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思宇 相宁
摘要:舞蹈教育是高质量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社会关注,然而当前部分舞蹈教育工作者只注重技能教学,却忽略了德育在舞蹈教学中的渗透,使得舞蹈教育“有形而无神”,没有真正继承舞蹈的丰富内涵。文章首先总结中小学舞蹈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概况,阐述德育功能和德育渗透的现状;其次,提出将德育渗透到中小学舞蹈教学中的途径,实现中小学舞蹈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方法,具体从教师的素质、教学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反思,分析舞蹈教育渗透德育的困境,分析产生这种困境的原因,并探讨更可行的渗透德育的方法,总结中小学生德育更容易实施的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舞蹈教学;德育;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4-00-03
0 序言
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优秀接班人、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基础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提高学生德育水平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德育的发展直接關系到我国的未来,要摒弃传统的理念,不能把教育的重心只停留在智育上。社会需要有能力和道德素养的人才,必须对教育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发展德育还需要以人为本,必须改变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让教师接受新的教育形式。德育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渗透到教育中[1]。自古以来,德育就融入了我国各类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优良素质。如今,在小学、中学开设了各种兴趣班,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性。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小学舞蹈教学有了新的标准。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国的艺术教育和深层次的德育工作,并实施新的标准,舞蹈教师的观念不能停滞不前,德育的渗透更加重要。
舞蹈教育是融情感、审美等为一体的美的教育,能够增强自信和人格魅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等[2]。虽然舞蹈教育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由于没有重视舞蹈教育的道德功能,其重要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
1 中小学舞蹈教学德育渗透的概况
1.1 中小学舞蹈教学的德育功能
与其他学科相比,舞蹈课程在中小学德育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究其原因,舞蹈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传承革命传统、立志科学、发扬理想抱负、热爱美好生活、尊重氛围、关爱朋友”的德育内容,尤其是优雅动人的动作、活泼的舞蹈风格、优美的旋律舞蹈,能够引起孩子们对舞蹈课的兴趣。以舞蹈教学活动为载体,舞蹈活动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有机道德教育,并通过形式、内容、旋律与节奏等舞蹈教学活动,影响学生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变化。具体而言,舞蹈教学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塑造中小学生的高尚品格。舞蹈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通过肢体语言,把技术技巧融入作品,配有故事情节,表现出人的智慧、道德、意志。因此,德育完全可以通过舞蹈教学进行渗透。随着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儿童从小就被视为家庭的财富,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在中小学学习阶段可以通过舞蹈的形式形成和谐的气氛。
第二,树立学生的锲而不舍精神。舞蹈学习是枯燥辛苦的,这个过程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过程。一些学生出于各种原因退出舞蹈学习,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而那些坚持学习舞蹈的学生,通常会发现自己比较优越,可以承受困难和强大的压力,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成为众多学生中的佼佼者。
第三,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首先,舞蹈主要是一项集体活动,学生必须按要求着装,保持统一的发型,在指定的位置上由教师规范学生的行为。这种统一规范和硬性要求,能够使学生形成集体意识,有组织性和纪律性。其次,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不论中小学生是否有舞蹈才能,其站在舞台上散发出来的自信都是迷人的,更是难得的。舞蹈是放松和释放情感的过程,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疏导作用。舞蹈也是中小学生之间很好的集体活动,可以培养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学生将来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良好性格的形成对以后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3]。
总体而言,舞蹈教育具有坚实的德育基础,应充分发挥舞蹈教学在德育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素质水平。以“舞蹈教学理念中德育的融合”为研究课题,检验中小学舞蹈课的现状,研究渗透德育的新方法和新思路,论证在舞蹈教学中德育的重要作用[4]。
1.2 中小学舞蹈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现状
德育的发展需要得到学校的重视,但在中小学中,成绩是关注点,学生的大量时间被主课占用,其他副科需要让道给主课,舞蹈课程在中小学尚未普及,关注度不够,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即使少数学校开设了舞蹈课,课程也不多。舞蹈是对学生美的直接教育,能使学生感受到美与丑,是善良和内在的行为内涵。这是加强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但是长期以来,德育渗透现状很难改变。中小学德育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教学效果没有得到有效强化,常常强调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用性。针对目前德育面临的这些困境,需要逐步克服与改革。
2 中小学舞蹈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2.1 提高教师修养
第一,爱岗敬业,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要遵循职业道德要求,在进入教师行业的那一刻,就要甘作“蜡烛”“春蚕”。要热爱教师岗位,不抱怨,勇于奉献,当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抓好思想道德建设,爱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让学生走得更高更远。
第二,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要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进步。信息网络时代,拥有丰富的知识获取渠道,使教师的知识库不断增加新的理论资源,能够丰富教师的课堂。应将德育渗透到舞蹈的审美过程中,并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第三,多反思,严格剖析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教师要勇于自我批评、自我剖析,发现不足、明确方向,提升自身素质。反思的过程是纠错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只有在反思中才能不断进步,找出最佳的教学方法,顺应新的教学要求,不被固有的思维束缚。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素质。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工作方法,是否掌握了德育理论,是否有先进的学生观念和教育觀念,都影响着德育和舞蹈课的开展。中小学舞蹈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教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教学技能外,还要有开放的思想和创新意识,才能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
