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晨,张翠云,胡弼丞,徐 涵
(1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038;2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研究员,北京100038;3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研究实习员,北京 100038;4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038)
我国的高铁快运出现较晚,对铁路来说是一种创新业务,对快递行业来说是一种新型运输方式。 高铁快运以高速铁路网络为依托, 以载客动车组快运柜、不售票车厢、拆座椅车厢,以及高铁确认车、高铁货运动车组列车等为运输工具,以公铁、空铁有效衔接的分拨集散设施建设为支撑, 面向高端快运物流市场,以高时效、高品质为特色,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干线运输、门到门快运及个性化增值服务。
2013 年12 月16 日,高铁快运业务在京沪间开始试运作,之后办理范围不断扩大。 2016 年起正式推出“双11”铁路电商黄金周活动,至2020 年已连续开展5 年,高铁快运产品作为“双11”标志性服务产品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欢迎;2020 年 “双11”利用北京西—汉口全列移除座椅动车组往返装高铁快件[1-2]。
高铁快运运输模式主要包括零散运输模式和批量运输模式。 零散运输模式主要应用高铁载客动车组快运柜、大件行李处等,运输相对零散、小批量、高附加值的货物,主要吸纳沿途随车、随地的业务,以及商务函件、医疗物品、应急物品(如标书、发票等特殊化、个性化需求)等高端运输需求。 批量运输模式主要应用确认车、预留车厢等,与规模性企业进行合作,比如生产制造企业(电子、医药等)、快递电商企业(顺丰、邮政等),做好快递企业的运输商、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商。 见表1。
表1 高铁快运运输模式对比
从快运全行业来看, 我国高铁快运总体规模处于弱势地位,还需进一步加大拓展力度。当前高铁快运货源主要以快递市场为主,但与整个快递市场相比, 无论是运量规模还是收入规模占比,高铁快运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2015—2019 年间,尽管高铁快运收入年均增长高达27.2%, 但仍低于同期整个快递市场总收入增速1.1 个百分点,发展势头仍有待加快。
从铁路内部来看, 高铁快运处于初级起步阶段。 2016 年9 月正式出台了《高铁快运业务管理办法》(铁总运〔2016〕220 号),明确了以中铁快运公司为经营主体,自主对外经营。 2020 年高铁快运完成4.4 万t,同比增加40%。 高铁快运在铁路货运总量中占比很小,但近年来高铁快运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5—2019 年间, 我国铁路货运总收入年均增长6.0%, 增速远低于高铁快运,高铁快运已成为我国铁路货运收入新的增长点。
从铁路货运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高铁快运是未来智慧物流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高效、畅通、绿色、智能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居民消费升级以及国家双碳目标的实施等,高附加值白货物流需求规模和比重逐步扩大,对物流的成本、服务、速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极大促进了快运产业的迅速发展。 快运业发展要求铁路发挥高铁列车速度、发车密度和网络布局优势,努力拓展服务场景,打造具有中国铁路特色的高端快运服务。
我国高铁进入快运市场起步较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增强市场竞争力,精准的市场定位是关键所在。 市场定位的关键在于为自己寻找相对于竞争企业和产品的竞争优势。 高铁快运以其相对于航空全货机的价格优势和相对公路干线的速度优势,依托其发达的高铁网资源,通过打造高品质、定制化的高铁快运产品,在目标市场客户群中树立高铁快运企业面向高端市场、服务高附加值产品运输、安全可靠的企业形象,构筑高铁快运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与传统铁路货运相比, 高铁快运具备速度快、容量小、开行成本高、安全性好、准点率高等特点,不适宜运输附加值较低的“黑货”,其运输对象应主要瞄准附加值高的小件轻便货物,通过对国内高铁快运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货运品类主要是小型包裹、电商快递、农产品等,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货运品类体系[3]。 未来随着高铁快运的不断发展、运输优势持续发挥,将会从航空、公路吸引潜在货源。 经梳理,适合高铁快运运输的货类主要包括邮政包裹、电商快递、生鲜冷链、生物医药、其他等五大类。 见表2。
表2 高铁快运主要运输品类
高铁快运潜在运输货类种类繁多,现对具有代表性的三类货物进行市场分析。
3.1.1 快递及邮政包裹
