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博物馆馆藏熏炉赏析

2022-06-18 05:12张远
关键词:炉体熏香朱雀

□张远

《辞海》解释熏炉为“用以熏香或取暖的炉子”。熏的本义是指火烟冒出,《说文》中说“熏,是火烟上出也”,后引申为用火烟熏炙,亦引申为气味浸润、侵袭。 宋代丁谓《天香传》说:“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 ”上古时期,古人用焚香来供奉神明,同时也用来驱逐蚊虫、去除秽浊。最初的焚香是将一些带有芳香气味的植物放在火焰中烟熏火燎。 《尚书·尧典》记载:“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东汉郑玄注疏:“禋,芬芳之祭。 ”《诗·大雅·生民》曰“载谋载惟,取萧祭脂”,意思是谋划筹备祭祀,燃香蒿牛脂以产生芬芳。 《周礼·秋官·司寇》曰“翦氏掌除蠹物,以莽草熏之”,描述了负责除虫的翦氏以燃烧莽草的方法灭除蠹虫。

“闻香祛病” 的疾病防治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 《神农本草经》记载:“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自能除邪辟秽也。”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薰草、香茅等香草以佩戴、熏烧、熏浴、饮服等方式来防病养生。随着熏香风气的盛行,专门用以熏香的熏炉便出现了。 湖南长沙马王堆1 号汉墓的一件彩绘陶熏炉(图1)出土时,炉盘内仍有未焚完的香茅、高粱姜、辛夷等香草遗存。

图1 马王堆1 号汉墓出土的彩绘陶熏炉

熏炉出现的最早时间尚无定论。 国内考古发掘曾出土过一些石器时代的具有熏炉特征的器物,但因缺乏确凿的证据,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目前考古发现可以确定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熏炉最迟在战国时期出现, 可定为熏炉的器物最早出现在楚地。 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铜制熏炉。 战国晚期南楚墓地已出现器型成熟的陶熏炉。 随着秦汉大一统的进程,熏炉这种器物开始向全国扩散。

熏炉在汉代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 从贵族到平民,用香之风盛行,熏炉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工艺成熟。考古发掘显示,两广、两湖地区以及陕西、河南、 河北、 山东等地均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铜熏炉,其中多数出自墓葬,少数出自窖藏。 西汉中期出现承盘形熏炉,同时博山炉出现并流行。博山炉的造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熏炉造型, 其出现与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汉武帝笃信神仙之说有密切关系。 东汉时期,随着青铜文化的衰落,铜器数量急剧下降,高级釉陶器和瓷器逐渐取而代之,铜熏炉也在这一时期数量锐减。

隋唐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物质文明的发展,用香文化日益成熟和完备,熏炉的造型趋向多元化,制作十分考究,外观更加华美。唐代上层社会多使用金银器和玉器熏炉,平民则多用陶瓷熏炉。

宋以后,瓷质熏炉逐渐成为主流。宋代瓷熏炉风格洗练、简约,别具一格。 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香铺的身影, 可见香早已融入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日常生活之中。

巩义市博物馆陈展有6 件汉代熏炉和1 件唐代熏炉,分述如下:

1.汉代朱雀铜熏炉。 在经历了漫长岁月后,熏炉表面呈绿色。 整个熏炉通高25 厘米, 盘口径20.6 厘米。 炉由盖、炉体和承托盘三部分组成。 炉盖为半球形,盖顶朱雀目视前方,双翅展开,尾羽上扬,神气十足。炉盖肩部分立3 只灵动可爱的小朱雀,皆仰首朝向盖顶朱雀,镂空盖缘饰梅花。 熏香时香气会从炉盖镂空处散发出来,如丝如缕,弥漫不绝。炉盖与炉体用扁形纽相连接,纽可以使盖上下活动,便于炉体内放置熏料。 炉体深弧腹,圜底,下有竹节状细柄与承托盘衔接。 承托盘侈口,斜折沿,斜直腹,平底,下有三个乳状小足。 (图2)推测承托盘有两种作用:其一,熏香时需在炉体内部放置炭火来熏燃香料,汉代人席地而坐,此时往承盘里加水便可防止因为火渣掉出来而引起火灾。其二,北宋吕大临《考古图》记载:“香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像海之四环。”因此承托盘应有盛水以润气蒸香、增强熏香效果的作用。

