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对于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研究

2022-06-14 03:4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国际象棋智力因素教练

俞 婷

(杭州市智力运动队 浙江·杭州 312000)

国际象棋作为全球最流行的智力运动项目,因其拥有国际化的视野、立体生动的棋子造型,在20世纪初传入我国后,受到青少年的普遍喜爱。然而早年社会培训机构多注重在训青少年国际象棋运动员智力因素的培育,对其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研究有所欠缺。为此,笔者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在最大程度培养激发青少年非智力因素、提升国际象棋竞技水平的基础上,研究国际象棋对青少年运动员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影响。

1 理论基础

1.1 非智力因素概念

“非智力因素”概念首先在1935年由西方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在《智力:具体与抽象》一文中提出。[2]而国内首个提出“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是吴福元教授,燕国材教授则在《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专著中给出了明确的定义。[3]本文赞同燕国材教授的观点,认为“非智力因素”可以分为广义、狭义、具体3个层面,广义上,除智力因素外的一切因素均为非智力因素。

1.2 非智力因素组成要素

非智力因素通过影响训练能力和竞技水平的方式来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狭义上,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5方面要素构成;具体层面,分动机、兴趣、情绪稳定性、运动责任心、运动焦虑、运动自信心、运行坚持性、注意稳定性、运动好胜心、运动独立性10个方面要素。

1.3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关系

首先,两者相互促进。非智力因素可以弥补智力因素发展的不足,智力因素的稳定性也可以正向激发非智力因素。其次,两者相互制约。非智力因素无法单独发挥作用,需要和智力因素联合起来;非智力因素的负面效果将阻碍个体智力发展。第三,两者具有一致性。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共同发挥作用,能使学习训练效果达到最大化。

2 青少年国际象棋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分析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杭州市国际象棋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调查,收回问卷136份。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进行分析,为通过国际象棋开发青少年非智力因素提供决策依据和对策建议。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通过随机选取的136名杭州市国际象棋青少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由表1可见,国际象棋青少年男运动员为女运动员人数的近3倍,年龄集中在6-10岁,多为小学阶段,50.74%的青少年运动等级达到2级棋士以上。

表1:杭州市国际象棋青少年运动员基本情况

2.2 结果分析

(1)动机方面。92.65%的青少年认为学习国际象棋可以训练逻辑思维,培养意志品质、丰富业余生活均占84.56%,38.24%的青少年想成为国际象棋大师。对于想成为国际象棋大师的动机,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由6-10岁的28.72%增长到16岁以上的80%,可见坚持继续学习训练国际象棋项目的青少年成就动机更清晰。

(2)兴趣方面。68.38%的青少年认为国际象棋有意思、每天练棋;仅1位青少年认为输棋被嘲笑、体会不到乐趣;介于两者之间的青少年占30.88%。年龄上出现两个极端,5岁以下和16岁以上的青少年均100%认为国际象棋有意思、每天练棋,究其原因是低龄段青少年处于刚接触国际象棋阶段,正处于兴趣浓烈的“蜜月期”,16岁以上的青少年成就动机较强,能坚持学习训练并一直保持兴趣。

(3)情感方面。稳定的情绪有利于青少年国际象棋技战术的发挥,46.32%的青少年表示参加国际象棋比赛时,总能保持平常心;51.47%表示有时能保持平常心;仅2.21%的青少年情绪不易稳定,表示总不能做到保持平常心。运动责任心方面,41.18%的青少年有担心辜负家长和教练的期望,青少年运动员竞技水平越高,运动责任心越强,2级棋士以上的运动员中 4.35%表示总是担心辜负家长和教练的期望;5-3级棋士中3.7%表示总是担心。运动焦虑方面,36.03%的青少年国际象棋比赛前有时会很紧张、甚至失眠,63.24%表示从来不会。其中5岁以下可能参赛少,且“初生牛犊不怕虎”,从来不会有这方面焦虑,然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16岁以上的青少年中80%表示有时会赛前焦虑。

