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发展中心

2022-06-15 21:20何勇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2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素养

何勇涛

在省、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江门市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我区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发挥研究、指导、服务职能,更加突出服务学校、教师、学生、教育管理决策的主题主线,努力打造“教科研训”一体化教师发展中心,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力争将新会教育打造成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改先进区”和“广东省基础教育的示范窗口”。

一、重教学,助推教学质量提升

1.坚守课堂阵地,筑牢教学质量根基。课堂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阵地。高效课堂是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我区教师发展中心紧跟新课程改革步伐,突出课程改革重点,坚持“打造教学相长的教学平台”的思想,充分发挥 “广东省基础教育(县、区)教研基地”的作用,按照“质量导向、学教并重、凸显素养、整体优化”原则,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向,以日常课堂教学改进为抓手,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实践“确定目标—自主构建—展示交流—重点探究—归纳评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聚焦学情研判、课堂结构改革、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课堂评价标准等,提升课堂教学改革的专业品质,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高端、高效的教学平台。在我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支持与指导下,2021年我区荣获第三届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市赛特等奖4人,一等奖20人,4人入选市“三名”工作室,16人入选区“三名”工作室。2021年高考,我区上特控线975人,比去年增加298人,本科上线3587人,比去年增加412人,并有2人被北京大学录取,高考成绩赢得了社会认可。中考屏蔽学生68人,比去年多7人;700分以上尖子学生179人,650分以上优秀学生1113人,前3000名(572分)优良生3014人,中考成绩显著。我区教师发展中心荣获“新会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高中教学质量管理教科研训特别贡献奖”和“高中教学质量管理全程育人特别贡献奖”。新会区教育局荣获江门市高考成绩和中考成绩两个一等奖。

2.探索智慧教研,促进片区均衡发展。我区教师发展中心推广“互联网+”协同教研应用,对接江门市协同教研服务体系,构建我区“智慧教研”新模式,创新全区教研实践新生态,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市、区教研员组织名师、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骨干教师到各高中和镇街学校听课指导,扎实开展全区性教学研讨活动,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一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积极开展片区联合教研活动,助推区、镇、校三级教研联动,有效调动区、镇、校三级教研的积极性,全力推进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

3.引领教学实践,发挥名校名师作用。为发挥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区教师发展中心先后与新会一中、葵城中学、新会华侨中学、梁启超纪念中学、创新中学、大鳌中学、尚雅学校、圭峰小学等联合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向各市、区兄弟学校开放课堂,展示课改成果。积极推广新会一中的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启发·探究·体验”课堂教学模式,新会华侨中学的注重有效学习小组构建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整理反思”四环节流程模式,东方红中学的“小组+学对”和“练、评、讲”学习模式,梁启超纪念中学的“导学稿”模式,广雅学校的“先思后导,先练后讲,当堂检测,当堂点评”模式,创新初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尚雅学校的生本教育、智慧课堂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成果。教研员李发开、陈国恩、刘华忠、李玉挽、李胜源、谭荣灿、赵其庆、王梅、黎友芬、刘民毅等人积极到校上课示范,引领一线教师教学实践。

二、强科研,提升教育科研實效

1.构建课题管理体系,增强教育科研能力。课题研究是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研究成果的多少,也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我区教师发展中心支持教师共申报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项目76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5项,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6项,推荐135篇论文参加市论文评选;指导教师利用科学研究方法认识和剖析各种教育现象,探索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形成比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并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基础理论,促进学校薄弱学科发展,突出抓好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生涯规划等专项研究,推动高考综合改革落地见效。对全区各类市级及市级以上立项课题实施网络化管理,全程跟踪各课题审批立项、开题论证、结题鉴定、成果展示等环节,开展重要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助推“经验教研”向“智慧教研”的深度转型。

2.加强教研基地建设,优化教研机制创新。继成为广东省义务教育首批课改实验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之后,我区教师发展中心申报的项目于2021年被省教育厅评定为“广东省基础教育(县、区)教研基地”和“校本教研基地”项目,获得15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全市共立项6个,我区2个)。基地项目将以科学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我区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实行教育行政部门宏观调控,教学研究部门引领指导,基地学校精心组织,基地学科潜心研究,其他学校积极响应的工作机制,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校际交流等研训方式,充分发挥教研基地深化教研机制创新、推动教研体系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整体提升新会区基础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健康、优良的教研文化,促进基地学校内涵发展,进而全面提升全区教育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质量。

3.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提升专业发展核能。教育科研是指借助教育理论,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我区教师发展中心用高水平的研究力量引领基础教育发展。教研员立项的省级课题有10项、市级课题8项,获得省级科研专项经费支持300多万。开展比较好的课题,如,笔者主持的省规划课题“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行动研究”“语文校本教研写作专题研究”,发表的《语文教师有效提升专业技能的三条路径》《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悟性培养》等;李发开副主任主持的省教研院课题“小学生计算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的实践研究,主编的《小学生计算能力评价体系研究》论文集,全面提升实验教师的备课水平和教学能力;周广榕教研员主持的省规划课题“提高初中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和行动研究”,发表的教学论文《中学数学学困生学困原因分析及转化对策》;陈国恩教研员主持的省规划课题“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评价”实践研究,提高听课调研、集中研讨等视导调研活动的有效性;李玉挽教研员主持的教育部委托课题“人工智能技术和智慧学习空间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智慧教育云支持的智能听说训练系统对促进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实证性研究”和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教学输入模式重构研究”;李胜源教研员主持的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实验育人功能的研究”,等等,既提升了科研能力,又促进了自身专业的良好发展。