图2 汉代朱雀铜熏炉

朱雀铜熏炉构思巧妙,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 其中主要装饰物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从先秦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神禽;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五行中的火和四季中的夏季。汉代人相信在器物上展现祥瑞就会真的引来祥瑞之气,因此我们也可从中一窥汉代人的精神信仰和文化诉求。

2.汉代鼎形铜熏炉。 这两件铜熏炉为鼎形熏炉,均由半球形炉盖、鼎形炉体和承托盘三部分组成,炉盖与炉体连接处有榫卯可开合,便于投料。 两件熏炉盖体均有几何状镂空装饰,左边这件盖顶有纽,右边这件盖顶部堆塑镂孔博山,工艺精巧。炉体似鼎,弧腹,圜底,底上亦有镂空,下承三蹄足。 承托盘侈口,折沿,折腹,平底,矮圈足。 (图3)

图3 汉代鼎形铜熏炉

3.汉代行炉形铜熏炉。 由镂孔炉盖、浅盘形炉体和承托盘三部分组成。炉盖圆弧形,上有花纹镂空装饰,盖顶有纽,与炉体之间榫卯连接。 炉体直壁,平底,下承三足,其中两个为兽蹄足,一侧附一长柄,柄端饰龙头。 承托盘侈口,斜折沿,折腹,平底。 (图4)

图4 汉代行炉形铜熏炉

皇室、贵族日常参加各种仪式常用此类炉。焚香时炉体会发热,加上升腾的烟气扑面而来,直接捧在手里时执炉者很难做到姿态优雅。 一旦加装了长手柄, 炉体与执炉者拉开距离, 可得安全无虞。 因其炉盘浅,炉盖通风性能好,也可以用来熏烧香草。 此类熏炉在唐代发展为长柄鹊尾炉。

4.汉代豆形陶熏炉。 西汉早期,豆形熏炉的数量十分可观,既有圈足底,也有三足底。早期的圈足炉整体呈豆形,有盖。 这件汉代灰陶熏炉即为早期豆形熏炉,炉盖顶有短柄圆捉手,周围镂刻三角纹与圆孔。 炉体子口,弧腹,圜底,下有喇叭状圈足。(图5)

图5 汉代豆形陶熏炉

此类熏炉除了用于祭祀外,还有驱虫避疫的功能。 因香料是在炉内直接燃烧,故在盖上镂出排列整齐的几何形孔,方便出烟,也具装饰性。炉体宽大扁平,当时传统香木、香草是以明火直接焚烧为主,倘若出烟口小且炉体深,则不易于香料的充分燃烧。

5.唐代黄釉熏炉。 黄釉最早出现于唐代,发色剂是铁。巩县窑亦烧制黄釉瓷器。这件黄釉熏炉敛口、弧肩、直壁、假圈足,口、肩、壁上共饰三道弦纹,上腹部装饰圆孔与直棂窗以作烟孔。 灰白胎,胎质坚硬,内部未施釉,外部除底外均施黄釉,釉色温润。 造型别致大方,颜色朴素明快。 据推测应为民间用熏炉。 (图6)

图6 唐代黄釉熏炉

文物学家孙机先生说过:“中国古代文物中平凡的日用品, 尽管不一定和重要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但却是人民生活的见证、科技水平的标尺,是它们所属之时代的社会状况的一面镜子。”从这些大大小小的文物中,“可以窥测到活的古史。 倘使角度合宜,调焦得当,还能看见某些重大事件的细节、特殊技艺的妙谛,和不因岁月流逝而消退的美的闪光”。 如今,当我们看到这些或华丽或质朴的熏炉,又何尝不是在追寻历史岁月的草蛇灰线?蓦然回首,5000 年中华文明依旧光华璀璨。

猜你喜欢
炉体熏香朱雀
朱雀
中药消毒熏香研究概况
全氧燃烧熔块炉
Study of partial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in HFO-1234ze(E)/N2 mixtures
二则 暖阁熏香雪未晴
六朝瓦当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运用
撕掉“神兽”标签的朱雀
李永文文创产品设计作品
综合式多功能节能炉
朱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