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语位移事件移动主体及背景信息的语言表达类型

2022-06-13 07:45姚家兴
喀什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移动性参照物维吾尔语

姚家兴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009)

空间位移是人类普遍的认知经验之一,不同语言在表达空间位移概念时共性与差异性并存,空间位移事件为研究人类语言与认知间的接口问题提供了一个突破口。Talmy对位移事件概念语义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类型学价值,研究遵循从意义出发到形式的范式,将一个位移事件分解为“位移体”“运动”“路径”“背景”等四个主事件概念要素以及“方式”“原因”等两个副事件概念要素,并从跨语言的视角探讨了各要素在语言中的词化模式,根据“路径”语义在语言中编码位置的不同,将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动词框架语言和卫星框架语言两大类型。[1][2]位移事件类型学理论也为维吾尔语等阿尔泰语系语言的认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薛玉萍对维汉位移动词的词汇化模式进行了对比[3],并分析了两种语言位移动词词汇化模式异同的成因;何雨芯、李遐分析了维吾尔语位移事件的编码类型[4][5],李遐还对维吾尔语自移、他移、共移动词的句法语义互动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6]。学者们对维吾尔语位移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和“路径”两个概念语义上,而对“位移体”和“背景”信息的关注略显不足。本文主要选取文学叙事语篇作为分析材料,从“位移体”及“背景”信息的语言表达形式反观维吾尔语编码位移事件的共性及个性化特点。

一、移动等级与移动性原则

在一个位移事件表达中“运动”“路径”“方式”“原因”等概念语义在语言形式上主要编码在动词或与动词具有姊妹关系(sister relation)的卫星成分上,而“位移体”和“背景”两个概念语义主要通过名词性成分凸显。例如:

其中,pencil、他、mɛn(我)都是位移体,即相对于背景参照物做出现实位移的实体。table、屋子、mɛktɛp(学校)均为背景参照物,即位移体发生位移时所参照的实体。

若以移动性作为判定标准,不同性质的位移体和背景参照物之间存在一个等级序列。李雪认为典型的移动主体应该是能够在空间中自由移动的实体,而典型的参照物应该是相对固定的实体,即移动性强弱是某一实体概念化为位移体或背景参照物的主要判定标准。[7]Chu认为一个主体自身的移动性越强,它作为位移体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作为背景参照物的可能性就越大。[8]62Chu还以移动性(movability)为判定标准,将世界上的物体大致分为六个类别:第Ⅰ类是人类或动物(humanbeings and animals);第Ⅱ类是人造交通工具(man-made transportation vehicles);第Ⅲ类是自然中的移动物体(natural autonomous mov⁃ers),例如“雨”“河”“烟雾”等;第Ⅳ类是不能自移的独立的无生物(non-self-mobile individual inani⁃mate objects),例如“杯子”“桌子”等;第Ⅴ类是不独立存在但可分离的物体(various dependent but detachable objects),如“房子”“树”等;第Ⅵ类是不独立存在且不可分离的物体(dependent and nondetachable entites),如“海滩”“山谷”等。[8]62-66这六类实体中,若某一类实体的自由意志性、自我控制性及独立性越强,即所处等级越高,其充当位移主体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充当背景参照物的可能性则越大,六类实体的移动性沿着Ⅰ>Ⅱ>Ⅲ>Ⅳ>Ⅴ>Ⅵ的等级序列依次递减,该等级序列可称作移动性层级(movability hierarchy)。

二、维吾尔语位移主体及背景信息的语言表达类型

移动性层级原则在人类语言中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在具体语言的表达中还存在一些个性特点。本节主要以位移体与背景参照物在小句中的语序、隐现情况、生命度等级以及组合性特征等作为切入点,探讨维吾尔语位移事件位移体及背景参照物语言表达类型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

(一)维吾尔语位移主体和背景信息编码的一般原则

Talmy提出位移体和背景参照物的表达遵循一个优先原则:位移体优先于背景参照物[9]。李雪的汉英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语言中的移动主体和参照物基本遵循Talmy提出的移动性等级这一认知原则,但不同的概念显现原则及句法组织特点使汉英移动主体和参照物的具体语言表达存在部分差异。[7]“位移体”和“背景”语义要素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并非都如移动性等级原则那么简单,由于认知视角的影响,实际语料中也存在违背该原则的实例。为了探寻维吾尔语位移事件中“位移体”和“参照物”概念要素在语言表达上的个性特点,首先对维吾尔语位移事件位移体及背景信息的一般表达方式进行基于文学叙事语篇的语料统计①语料来源于买买提依明·吾守尔短篇小说集《多棱角杯》,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0年。。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芦花公鸡》位移事件句位移体与背景参照物表达方式统计(共168例)