三、深研究,实施科研促教行动

1.深化重点内容研究,切实服务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提升和发展有三大抓手:一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推动实施,二是高水平的研究力量引领发展,三是高效能的体制机制保障有力。其中,教师队伍是关键,是高水平研究成果实践转化和高效能体制机制有效赋能的主体,而研究力量的强弱、研究成果实践转化的效度则是基础教育内涵、优质发展的内生力和驱动力,这是新时代教研工作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我区教师发展中心将教研重心转向全体教师的发展、全体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 (2019)14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健全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体系的实施意见》(粤教教研〔2020〕1号)、广东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2020年修订)的通知》(粤教基函〔2020〕23号)精神,认真学习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教学组织与管理、课程与教学实施指导等相关文件精神,加强对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的深入研究,引导教师强化案例研究、教学反思,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使新会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优化深度教研举措,促进整体水平提质。为更好满足群众对优质基础教育的期盼,我区教师发展中心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努力实施“头雁引领、五育并举、监测增效、固源提质、补薄强基、强师兴教、智慧课堂”等工程,强化提质创新行动,成立教研支持组、专家辅导组、心理护航组、家庭保障组等工作小组,落实精细化、常态化提质创新措施,助力更多新会学子实现名校梦想。针对目前教研活动教研主题不够突出、活动研讨氛围不够浓厚、不注重成果的积累和提炼的共性问题,我区教师发展中心提出坚持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有利于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的原则,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鼓励以老带新、培养后备力量,通过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研究有效教学,在保持常规教研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新教研模式的探究,深析课标、教材和教学,借助思维工具撬动课堂,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将深度学习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促进教研的深入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学校乃至区域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3.聚焦课堂教学研究,突出科研促教效能。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教研员把科研促教、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如,刘华忠教研员引领一线教师积极开展“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研究”,优化生物课堂教学;赵其庆教研员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创新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研究与实验”实践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王梅教研员主持“小学生活化作文的实践研究”“借力群文阅读整合,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行动研究”“挖掘教材读写结合点,扎实语用训练的行动研究”,使语文课堂更为生动鲜活;刘民毅教研员主持省级课题“以艺术工作坊为载体促进美术教学的研究”,推进艺术工作坊在各中小学的建设;赵凤娥教研员主持市级课题“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已经在《师道》《教育创新》等杂志发表论文成果。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成为教学工作应对变革进一步推进的重要抓手,李发开副主任紧跟教育热点形势,主持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优化研究”的实验工作,立足课堂,教研一体,有主题、有深度地持续开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四、精培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1.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实施梯级名师工程。名师名校长是教师队伍的领头雁,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是教育质量建设的“排头兵”。我区教师发展中心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区强师工程,通过“导师制”“名师制”“进阶制”等方式,培育新会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团队,打造“三名”工程,努力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开展如高校研修、异校跟岗、自我实践、提升素养的高端培训,根据教育发展热点问题而开展的主题培训,提炼科研成果定期考核的课题实验培训,等等。组织全区620名教师参加教育考试命题,组织2021年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普通高中三科統编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等。在实实在在的培训中,我区教师发展中心成为“名校长和名教师的孵化器”,培养了一大批省、市、区名师。全区现有正高级教师7人,省特级教师10人,省级名教师和南粤优秀教师48人,市教育专家和市级名师52人,区优秀中青年专家和拔尖人才以及区级名师407人。

2.打出培训组合套拳,优化教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教学水平的提高根基,则在于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底。“三研”“四学”“六课”“四训”,是我区教师发展中心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的“密码”。“三研”(常规教研、主题教研、课题研究)是基础,“四学”(学课标、学教材、学理论、学网络技术)是根本,“六课”(练兵课、常态课、汇报课、示范课、竞赛课、同课异构)为要点,“四训”(走出去培训、请进来培训、校本培训、师徒结对的帮扶培训)则是重要突破口。这一组“密码”,就像一套干脆有力的培训组合拳,助力新会形成学校内、学校间、区域内的多层次教师能力提升体系,也使我区教师发展中心成为新会教师专业成长的优质平台。

3.强化校本教研指导,突出教研专业支持。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我区教师发展中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李发开副主任在会城中心小学作“‘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主题讲座,指导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革课堂教学,改进作业设计,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陈国恩教研员在新会一中主讲“从语文核心素养四维度提升综合能力”,从语言、思维、鉴赏与文化四个维度思考,快速谋划答题的思路与内容,精准提升应试审题与解题能力;刘华忠教研员在江门市组织的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动员会中为全市与会教师作“凝心聚力未来可期——备战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情况汇报”的主题讲座,为参赛教师交流分享比赛经验;李玉挽教研员在一中主讲“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与思考”,指导中学英语教师改进日常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钟俭荣教研员在侨中主讲“如何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生读本”,从政策背景解读、读本解读、资料准备、如何备课、正确处理教材与读本关系五个方面展开培训,准确把握读本教学;吴亦俭教研员在经中主讲“在守正中创新,重初高中衔接,聚焦核心素养一2021年广东省初中历史中考试题评析及备考建议”,提升中考备考针对性和质量;王梅教研员在城郊小学教育集团作“境由心生,道从悟来——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讲座,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法悟道,提升专业素养;刘民毅教研员应邀到江门市委党校为全省乡村书法教师作“核心素养视域下书法教学的若干思考及策略”的主题讲座,以身示范,共寻教学良策;赵凤娥教研员在广雅学校主讲“让科学教师创造出精彩课堂”,指导科学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将科学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黎友芬教研员在圭峰小学作“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与期待”主题讲座,对如何教、如何指导学生学、如何设计作业及命题以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作出明确的指引;谭荣灿教研员在新会区科技教师线上培训中作“STEM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整合促进新会区科技教育发展”主题讲座,指导科技教师转变概念,力推在STEM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整合,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新会教研基地成果]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