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敏
案例背景
在我国东北地区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山脉——小兴安岭,在碧蓝的天空下映衬着郁郁葱葱的树木,鸟的歌唱声在河水的伴奏下显得格外悦耳。小兴安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而且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其有丰富的红松、林木,是我国著名的红松故乡,也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林业城市——伊春市。因此学习了解小兴安岭有助于培养学生深沉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写景文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他们也并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再加上他们的阅历有限,未深刻认识到祖国的壮丽山河的伟大,因此教师要通过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美丽的景色和十分丰富的物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对祖国山河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案例实施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写景的散文,绘声绘形地描绘出了小兴安岭的美。从知识的角度来说,教师要能够正确读写生字词并且理解其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正确且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尽可能尝试引导学生能够背诵喜欢的部分,从能力的角度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词语使用的精确性,深入理解和掌握作者进行的写景的特点和观察景色的角度,从情感的角度来说,学生要能够认识到小兴安岭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质,激发学生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情感。
在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小兴安岭的一些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去看、去听去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在自主学习的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将整篇课文完全读正确,在朗读中进行思考,提升对整篇课文的掌握度,之后提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知道了什么,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结构?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收获,学生肯定地回答是总分总的结构。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阶段,教师给學生一些题目让学生去进行讨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两个问题进行讨论,然后说一说自己哪些地方印象比较深刻。在教师检验学生合作讨论的成果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从这篇描述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的段落中进行体会,认真描述清楚作者这种顺序的写景方式,同时要想象每一个不同季节的画面是怎样的,帮助学生将文字与画面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和想象能力。在精读学习的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紧抓关键词句,让学生精心阅读每一个不同季节的景色的片段,同时要让学生学习具体的写景的方法。比方说教师让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教师提问学生这个段落写的是小兴安岭的什么景色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春天,教师继续提问学生这个自然段写的是春天的哪些景色呢?具体的景物有什么呢?需要在自己的课本上做标记。其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抽出”“汇成”“淙淙”等词语细细阅读和品味,内心深处将这些动词等词语与具体的景物相结合,然后感知春天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写春天的具体的手法。其他几个季节也采取其他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反应去调节具体的教学策略。之后安排各个小组对每一部分进行精读交流,并且要进行展示。教师在教学完这四个季节的景色之后对学生们说,现在闭上眼睛是否可以想象到每个季节的景色呢,是否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呢?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心目中的小兴安岭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描述,将头脑中的画面用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拓展学习的阶段,教师要能够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和学生玩一种词语替换的游戏,主要是教师负责词语的描述,学生负责写出词语,或者是教师说出一个词语,学生就要说出另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主要涉及到的都是本节课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课本内容。在课后布置作业中,教师根据学生上课时候的表现针对性布置不同的作业,每一个学生都要写一篇文章,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学生上交的作文也非常精彩,可以看出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教师之后认真批改了学生的作文。
案例反思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整个教学之中,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节奏和环节一步步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了各种问题,在丰富的课堂拓展和课后作业的阶段,学生也提升了个人的学习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设置了太多的教学步骤,显得十分繁琐,而且也超过了原本的课时,让学生去反复理解同一个知识点,无法起到提高教学的目的。2.教师在过程中并未涉及到具体的实践活动。虽然无法带领全部学生到小兴安岭,但是也可以让学生去观察附近地区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写作的方法运用在自己可以亲眼看到和观察到的景色之中。3.小组合作讨论的次数太多,导致课堂纪律比较混乱。虽然小组讨论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但是极大可能造成纪律问题,因此教师要减少小组讨论的次数和时间,把控好整个讨论的节奏,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小组讨论。73AA3564-244F-4259-BDF2-5A63E320D5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