根据统计数据,维吾尔语位移体和背景参照物的语序遵循如下等级序列:位移体优先于参照物(Ⅰ)˃参照物省略(Ⅱ)˃背景优先于位移体(Ⅲ)˃位移体省略(Ⅳ)˃位移体及参照物均省略(Ⅴ)。其中等级Ⅰ、Ⅱ、Ⅲ的出现频率相差不大,即维吾尔语位移事件表达中位移主体和背景参照物的语序较为自由,且背景信息常被省略。例如:

例句(4)-(7)均为背景信息优于位移体信息的表达实例。李雪认为,语言表达违背“移动主体优先于参照物”原则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即移动主体必须是不定指的人或事物,这与人们的认知共性紧密相关。[7]在人类的认知中,不定指的人或事物相对陌生,与说话者的心理距离较远,因此在语言表达中被置于不如参照物凸显的位置,此时不定指的位移体凸显度低于背景参照物。在例句(4)(5)中,qɑʁɑ-qozʁun(乌鸦)、it-myʃyk(猫狗)、bɑlɑ(孩子)后缀接有复数标记-lAr,维吾尔语中的-lAr标记除表达复数意义外,还表示一类人或一类事物,具有标明不定指的功能。此外,事件报道者在对例句(4)(5)事件进行报道时可能本身就位于背景参照物中或背景参照物附近,相较位移体,参照物距离事件报道者的心理距离更近,体现在句法上即为优于位移体的凸显位置。

例句(6)(7)从表达形式上看也是背景参照物优于位移体的表达方式,但其形成机制与例句(4)(5)不同。维吾尔语作为一种较为典型的黏着语言,句法上特别要求主谓一致性,即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及数上需互相匹配,由于谓语动词后的领属人称词尾已指明人称和数,因此在口语或叙事语篇中若无需特别强调主语时,主语可以省略,动词后的谓语性人称标记可以起到指代主语的作用。那么在对应的位移事件表达中,充当位移体的主语省略,通过动词后的谓语性人称标记标明,语言形式上位移体则位于背景参照物后,此类编码方式具有一定的限定条件,即位移体和主语重合,且无需强调和凸显。例句(6)(7)的表达可还原为:

(二)维吾尔语位移主体及背景信息的隐现情况

相较于“路径”“运动”等概念要素,“位移体”和“背景”语义更容易在句法中被隐现。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维吾尔语在表达位移事件时更倾向省略“位移体”或“背景”语义要素,例如:

“背景”信息的隐现主要和事件报道者所处语境及人们的认知经验有关,如果在一个叙事语篇中已经提到过事件发生的场景,或事件报道者正处于某一场景内部,那么背景信息可以被省略,例如句(11)中的背景信息øj(家)被省略。有时一个位移事件中的背景信息存在于人们的认知经验中,例如身体部位以躯干为背景衬体转动,雨、雪、风等自然事物以自然空间为背景衬体发生位移,这些背景衬体已经存在于人类大脑中并形成一定的认知经验,在语言表达中往往被省略,例如句(10)中的背景信息ɑsmɑn(天空)在小句中被隐现。

此外,在168个位移事件表达语料中还出现8例位移体省略,7例位移体、背景信息均省略的情况,例如:

一个位移事件的进行需有位移主体的参与,但在语境十分清晰的场合中,经济原则的限制使得位移体和背景信息常被省略,说话者和听话人可根据会话交谈的情景找到原形,再或者可由人们的认知经验推导出来。位移体和背景信息的省略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句(13)中的位移体信息在苏永成和艾克拜尔的汉译本中也均被省略,参照物信息在苏译本中被省略,但在艾克拜尔的译本中则被补充出来。

(三)维吾尔语位移主体和背景信息的生命度及移动性等级

生命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概念范畴,Comire将生命度定义为一个等级:人类>动物>无生命物[13]。郑国锋通过自建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进行统计,发现英汉语中大部分移动体有生,有生移动体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分布类似。[14]2为此,结合Chu的分类[8],笔者也对维吾尔语叙述语篇《芦花公鸡》中的168例位移事件句的移动体及背景参照物的生命度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芦花公鸡》位移事件句位移主体生命度统计

除去50例背景参照物省略句及7例移动体、背景参照物均省略的实例,对111例位移事件句背景参照物的生命度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芦花公鸡》位移事件句背景参照物生命度统计

通过以上两个表格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维吾尔语位移体主要由“+有生”的物体充当,而“-有生”的物体主要概念化为背景参照物,这也同人类的基本认知经验密切相关。能够移动的事物往往具有生命力,例如人、动物等是典型的移动体,在不需要外力的作用下就可以自由活动,但数据统计中32.74%的无生移动体值得进一步探讨。表3中在人类外力影响下发生位移的“-有生”物体充当移动体的比例甚至超过了动物类充当位移体的比例,“-有生”物体充当移动体具有限制条件,即这些“-有生”物体必须进入致使位移图式中,该图式中,无生物体在致使力的作用下可以转变为无生位移体,例如:

