度指数 量表按症状体征分为9项,其中8项(便秘、腹泻、粪便形状、粪便气味、腹胀、腹部疼痛、不明原因的白天易怒、夜间觉醒)按0、1、2分进行计分,第9项(腹部压痛)按0、1分进行计分,总分0~17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分数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1]。
1.3.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皮肤瘙痒、疼痛、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ASD患儿的胃肠道严重程度指数、ASD相关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以例数和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胃肠功能及发育评分治疗后两组胃肠道严重程度指数较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分较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胃肠道严重程度指数与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胃肠道严重程度指数与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胃肠道严重程度指数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分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1 7.24±2.34 5.65±1.79a 55.47±8.11 61.02±11.10治疗前 治疗后a观察组 51 8.04.±2.33 2.96±2.08a 56.90±7.39 65.80±10.47a t 1.777 7.737 0.927 2.249 P 0.082 <0.001 0.358 0.029
2.2 ABC与AETC评分治疗前两组ABC评分、ATEC总分及ATEC中的健康/身体/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BC评分、ATEC总分及ATEC中的健康/身体/行为评分均较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BC及AETC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BC及AETC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ABC为孤独症行为量表,ATEC为孤独症治疗评估表。
ABC评分ATEC评分总分ATEC健康/身体/行为评分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51 69.02±9.92 61.04±11.47a 122.73±15.23 111.20±13.40a 39.08±9.15 33.43±7.72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a观察组 51 65.98±11.13 53.20±11.40a 119.92±15.34 101.86±12.82a 37.45±8.47 28.65±6.32a t 1.453 3.538 0.921 0.099 0.927 3.498 P 0.153 <0.001 0.361 <0.001 0.358 <0.001
2.3 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随着国内外对孤独症群体的高度关注,其救治价值越来越突出,探析经济有效且易操作的干预手段甚为重要。ASD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多因素致病,如神经功能异常、环境因素、多基因致病、免疫因素及当前研究较热的肠道菌群等[4,12]。“肠-脑轴”理论已然成为孤独症领域的研究热点。肠道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大脑,“肠-脑轴”理论认为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内分泌、免疫及神经通路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影响大脑功能和行为,且该通路为复杂的双向调节[7]。
追溯中医文献,ASD属“五迟”“胎弱”“目无情”“童昏”等疾病范畴[12]。现代中医对孤独症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均有研究,多认为此病病位在脑,与心、脾、肝、肾密切相关[13]。中医学研究认为,脾主运化,固后天之本,滋养心神,贯通于脑,脑神失常,则易导致肠腑失控,传导失司,腑气不通,冲逆犯上,又影响“心主神志”[14]。中医学认为,脾运化失司、心神失养,导致经络脏腑功能失调加重脑失所养,脑失所养致脑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孤独症的发生。ASD患儿心脾两虚型中医治则当以健脾益气,养心安神。艾灸素以温养为主[15],能温中健脾以固后天之本,养心神定神志,作为中医特色疗法逐渐广泛应用于ASD患儿的综合康复干预中,其临床价值逐渐凸显。本研究艾灸取穴分别为百会、神阙、脾俞、中脘。百会穴是诸阳之会,百脉之宗,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会属督脉,位于颠顶,又称三阳五会,系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统一身之阳,通过督脉联系,还可以调节任脉功能,为安神益智要穴,用以醒脑开窍益智[16]。统计显示,百会穴是目前治疗孤独症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17]。神阙穴有培元固本、理和胃肠之功效;脾俞为脾之背俞穴,用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中脘是胃之募穴,擅以和胃健脾。诸穴合用,可以健脾益气,养心安神,醒脑益智。基于“肠-脑轴”理论,本研究艾灸选用百会、神阙、脾俞、中脘等穴位以探析对ASD患儿胃肠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ASD的临床治疗以医教结合、中西医结合、精准康复为原则进行综合康复干预,传统中医疗法(如针刺、艾灸、中药)逐渐凸显其临床价值[4,13]。研究显示,ASD患儿常伴有胃肠道问题[3],约82.4%的患儿有至少1种胃肠道问题[18],国内外研究也表明ASD与肠道微生态密切相关[19-20],ASD患儿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及其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的改变[21],并常伴随胃肠道症状[3],临床针对ASD患儿的胃肠道问题多给予药物对症干预,症状容易反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艾灸能有效改善胃肠功能,调节肠道菌群[14,22-23]。因此,艾灸在ASD患儿康复中的应用应运而生,通过艾灸这一中医外治之法改善胃肠功能,基于“肠-脑轴”理论进一步改善大脑神经发育。
本研究中观察组艾灸治疗后胃肠问题改善及整体发育优于对照组,艾灸百会、神阙、中脘及脾俞诸穴对ASD患儿康复有积极作用;两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胃肠道严重程度指数、ABC评分、ATEC总分、ATEC中健康/身体/行为单项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本研究中艾灸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ASD患儿的胃肠道功能,这与艾灸治疗胃肠问题的相关研究[22-23]结果一致,同时也能有效促进ASD患儿认知提高,减轻临床核心异常表现,改善健康/身体行为方面问题,如便秘、腹泻等胃肠道问题,入睡困难、易惊醒等睡眠问题,乱动不安、打人自残等行为问题,异常兴奋及焦郁等情绪问题都能得到一定缓解。本研究中对照组的胃肠功能也有轻微改善,考虑可能为ASD患儿神经功能的改善也会有助于改善胃肠方面的问题,这也与“肠-脑轴”理论中肠-脑功能的双向调节相一致[7],进一步说明将改善ASD患儿的胃肠功能作为治疗的一个靶向十分重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有促细胞代谢、提高免疫、改善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临床多学科适用广泛[14,22-23]。本研究将艾灸应用于ASD心脾两虚型患儿,效果显著,可能是基于“肠-脑轴”理论,通过改善ASD患儿胃肠功能即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以进一步改善大脑神经功能,进而减轻ASD的一些核心表现,也可能是基于“肠-脑轴”理论的ASD患儿胃肠功能与大脑神经功能的双向良性促进,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综上,基于“肠-脑轴”理论将艾灸用于ASD心脾两虚型患儿有助于改善其胃肠功能,提高认知功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