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美兰
摘 要:据调查,当今小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肩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学校可加强在各学科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笔者通过探讨在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期为有需要的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学
小学语文学科包含有趣的课文内容、丰富的人文内涵、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所含的有关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地发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一、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研究发现,如果教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学生也会逐渐向教师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感觉,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得师生之间有更深入的沟通。在教学中,教师应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把他们当作朋友。在情感相融的基础上,创设出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反之则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
试想:一位整天板着脸不与学生沟通的教师,又怎能让学生们没有心理负担地与其接触?又怎会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呢?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成熟,遇事容易受挫折,便会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就更需要教师做他们的知心人,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轻压力。学生才能逐渐学会与人沟通,敢于面对挑战,适应社会。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如若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发言必将更加积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敢于对教师的讲解提出疑问,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适时抓住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现行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课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非常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元素的课文,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语文课堂,适时抓住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值得学生学习的人物榜样。如《曹冲称象》有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曹冲;《小英雄雨来》有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爱憎分明的小雨来;还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周恩来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学生以课文中渗透的这些人物为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又如教材中《颐和园》《故宫博物院》等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从而对祖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感到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军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则从多方面让学生认识为人民、为祖国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从而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以写作为切入点,疏导学生积郁的情感
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教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有些事情学生不一定愿意向他人倾诉。于是,笔者建议学生用写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心情,日记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同时在作文教学中,笔者也会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教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幸运》等等,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同时,笔者还在班级上设置“无忧信箱”,鼓励学生通过信箱吐露心声,让学生把信箱当作随时随地可以倾诉的忠实听众。“无忧信箱”让学生有倾诉的对象和途径,化解了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
有一次,笔者发现一个学生在信中写道:“我的手表丢了,爸爸批评了我一顿,可是最后爸爸说了一句‘手表我再给你买’。那一刻,我觉得天空突然放晴,发现爸爸是爱我的。”看完日记,笔者为学生能理解父母而感到欣慰,于是,筆者在征求学生同意后,在全班读了这封信,还打电话告诉了学生爸爸这件事情。那一刻,笔者利用信中读到的信息,让学生与其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更有意思的是,另一位学生听完那封信后,也写下了一封信《我也真想有这样一位好爸爸》,原来,这个学生跟他父亲的交流出现了问题,他总认为爸爸不理解他,两人之间充满了火药味,已经半年没有好好说话了。看到这个情况后,笔者又和学生的母亲进行交流,让她了解学生的想法,希望她能跟父子俩沟通,协调关系。后来知道,这封信给了他父亲深深的触动,改变其与孩子相处的方法。“无忧信箱”在这种无声的沟通中,使家校联系更加紧密,亲子沟通更加和谐,让学生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的心态。
四、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诱发爱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制作、设计、组织、表演、辩论等活动中,品尝成功、分享喜悦,或经历挫折、体验失败。学生的心理状态随着活动过程和参与程度呈发展变化的状态。笔者在教学中,以“活动”为“教材”,敏锐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用行动感染和影响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愉快地感悟、体验。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一课时,笔者安排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分别请学生演绎《小马过河》中的不同角色,将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再创造与延展。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又懂得了要像小马一样,既要学会向人求助,也要学会做事要认真思考,开动脑筋,亲自实践,这样才能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笔者进行了许多诸如此类模式的练习,取得极佳的课堂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小学语文教师理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这一重任,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进行有效积极的心理教育渗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真心呵护、真切引导,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彭正梅,彭莉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王银杰.儿童行为心理学[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8.
[3]牧新义,白世国,安莉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俞国良,陈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参考(小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