例(14)中“-有生”物体telefon(电话)通过致使位移主体sɑbir(沙比尔)的作用力转变为无生移动体。

还有一些无生物体在位移过程中受到的外部致使力量并不明显,位移的产生主要与地球引力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例如:

例(15)中蛋液的流动并没有受到明显外力的影响,而是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发生由高到低的位移运动。综上,维吾尔语位移事件中的位移主体多具备“+有生”性,而一些无生位移体主要出现在致使位移图式中,且多缀接宾格标记-ni凸显。

(四)维吾尔语位移主体的组合性特征

有时一个位移事件可由多个位移主体和背景参照物同时参与,各位移主体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的,也可能存在其它的语义关系,而背景参照物信息又可分为起点背景、经过点背景和终点背景三种类型。在多个位移主体和背景参照物构成的位移事件中,不同位移体及参照物的组合规则在不同语言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郑国锋通过自建语料库统计发现英汉语除了大量包含一个位移体的位移构式外,还存在5%的位移构式包含不止一个位移体。[14]4而维吾尔语在表达位移事件时也存在两个或多个位移体共现的情况,例如:

例句(16)(17)中的位移事件都包含两个位移体,且这两个位移体间的关系都是并列的,语义上是平级的。位移体之间除了平级关系外,还存在“致使”语义类型,例如:

例(18)中,致使者位移主体ɑdɛm(人)是被使者位移主体bɑlɑ(孩子)发生位移的动力来源,使其朝向背景参照物doχtur(医生)方向移动。

(五)维吾尔语位移主体与背景表达的个性特点

综合上述分析,维吾尔语位移事件中位移主体及背景信息的表达符合一般的语言共性特征,即遵循位移主体优先于参照物的基本原则,位移主体和参照物在位移事件中均存在隐现的情况,生命度等级高的物体多用来充当位移主体,生命度等级越低的则多充当背景参照物,以上语言现象均表明人类在认知上存在普遍共性,但是维吾尔语位移主体和背景参照的表达还存在一些差异。李雪指出,参照物的三种类型,即起点(G1)、途径(G2)、终点(G3)在英语自主位移事件中都置于移动动词之后,[7]例如:

而维吾尔语的终点信息(G3)一般出现在动词前作状语,国家通用语的终点信息则多出现在动趋式结构后作宾语。例如:

与国家通用语句法重语序不同,维吾尔语语序较为自由,有时背景信息也可以出现在动词后得以凸显,此时多表示祈使语气,例如:

国家通用语由于动趋式述补结构的限制,趋向补语“来”“去”本身就蕴含主观视点,并且标明事件报道者的位置,其后不能再出现其它背景信息,背景信息多位于复合趋向补语之间。另外,维吾尔语背景信息后的格标记十分清晰,不同类型的背景信息后需要缀接不同的格标记。例如:

从格标记-Din多表起点和经过点,如例(21)中的G1和(23)中的G2,与格-GA只能表示终点信息,如例(22)中的G3。国家通用语则与指示方向的介词“从”等搭配使用,有时也可以省略采用动趋式等句法手段编码。

三、结 语

维吾尔语位移事件位移主体及背景信息的表达总体上遵循位移事件类型学的一般规律。受黏着型语言一致性原则的制约,背景信息优先于位移体的语序结构在维吾尔语中也得到一定的凸显,语境原则是位移主体和背景信息省略的主要因素。从生命度等级来看,维吾尔语位移体的有生性明显强于背景参照物,无生位移体主要存在于致使位移图式中。位移体与背景信息的表达类型与语言结构类型密切相关,从位移体和背景参照物的句法位置上来看,维吾尔语位移体多处在主语位置上,起点、经过点与终点背景信息多充当状语,并由不同的格标记标明。与国家通用语等注重时间性的语言不同,维吾尔语的位移事件表达更注重空间性,以动词为核心组织句法结构,位移体和背景参照物均出现在动词同一侧,且位移主体和背景参照物的语序十分灵活,符合黏着语言的类型特点。“位移体”和“背景”概念要素词化为名词性成分具有类型学上的普遍共性,但不同语言在编码这两组概念时会选用不同的句法结构,位移体与背景信息的隐现机制既受制于语言结构类型的差异,又反映出不同类型语言在认知上存在差异性。

猜你喜欢
移动性参照物维吾尔语
与5G融合的卫星通信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
利用参照物计算
运动还是静止 参照物说了算
摄影作品电脑后期制作的重要性研究——以井冈山不可移动性资源题材摄影为例
面向5G的移动性管理关键技术探讨
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维吾尔语人名识别方法
参照物和我们的宇宙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现代维吾尔语中“-0wat-”的进行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