(4)意志方面。运动自信心方面,26.47%青少年认为自己能成为非常优秀的国际象棋大师;39.71%青少年认为可以成为一名国际象棋高手;33.82%认为成为一位普通的国际象棋爱好者。运动坚持性方面,在国际象棋局面处于劣势时,56.62%的青少年相信自己能反败为胜;38.24%表示争取能求和;仅5.15%表示没有信心、会认输,可见经过国际象棋的学习训练,青少年抗挫折能力是比较强的。注意稳定性方面,国际象棋比赛或训练过程,从开始到结束,61.76%的青少年表示总能集中精力;36.03%表示有时能集中精力;仅2.21%表示总不能集中精力。其中学习训练时间越长,表示总能集中精力的概率越高,由学习时间1-2年的45%到3-4年的62.16%,再到5年以上的74.47%。可以看出,经过国际象棋的学习训练,青少年专注力更高。

(5)性格方面。运动好胜心方面,70.59%的青少年总是渴望赢得国际象棋冠军,27.21%有时会想夺冠,可见竞争意识被培养出来了。运动独立性方面,33.82%的青少年觉得自我学习训练国际象棋的能力很强;63.97%表示一般。

2.3 调查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国际象棋的学习训练,青少年情绪更加稳定,责任心、韧性更强,专注力、竞争意识、独立性均有所提高。据调查,57.35%的家长认为青少年学习国际象棋后对其他事务处理能力非常有益处;38.24%表示略有帮助。认为有益处、有帮助的家长中,77.69%表示学习国际象棋后,容易静下来学习和思考问题;67.69%表示遇到难题,有毅力继续钻研;38.46%表示对于文化课学习热情更高了。

3 国际象棋训练中青少年非智力因素开发存在的问题

(1)主管部门未构建国际象棋青少年非智力因素开发体系。一方面,国际象棋项目没有针对青少年的官方指定教材。当前,我国青少年国际象棋运动项目的训练教学多由青少年宫、棋校、俱乐部等机构承担,训练教材由机构或教练自主选择,往往种类繁多、五花八门,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机构,则会自己编辑出版内部版本教材,缺乏主管权威部门统一推荐的教材。另一方面,市场上现存的国际象棋教材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现行出版的国际象棋书籍,强调实用主义、侧重知识技能,多将课程目标、教育内容聚焦在国际象棋技战术提高方面,对国际象棋项目历史、理论基础等方面课程篇幅较少,课程设计缺乏对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开发。

(2)教练对于国际象棋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重视不够。一方面,青少年初级阶段的国际象棋教练多数由退役运动员、业余高手、幼儿园小学老师构成,其中部分专业高水平棋手没有系统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背景,对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及其组成要素没有全面充分认识。另一方面,认为学习效果更多决定于智力因素,忽略了在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培养兴趣、增强情感体验,不利于进一步提高训练效果和学习的持续性,导致部分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未赢得满意成绩时,放弃继续学习训练。

(3)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非智力因素培养有所忽略。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对青少年情感、意志、性格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在日常生活、学习成绩方面关心子女,忽略对其意志品质、性格养成等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对于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具体方法认识不足,自身不会国际象棋,也没有花时间精力研究培养方法,对于青少年在国际象棋项目学习训练中的情感态度和遇到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关注不够、无能为力。

4 国际象棋对于青少年非智力因素开发的实施策略

(1)激发青少年国际象棋学习动机。青少年为实现某一目标,作出某种行为表现的根本动力,为之动机。动机分为需要和诱因,可以引起、维持、强化青少年的行为。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青少年拥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实现自我提高的愿望,称之学习动机。国际象棋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际象棋学习训练的质量和效果,国际象棋项目是一项具有对抗性的竞技智力运动,青少年由于技战术储备不足、逻辑思考不全面,易犯一些微小的失误,相对成人更容易分出胜负。获胜一方表现出强烈的成就感,进而产生良性循环;输棋一方则会有挫败感,一旦输棋次数多,会产生逃避、厌学的情绪。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动机,外在诱因特别是教练的引导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启蒙初级阶段,教练多采用一步杀王练习,快速刺激青少年的成就动机;在中级阶段,通过提问设置课堂悬念、组织内部练习赛等形式,在互动中给予青少年正向肯定反馈予以鼓励;高级阶段,则指导青少年通过不断参加国际象棋比赛,以赛代练,提升竞技水平,待取得优异名次或等级赛升级,实现成就动机爆棚。

