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耘
儿童重症肺炎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等特点,随着病情进展极易合并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会诱发严重缺氧或呼吸功能障碍情况,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不利影响[1]。临床常规经鼻导管吸氧治疗虽能纠正患儿通气不畅和低氧血症情况,但治疗创伤相对较大,易引起诸多并发症,整体疗效欠佳。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能明显减轻对患儿造成的创伤,安全性较高、操作简便,对于提高综合疗效较为有利[2,3]。为此,本研究选择80 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展开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通气方法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6 月~2021 年2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实践组与参考组,各40 例。参考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呼吸衰竭病情分型:Ⅰ型25 例,Ⅱ型15 例;年龄最高8 岁,最低1 岁,平均年龄(4.12±1.08)岁。实践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呼吸衰竭病情分型:Ⅰ型26例,Ⅱ型14例;年龄最高7岁,最低0.5岁,平均年龄(3.89±1.12)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接受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②有至少1名家属陪伴在侧;③有心动过速、发绀、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表现患儿;④患儿家属对研究流程表示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排除标准:①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心肺功能损伤者;②合并严重脏器器官疾病者;③合并先天性疾病者。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均予以解痉平喘、营养支持、抗炎、支气管扩张等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对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参考组予以常规经鼻导管吸氧治疗:设置吸入氧浓度(FiO2)0.4~0.6,氧流量6~8 L/min。实践组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选用全自动呼吸机(DreamStation Auto型)予以患儿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评估患儿实际情况并选取适宜的鼻塞,设置氧流量8 L/min,呼气末正压4~7 cm H2O(1 cm H2O=0.098 kPa),保证患儿吸入氧浓度在0.5,且需密切监测患儿治疗期间动脉血气情况,并根据监测值严格调节吸入氧浓度和呼气末正压等。两组患儿均治疗24~48 h 后根据患儿恢复情况逐渐停止治疗,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儿治疗24 h 后呼吸困难症状基本消失,心率等基本恢复常态,48 h 内未复发,且氧分压>60 mm Hg)、有效(患儿治疗24 h 后呼吸困难症状、心率等有明显好转趋势,48 h 内未复发,且氧分压逐渐升高,但<60 mm Hg)、无效(治疗24 h 后患儿呼吸困难症状较前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监测、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包括pH、PaO2、PaCO2。③统计并记录两组患儿心功能不全、插管、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pH、PaO2、PaC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践组pH、PaO2高于参考组,PaCO2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注:与参考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实践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参考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实践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低于参考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儿童重症肺炎发病后会对患儿造成急性肺损伤情况,患儿大多合并呼吸衰竭症状,炎症反应明显,会消耗大量肺泡活性,导致肺泡出现肺不张、萎缩等情况,加重患儿病情,甚至会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6]。临床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需要详细了解疾病诱发因素,进而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而该疾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与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密切相关[7-9]。随着近些年来临床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情况愈发严重,使得患儿机体免疫能力相对较差,极易引起细菌感染或呼吸道特殊病毒等,因此详细掌握病情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十分必要。
临床对于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的治疗多以改善抗感染、通气功能、纠正缺氧状态等治疗为主,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治疗时间相对较长,综合疗效往往不尽人意,且抗感染等药物还会导致患儿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继而产生耐药性,因此需制定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临床实践证实,正压通气治疗在儿童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10-12]。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有较理想的辅助通气效果,是新型呼吸支持模式,能有效对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发挥抵抗作用,使肺部顺应性得到明显提升,有效减少呼吸做功,继而平衡氧气交换状态和二氧化碳状态,使患儿呼吸困难等症得到有效改善,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特点,且患儿及家属的接受度相对更高,对于提升综合疗效更为有利[13-15]。此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能在持续正压通气作用下产生气流,有效保证充足的供氧,使终末呼气肺容量得到明显增加,能有效改善肺泡实变或陷闭情况,对炎症的渗出发挥抑制作用,继而有效控制病情变化,以达对病理损害过程终止的效果[16-18]。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践组pH(7.40±0.15)、PaO2(82.37±17.45)mm Hg 高于参考组的(7.31±0.14)、(65.41±14.62)mm Hg,PaCO2(46.38±7.27)mm Hg低于参考组的(50.81±10.2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参考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低于参考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在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在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减轻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经鼻导管吸氧,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