2.2 优化课堂教学途径
首先,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当前的舞蹈教材内容丰富,还有一定的德育资源,但教师仍需要对这些教材进行全面修订,挖掘更多的教材。市场上有许多舞蹈教材,其中大多数侧重于基本技能和技术的训练。教师要多做工作,找出适合中小学生的图文资料,理解和丰富每个舞蹈作品背后的情感思想,优化和升华舞蹈作品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从情感和艺术方面培养学生,完善他们的道德修养及德育舞蹈课程[5]。
其次,改革德育教学方法。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已有的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模式授课[6]。比如舞蹈教学通过运用多媒体工具可以刺激视觉和听觉,使学生与舞蹈保持直观联系。并且,在学习舞蹈的同时,学生能够通过真正的情感投入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形象,从而不再有一种空洞感。
最后,运用合作或比赛的形式。学生是充满活力的,具有竞争性的,因此教师在舞蹈课上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要掌握这些特征,创造多种模式的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7]。制作更多的协作小组游戏来展示,通过集体选拔的形式,利用视频平台辅助班级、学校表演,也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拓宽德育途径,使德育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3 中小学舞蹈教学德育渗透的反思
3.1 舞蹈课德育理念不足
首先,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完善。学校教育的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以德育为重点。通过调研了解到很多中小学舞蹈教师还没有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开展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目的不是如专业舞蹈教育般掌握高难度的舞蹈技能,而是通过舞蹈的艺术形式来教育中小学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同时,许多中小学舞蹈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普遍认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但对当前中小学舞蹈课渗透德育的重要性缺乏其必要的认识。舞蹈可以增强中小学生的能力,提高其素质和审美水平,使学生保持激情。不仅如此,它还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自豪感[8]。
其次,道德教育渗透必须通过身体参与来实现。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中小学生必须参加舞蹈运动,以更好地实现学习中的道德渗透。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学校缺少设备、设施和师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舞蹈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只懂得如何跳舞,会跳舞,优秀的舞蹈教师匮乏。第二,由于学校缺乏舞蹈知识相关的教材,舞蹈资料少之又少,学生无法独立学习,很少接触舞蹈方面的知识,也阻碍了德育的渗透。
由于外界条件的阻碍,学生无法参与实践学习,只能远距离观看,无法深入学习。
3.2 德育渗透的学科片面化
德育必须渗透到许多学科中,但是许多舞蹈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只在政治和语文等主要课程中渗透了德育,忽略了舞蹈教育的德育功能。事实上,舞蹈能锻炼记忆力,激发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水平,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增强勇气和自信,释放压力,使学生学会沟通合作,并促进他们更好发展。这正是在舞蹈教学实践中突破单一目标、把德育渗透到舞蹈教学中能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然而,一些舞蹈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对最新教材和学术观念的研究不够认真,没有意识到作为舞蹈教育者,不仅要教授舞蹈知识和技能,还要把德育渗透到舞蹈教学中,没有转变固有的教育理念,只注重舞蹈肢体动作的单纯教学。舞蹈教师作为舞蹈教学的主导者,要充分利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在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把德育渗透进来,使舞蹈德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3.3 舞蹈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了解甚少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小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优秀品格的人。但是许多教师(包括舞蹈教师)认为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和社会活动花费的时间长,对学校舞蹈教学研究的兴趣低,并且教学方法和手段过时,从而无法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教师没有充分利用上课的契机对学生开展相关的教育。同时,由于专业性,教师很少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德育设计,使得德育渗透不够深入,无法达到德育的目的。此外,一些舞蹈教师在课程结束时会立即离开课堂,与学生的沟通很少。舞蹈教师不能及时理解和引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没有在思想上认识到错误。教师是学生的榜样,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德育的关键。舞蹈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并与他们加强沟通,使学生的德育水平有质的飞跃。
4 结语
舞蹈能够触动心灵,把德育渗透到舞蹈教学中是对舞蹈的升华。舞蹈教学是中小学德育的最佳载体之一。舞蹈不仅是美的表现,更是内心情感的释放。教育部将美育作为考核体系的标准之一,在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下,美育教育地位进一步提升,以往不被重视的艺术教育科目受到了关注。因此,文章着重探讨舞蹈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总结合理可行的方法,分析舞蹈教育的德育功能,旨在引导人们更好地回归身体、感受身体,希望能启发舞蹈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匡可.“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古代小说教学之德育渗透研究[D].黄冈:黄冈师范学院,2021.
[2] 姜希昭.德育在舞蹈美育中的渗透[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6):84-85.
[3] 年勇.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对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的启示[J].理论观察,2021(8):168-170.
[4] 王伯新,佘昉.“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职德育互融实施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52):10-11.
[5] 冯思淼.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21.
[6] 冯文全,李霞.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的创新分析[J].中国教师,2021(S1):113.
[7] 石计.中小学舞蹈课堂教学创新路径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176-178.
[8] 陈路芳.中小学传统舞蹈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以非遗舞蹈为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5):108-113.
作者简介:闫思宇(1999—),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相宁(1971—),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舞蹈编创与教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引领项目(示范课程)“经典舞蹈作品创作分析”阶段性成果;2022年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