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出土战国镶嵌几何纹铜盒及相关问题

2022-06-18 05:12李宏庆
关键词:绿松石填充物黏合剂

□李宏庆

河南省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保存有两件战国时期镶嵌几何纹铜盒,它们形制独特,保存完整,制作工艺精湛,为不可多得的精品。 本文从铜盒的制作工艺以及花纹中填充物等方面做简要的分析,不妥之处,请专家指正。

2008 年6—10 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阳市八一路西段的名门华府住宅小区工地进行了考古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出42 座墓葬、2 座陪葬坑,时间跨度从春秋时期至汉代。

其中M45 为甲字形大型土坑墓,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为长方形斜坡状,位于墓室南侧。墓室平面呈长方形, 南北长约10 米, 东西宽约8米,深7.8 米。墓口至墓底有多级生土台阶。重棺重椁,外椁长4.5 米,宽4.2 米,棺椁之间填有大量的白膏泥。墓主人骨骼已朽,可以看出头向南,仰身直肢。随葬品十分丰富,主要放在棺椁之间的南侧、西侧,包括陶器、青铜器、玉石器等各类遗物共60 余件。陶器均为仿铜礼器,主要有鼎、敦、壶、豆、鬲等,其中陶鼎10 件;铜器主要有鼎、敦、壶、盘、匜、盒等礼器,剑、戈、矛、镞等兵器以及车马器等,其中铜鼎5 件;玉石器放于内棺,主要有玉璧、玉环等。 根据M45 的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组合及器物特征初步判断,该墓墓主人为男性,楚国大夫级贵族,与其东侧约8 米处并列而置的M32 墓主人或为夫妻,时代为战国中期偏早。

在M45 中有两件镶嵌几何纹铜盒,编号分别为M45:55、M45:56。 这两件镶嵌几何纹铜盒大小、形制、纹饰基本相同。均为子口承盖,方唇,直口,弧腹下收,平底,矮圈足。口沿下部有两个对称的近长方形环,上腹部有三周弦纹,将其纹饰分为两组,下腹部素面。 盖稍隆起,圜顶近平,上有4 个环纽,下有子口套于盒口外。 盖身五组弦纹将其纹饰分为5 组。盖和器身均饰三角形、菱形、卷云纹等,并且纹饰内填充有明显反差的浅白色矿物质,图案结构简洁而生动。 口径20.2 厘米, 最大腹径20.8 厘米, 底径13.5 厘米,圈足高1.3 厘米,通高15.5 厘米。 (图1)

图1 战国镶嵌几何纹铜盒(M45:56)

北京大学周双林先生对这两件铜盒纹饰内填充的浅白色矿物质进行取样分析,确定填充物成分为矿物颜料碳酸铅。 通过红外光谱和电镜扫描,可以看到填充物是由一些大小不同的颗粒聚集而成的,颗粒非常细小,呈粉状。

传统的青铜器装饰工艺, 大致可分为范铸、镶嵌、镏金、彩绘、錾刻等。 南阳战国镶嵌几何纹铜盒在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装饰工艺就包括这里面的镶嵌工艺。

中国古代青铜器镶嵌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 有学者称,1983 年, 在辽宁凌源牛河梁新石器时代神庙遗址中出土的女神头像(图2),其眼睛部分的装饰工艺,代表着中国镶嵌工艺的开端[1]。进入青铜时代后,青铜表面装饰工艺出现了较大的发展。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饰牌显示出当时的镶嵌工艺从设计、铸造到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 数百枚绿松石黏结成兽面纹,历经数千年未松动散落,足见工艺之高超[1]。 (图3)至春秋战国时期,镶嵌技术达到顶峰,出现了线条流畅的几何纹、植物纹、蟠螭纹以及刻画礼仪生活和战争等情景的图像纹。1982 年在江苏盱眙南窑庄出土的错金银重络铜壶,便集镶嵌技术之大成,同时采用非金属类镶嵌材料(绿松石)和金属类镶嵌材料(金银)制作而成。 (图4)铜壶造型生动,堪称镶嵌艺术的代表作。

图2 女神头像

图3 镶嵌绿松石铜饰牌

图4 错金银重络铜壶

青铜器镶嵌工艺中,镶嵌材料采用的无论是非金属类镶嵌材料还是金属类镶嵌材料,从工艺角度看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在先铸造好的青铜器凹陷的沟槽内进行填饰, 只不过根据镶嵌材质的不同,要求上有所不同。 如镶嵌绿松石,需要有相当高的玉石加工技艺,将绿松石打制得小而薄;金银由于熔点低,受热会软化,从工艺上来说较绿松石容易镶嵌。南阳战国镶嵌几何纹铜盒使用的材料是非金属类镶嵌材料中的矿物颜料——碳酸铅,工艺则更为简单,这些碳酸铅在当初填充时是呈粉状的,因此只需要在阴纹处多次填充,直至与纹饰面齐平并简单打磨即可,而不用像同为非金属类镶嵌材料的绿松石那样需要反复打磨。 与之相同的还有1988 年于山西太原金胜村春秋晚期墓M251 出土的一件镶嵌几何纹高柄方壶。该高柄方壶,有盖,壶身遍饰几何纹饰, 以相交的菱形与圆将器身分为若干菱块,菱块内是一组几何纹饰,结构简洁、生动。 壶柄及喇叭形圈足饰鸟纹[2]。 (图5)其在制作时所采用的镶嵌法, 即是先在器身铸突起的菱形纹和鸟纹等,再于凹陷部位填充一层深褐色的矿粉,形成色彩反差分明的花纹。

图5 镶嵌几何纹高柄方壶

在青铜器镶嵌工艺中,金属类镶嵌材料通常一般不采用黏合剂,而是通过捶打使其紧密贴合,然后用错石进行抛光;非金属类镶嵌材料一般都使用黏合剂。相关分析表明,这些黏合剂通常为树胶、漆或桐油[3]。 我们对南阳战国镶嵌几何纹铜盒纹饰内的填充物进行采样分析,未发现有黏合剂痕迹。 尽管在这两件铜盒上没有检测到黏合剂,但根据铅矿粉的物质特性,它不可能在没有外力的支持下,完全通过镶嵌的办法来装饰这些铜器,我们认为最大的可能是先将这些铅矿粉,掺入一些具有黏合功能的粉剂,然后填充在器物花纹之中,最后再打磨光亮。

南阳战国镶嵌几何纹铜盒上的几何纹线条十分流畅,工艺娴熟,填充物呈浅白色,颜色与几何纹形成鲜明的反差,十分简洁生动。 这两件铜盒的装饰图案反映了战国时期的镶嵌填充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它们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古代铜器的制作工艺以及对矿物质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猜你喜欢
绿松石填充物黏合剂
注射填充物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晚秋
美开发出更耐磨的补牙填充材料
涤纶织物少水染色工艺研究
美国产的绿松石品质是最好的吗?
“鼻涕虫牌”医用黏合剂
浅谈绿松石
兰炭黏合剂市场前景广阔
绿松石收藏 红海还是蓝海?
祛火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