(2)培养青少年国际象棋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会推动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强烈的内在动机,同时正向反馈的成就动机也将激发青少年浓厚的兴趣。例如杭州市开展国际象棋共建学校活动以来,一些青少年经过学校课堂上国际象棋课程的学习训练,兴趣浓、胜率高,成就动机强,展现出一定的国际象棋天赋,希望增加国际象棋学习训练的时间,要求父母寻求校外培训机构学习训练,以获得专业支持。再如一些青少年原本就参加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国际象棋学习训练,但竞技水平处于中等,进入小学后,因有一定的训练基础,在学校的国际象棋课堂上战无不胜,并入选了国际象棋校队,成就动机变强了,表现出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教练也是影响青少年对国际象棋项目兴趣程度的重要因素,在保持青少年国际象棋学习训练兴趣方面,教练要讲求方式方法,对青少年予以正面鼓励、引导,进一步激发其兴趣。一是融入国际象棋历史教学。国际象棋在欧美国家历史底蕴深厚,有代表性人物如理论体系开山鼻祖菲利道尔、进攻型杰出代表人物摩菲、世界冠军斯坦尼茨,可以介绍他们生活的历史背景以及代表性对局。二是融入其他学科门类教学。国际象棋是一项智力运动,也涉及一些简单的数学、英语等学科内容,如在双方棋子兑换时,怎样计算是否划算,就要教会启蒙初级阶段的青少年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三是融入当前热门赛事教学。国际象棋开局理论、残局理论都是涵盖丰富内容的基础知识,达到一定深度、难度后,难免变得枯燥。因此可以结合当前热门赛事,介绍赛事背景、参赛棋手,分析精彩对局,增强青少年兴趣。

(3)稳定国际象棋青少年运动员的情感。正面积极的情感能促进青少年的智力发展,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责任心、保持情绪稳定性,以积极的心态克服各种困难,避免产生焦虑。反之,则会对青少年的智力发展起到抑制作用。国际象棋能锻炼青少年的稳定情绪。国际象棋对弈过程中,青少年的情绪是会时刻影响行棋质量、导致局面形势变化的,如初级水平阶段的青少年在丢子后会产生消极情绪、出现心绪波动,导致之后接二连三丢子,进而迅速败下阵来;再如青少年在比赛中一旦输掉一轮,消极情绪导致难以及时调整心理,一输再输,因此稳定的情绪至关重要。在经历如此反复、多次锻炼后,在教练、家长的积极引导下,青少年的情绪稳定性会逐渐增强。国际象棋能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心。每一个棋子都有每一个棋子的使命,青少年在国际象棋对弈中需要调兵遣将,做好各棋子之间的最优配置,达到最后将杀取胜的目的;在青少年代表学校、俱乐部、城市参加国际象棋团体赛的时候,每一位青少年也有自己的使命,即是精诚协作、带领自己的团队获得优胜,如此,在教练、家长的积极引导下,他的责任感、使命感会得到进一步激发。国际象棋能减缓青少年的焦虑心理。竞技类项目,不可避免会有对抗性,自然会有压力产生,担心成绩不理想,辜负家长和教练期望,甚至出现赛前失眠。通过国际象棋赛事增多和经验的积累,青少年在教练、家长的积极引导下,抗压能力提升,这种紧张的情绪会慢慢消失。

5 结语

非智力因素虽不能改变青少年的智力水平,但决定着青少年的智力水平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和使用。国际象棋对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有着该项目独特的魅力,要结合国际象棋项目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和开发青少年的非智力因素,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国际象棋智力因素教练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贪玩教练
加油
浅析大学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