2014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39.6 亿件,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 亿件,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快递大国。 近年来我国快递及邮政行业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2020 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达833.58 亿件,同比增长31.2%,增速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2010—2020 年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年均增长43.0%, 呈现出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十四五”期间,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物流业转型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特别是电商等线上贸易形态拉动了快递(运)业务的指数级增长, 传统以公路为主的运输组织方式有待优化调整,快递(运)业绿色化、多式联运化将成为未来长期发展趋势,“公转铁”有望进一步实现,以适应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而高铁货运恰逢其时,凭借其快速、大运能、安全环保等优势,高铁快运或将迎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3.1.2 生鲜冷链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其中粮食、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产销量均占世界第一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19 年生鲜农产品产量约12 亿t,生鲜农产品产值约7 万亿元(初级农产品)。大规模生产和旺盛的消费需求,带动了中国冷链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9 年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需求量达到2.35 亿t,同比增长25%,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已达3780 亿元。
从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冷链货物呈现出高端化、特色化,产销集中化、规模化特点,进而导致农产品物流将从传统“分散性、小批量、短距离”向“大规模、长距离、宽辐射”的物流格局转变, 规模化集中生产、 机械化加工处理、统一分销的发展趋势,促进中长距离的调拨运输量增长。 全国冷链生鲜农产品货物供需流量分布相对分散, 总体呈现出“北货南运、东货西运”交叉对流的空间分布特征。生鲜冷链运输方面,公路面临长途运输和安全性等问题,航空受运量和高成本等因素局限,铁路可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发展高效率、低成本的冷链运输,在未来冷链运输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3.1.3 生物医药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由2011 年的7431 亿元增长到2020 年的17919 亿元, 年均增长10.3%,全球医药市场占比约11%,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 我国医药流通规模不断增大,原本作为药品流通供应链补充的医药冷链的发展更加引人注意。2019 年我国医药冷链市场销售额达3395 亿元,与2018 年同比增长20.1%。
医药物流在所有物流业务中属于高端市场,利润率远高于普通物流,其投入也比较大,相关标准要求十分严格。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运输的运营模式共分为三类,即自营管理、自营+外包和外包三方。 其中自有配送高达43%,医药物流企业主要包括大型药企的下属物流公司、专攻医药行业的物流公司、传统综合物流公司,以及电商平台的物流公司等,准入门槛相对较高。 医药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也为高铁快运拓展生物医药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高铁快运已经推出医药“定温达”“定时达”运输等产品,有待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
短期来看,我国开展高铁快运仍面临一些限制条件, 许多高铁站不具备货物快速装卸搬运的条件, 高铁快运基地布局及配套设施设备前期投资大。 为减小投资及运营风险,近期高铁快运的目标市场定位应以邮政包裹、电子商务快递为主。 该类货物重量轻、体积小,无需高铁站在布局和设施设备配置上进行较大改变就可实现货物的快速装卸搬运。 这些货物相比生鲜产品、贵重仪器等物品,本身属于普通货物,个性化需求小,配套设施设备要求低,但在快运市场中占收入的主要部分,可作为铁路快运市场切入点。
