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伟 史宜加
摘要: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个性,提升全体学生综合素养。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学困生是现代“教育病理”最突出的表现。。要求教育者要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着手,把握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寻找合适的矫正策略,从而解决学生的“学困”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心理。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矫正策略
前言:
我课题组研究的“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可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需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补救或矫治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关注孩子的发展”不仅是学科教学和身体的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学中学困生占比较大从心理问题矫正角度去转化学困生是我们当前重要的教育工作任务。
1.小学学困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
1.1成绩低下导致厌学
厌学学生的主要特征是心智活动差、动力不足以及学习成绩差等,很多小学生就表现为抵触学校活动,不愿意参与学习,在情绪上十分消极。学生面临学习表现的十分焦躁不安,很多教师忽视心理教育,反而将学生厌学的问题定义为品德问题。很多儿童由于厌学情绪影响,会出现辍学和逃学现象。
1.2屡次的失败导致自卑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可以发现,学困生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试图摆脱学习困境,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够以及不良学习习惯影响,其学习目标无法达成。加之,很多学生没有得到教师的有效理解和帮助,由此产生了气馁和沮丧的情绪,这类学生的内心尤其敏感,在人际关系交往中通常也表现的不够积极。
1.3考试压力过大导致焦虑
焦虑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学困生,心理工作者研究发现,迎致使小学生出现焦虑心理的主要原因就是学习,很多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过高,孩子在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
2.小学学困生的心理问题辅导策略
2.1设定适合目标,提振学生学习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强调指出:“学生成功的学习一门学科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有较高相关,那些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学得更好更快。”因此,开展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习不感兴趣、课堂反应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是学困生的表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究其根本是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必须为学困生设定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学困生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自信心,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必须契合学困生学力基础。比如我班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优等生越来越优秀,学困生一点也不学习,严重影响着班级整体进步。针对这一现状,我调查发现,班级内的学困生并非一入学就不学习,部分学困生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没有跟上进度。我将这部分学生集中起来,给他们制定了两个小的目标:每节课抽出十分钟的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每天掌握一个学科知识点。我制定的这两个目标都符合学困生心理需求和学习能力,这些学困生是可以完成的。当然这只是一个小的案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有很多方式帮助学困生明确学习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在给学生设置学习目标时,教师不能一味贪多求全,追求完整,必须综合考量各种因素,设计适合学困生实际需要的简易目标,少而精的目标,学生能够轻松达到,学习自信心自然大大增强。
2.2寻找挖掘“闪光点”,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不管是不是学困生,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非常渴望被关注和认可,因此如果教师可以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有效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则更利于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这样学困生就可以重新认识自己和理解自己,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在笔者执教的班级中,就有一位女生抵触学习,但是我发现这名女生对手工剪纸兴趣盎然,为了使这为学生摆脱消极厌学的情绪,我就将班级中学习园地装扮的任务交给她来组织,在这個过程中,她受到了来自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赞赏,在学习上也比以前更加积极,利用自身的长处,为美化班级环境做出了贡献,该名学生在学习成绩上也有所提升。可见,自信心建立对学困生转化来说具有很大意义,因此当前的小学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我们做为教学工作者,要深入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为学困生转化提供助力。
2.3改变评价方式,与学生拉近距离
由于学困生在学习成绩上一直趋于不理想,因此很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对学生展开频繁的批评教育,这样的做法反倒是加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因此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提倡改善传统的评价方式,利用赏识教育理念,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困生可以突破传统批评教育模式,真正融入学习实践活动中,这也是正确的教育评价理念。同时,教师在日常组织教育活动之余,应该主动和学困生建立平等的对话空间,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引导学生逐渐走出学困生的心理阴影,重新树立起学习信心。
结束语: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提出,小学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帮助他们提升学习能力,树立学业信心,增加学习的成功经验,积极应对学业挑战和压力,需要教师更多的鼓励以及家长的支持。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照,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要真诚、耐心地创造时机,创造条件,不断鼓励他们,和他们一起打败挫折。
此外,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父母的参与对孩子的学习品质产生正向影响,有效的家庭支持系统也更有利于孩子使用积极情绪来应对学习困难。教师和家庭的双向帮助,才能使小学学困生走出心理困境,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谢小华.小学学困生心理辅导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2):9-10.
[2]刘慧霞.小学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J].文渊(中学版),2020(05):836.
[3]王正蓉.小学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56):21-22.
[4]赵立平.“学困生”面临的心理困境及对策[J].新课程·中旬,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