长远来看,高铁快运还需进一步拓宽其市场范围,包括高铁运输小件贵重物品、冷链产品、生物制品等;同时拓展重量体积较大的机电产品、医疗器械、大家电、工业配件等的快速运输。 此类货物利润较高,有利于高铁快运差异化经营。
短期内我国高铁快运市场仍将以快递业务为主,研究以2018 年全国343 个地市(含直辖市、地级市、自治州、港澳台地区等)快递业务需求为基础,对快递市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以100 km 为步长具体分析分距离别市场,100~200 km 市场占比超过8%,明显高于其他距离别;1400~1500 km 市场占比超过6%,在中长距离中占比最高;运输距离超过1500 km 之后,各距离别运输市场占比明显下降。
此外,快递运输里程1000 km 以上和1000 km以下市场占比各半。 根据调研顺丰、京东等快递公司实际情况,1000 km 以下为公路运输优势市场,市场占比为50.4%, 其中, 中长距离的500~700 km 和700~1000 km 占比分别达到8.1%和13.8%;1000~1500 km 为铁路优势市场,占比为26.7%;1500 km以上为民航优势市场,占比为22.9%,其中铁路可竞争的1500~2000 km,占比为15.0%。 见图1。
图1 快递分距离别运量占比
在分距离别市场中, 高铁快运优势运距为1000~1500 km,市场占比超过1/4;随着高铁快运的不断发展, 辅以更为成熟的产品体系和价格体系, 高铁快运可将竞争市场扩大至500~1000 km和1500~2000 km,市场占比接近2/3。
分区域运量方面,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快递业务量远高于其他地区,占比分别达到52.1%和31.5%。
区域交流方面, 华东地区内部交流占比最高,达到22.0%;其次为华东发往中南地区业务量,占比为14.1%;此外,中南地区内部交流和中南发往华东地区业务量占比超过10%, 分别达到11.5%和10.2%;其余区域间交流占比均较小。
2020 年,广东、浙江两省快递发送量合计400亿件,占全国比例达到48.0%,本次研究对广东、浙江两省与主要省市快递交流量进行分析。
广东省方面,其省内交流占比远高于其与其他省市交流,占比达到21.7%;省外交流方面,主要发往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发往浙江、江苏、山东的运量占比分别为7.0%、6.3%和5.5%;中西部地区,主要发往河南和四川,占比分别为4.2%和4.0%。
浙江省方面,其发往广东省的快递运量占比最高,为12.8%;其次为省内交流,占比为9.9%;东部地区,主要发往江苏、山东、福建、上海,占比分别8.6%、6.1%、4.2%和4.1%;中西部地区,主要发往安徽和四川,占比分别为4.1%和4.5%。
综合两省情况,一方面,省内快递运输需求比较旺盛;另一方面,省外运输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涵盖山东、江苏、福建等省份,同时中西部地区与四川省运量交流占比较高。
现对比快递运输各方式价格和快递单件收入, 确定高铁快运目标市场,并计算目标市场占比。
目前, 快递运输交通方式包括公路、 铁路和民航; 全货机价格约为5元/kg,高铁快运为2~3 元/kg,散航为1.5~2.5 元/kg, 公 路 则 为0.2~0.9 元/kg。 见表3。
表3 不同运输方式运输价格
2020 年顺丰单件收入为17.8 元/件, 远高于其他快递企业,顺丰也因此实现了业务收入大幅领先于其他快递企业;“四通一达”企业单件收入均低于2.5 元/件,其中,中通单件收入仅为1.4 元/件,低于其他企业,在大打价格战的快递市场环境中占有了先机,其也因此实现了市场份额占比的大幅领先[4]。 见表4。
表4 快递公司财务情况
快递市场包括商务件、个人件和电商件;其中,电商件包括高端电商件、 主流电商件和低端电商件。 经统计,高端商务件占比约8%~10%,个人件占比约为5%~8%,电商件占比近85%[5]。 见图2。
图2 快递市场各品类占比
对比各运输方式价格和快递单件收入,高铁快运是价格更为高昂、 服务更具针对性的运输方式。在快递市场中, 高端商务件和个人件收费较高,均可成为高铁快运目标市场; 而占比近85%的电商件,并不全是高铁快运目标市场。
从电商市场价格分布来看,电商销量分布呈现“二八定律”。 平均售价在10~100 元区间的品类贡献了平台约70%~80%的销量, 平均售价在100 元以上的品类贡献了20%~30%的销量。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单件商品可承担的物流成本率通常为5%~6%,单价过低的商品很难承受较高的运输成本。
高铁快运目标市场可包括高端商务件、个人件和部分电商件,计算市场占比为:
高铁快运目标市场=高端商务件市场+个人件市场+(20%~30%)×电商件市场≈9%+6%+20%×85%=32%
根据分析计算,高铁快运短期内以快递运输为主,其目标市场占快递市场的比例为30%~40%。
一是电商市场的蓬勃发展给相关企业带来了机遇和契机,但下沉市场不断发展,快递行业仍在依靠价格战抢占市场,运输方式的规模化、高效化将成为快递企业的重要要求。
二是高铁快运在与快递行业进行合作时,时效件将始终是其可充分发挥优势的重要市场。 以顺丰为例,其时效件增速在2020 年重回高位,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公商务函件、个人散件等品类显著回流至顺丰体系;另一方面化妆品、服装等品牌商品线上化率明显提升。
三是随着经济波动和经济结构变化,高铁快运仍会逐步扩大市场范围,医药冷链、制造业快递(关键零部件)等都将有望成为时效件市场新的增量来源,为高铁快运市场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