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学科学课程为基础理科学习的一体化建设

2022-06-13 23:26王熹梅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8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

王熹梅

摘要:本文以小学和初中阶段的理科学习中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为切入点,分析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理等理科课程体系的一体化实施,试图从一个具体的点或面初步厘清理科学习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具体而言,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理科学习的一体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的一体化、编排方式的一体化、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教学方式的一体化等几个方面。理科学习的一体化,既保证了初小阶段理科学习的连贯性、整体性,又保证了其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的思维方式;理科学习一体化

依据《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9年版)》的指导要求,在小学阶段的小学科学课程中融入了初中理、化、生、地等学科的学习内容。探索小学科学课程和初中理科课程的内在逻辑,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分析其在课程教材体系中的一体化建设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从实践操作层面探讨教育方式的一体化,能够保证中小学理科学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有利于较好地完成理科学习的总体目标,也有利于执教者在明确整体性、分清阶段性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抓好教学的着力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形成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行为习惯养成,增强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小学科学教育要不断出新搞活、重视一线实践,方能引导学生走进科学的大门,潜移默化地催生一批创新型脑瓜,为未来培养造就更多具有科学素养的现代人才。

一、教学目标一体化:总体目标统领下的分阶段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等有直接的定位和指向作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9年版)》对小学科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总体目标既有素养上的要求、行为养成上的要求,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高度概括了理科学习应达到的初期标准,对教育分阶段目标的制定起到基础性、远瞻性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学习总目标的总体布局和统筹安排下,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分阶段目标各有侧重。小学阶段的目标侧重基础性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探知欲望的培养和研究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来说,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目标主要是学生通过感知身边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科学常识,初步培养科学观念、科学意识、研究行为。初中阶段的理科学习目标是进一步深化科学的思维方式的教育,从而强化概念意识;进一步深化对事物本质的探究,从而强化概念认同;进一步深化科学概念和探究方式,从而强化公民科学素养教育。从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的学习目标来看,其是在教育总目标这一方向性、全局性、总领性目标引领之下的具体化、阶段性目标。小学阶段是“初步”、是“感知”,初中阶段是“深化”、是“强化”,是在目标层次上的由低到高、由浅入深,二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小学和初中虽是两个不同的学段,但其教育目标是一体化的,是在教育总目标统筹安排下的层次递进。

二、编排方式一体化:既有分散嵌入又有专册集中编排

教材编排是指将教材中的内容按照一定的目的有次序地排列编撰。在一到九年级的小学科学及初中理科教学的教材编写是采取分散嵌入和集中编排的方式,既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需要、能力和认知水平,也兼顾了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

小学阶段的理科学习更多的是科学意识的教育和初步的实践探究的教育,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是深入浅出的、生活化的、普适性的。低年级教材中涉及许多关于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的认知,基本探究方式的培养。进入中高年级后,教材则结合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将科学概念融入社会生活,以相关模拟实验和探究实验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严谨的、规范的实践探究要求。并且在各年级分散设置内容的基础上,编排以单元学习为区域的类理科分科目学习。之所以采取分散嵌入和集中编排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源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空间逐步由家庭扩大到学校、社会,走入自然生活空间。伴随着学生自然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按照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宜分单元适时地嵌入概念、定律等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基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水平的提高以及理科学习自身的特点,理应在合适的时机,采取集中编排的方式编制类理科学习单元。

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的生活领域进一步扩展,生活经验不断增长,科学思维能力也持續发展,在理科学习内容的编排上,延续小学阶段分散嵌入和集中编排相结合的形式。采取分散嵌入和集中编排相结合的方式,既兼顾了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又考虑到了科学知识体系的逻辑性;既便于分散渗透、厘清层次性,也便于集中讲授、强化系统性。小学科学和初中理科学习一体化的编排方式,使理科学习内容逐步扩展,螺旋上升。

三、教育内容一体化:聚焦思维贯穿始终不断线

理科学习的基本内容,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分阶段教育目标和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的。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的具体依托。小学科学学科的内容涉猎范围面非常的广,但是虽涉猎的范围广并没有深入的进行探究的空间。虽然小学生只是要求了解,但是在了解的过程中小学生会不断地锻炼科学的思维方式,并在初步的动手实践活动中反复验证及改进。这就意味着这一科学的思维方式就是为初中及以后的科学探究做基础。因此,教育内容的一体化是理科学习一体化的重要方面。教育内容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内容的设计与建构上,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的教育内容体现出了有效衔接和层层递进,确保理科学习的思维方式全程不断线。

(一)总体内容的设计聚焦思维,关注学段衔接

依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9年版)》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小学阶段是建立对科学知识的初步认知,初中阶段是进一步深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小学和初中理科学习的内容,都是以科学知识为主线,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方法,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两个学段的总体内容设计关注了学段衔接,保证了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初中阶段的理科学习不是零起点,而是以小学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理学科的学习,依然从生活与科学的关系入手,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将青少年科学教育引向深入。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生活经验及行为能力不断增长,教材内容的选择遵循生活的逻辑逐渐扩大,教材内容的设计既不是零起點,也不是高程度。从科学知识结构看,小学科学和初中理科课程中教育的内容既有学习的基础,又有衔接的高度。

(二)同一主题的内容不断深入,注重层层递进

针对小学和初中具体的理科学习内容分析,可以看出两个学段的内容不仅是相互衔接的,还是递进延展的。如“声音”这一主题,小学阶段在四年级上册的单元中有讲述,其内容主要有声音的产生原理及表现形式等,以探究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奇妙,明白震动是产生声音的必要条件。此单元的内容比较简明,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模拟实验等学习方式。

同样是这一主题,初中阶段讲得全面、深入、细致,生物和物理学科中都有涉及。通过更深入的讲解和数据例举来引导学生理解更全面的“声音”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一主题的教育内容,从小学到初中不断深入、层层递进,体现了教育内容的层次性。

四、教育方式一体化:教育思路一致性下的教学多样性

实际上,如果教育方式的一体化处理不好,教育内容上的一体化的效力也难以最大化。教育方式上的一体化,核心意义在于教育思路上的一致性。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在进行理科学习时,都要注重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解决科学困惑、培养科学意识、形成科学能力。小学和初中理科学习的教育思路,其本质是保持高度一致的。

教育思路有助于执教者理性地把握教育现实,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教育实践是执教者探索和改造教育世界的社会性活动,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正因如此,教育实践所体现的具体教育方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简而言之,就是在教育思路一致性的统领下,教育方式呈现出多样性。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执教者根据学情、班况,着力解决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要能够做到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教法、指导学生寻找适切的学法,把形成科学意识和科学行为作为最终落脚点。这就需要执教者依托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匹配最为恰当的教学方式。

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学生熟悉的事例,链接学生已有的科学经验,不能将科学知识悬空,要能够“接地气”且“有童趣”。具体的方式方法有:

(1)将“科学概念”转化为“描述性定义”。在确保科学知识准确性的前提下,平衡科学知识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关系,既要体现科学精神、理念原则,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

(2)授课方法上尽量做到生动有趣、灵活多样。如采取讨论交流、观点辨析,资料查找、数据分析,生活观察、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结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充分利用教材栏目对教法学法的提示进行教学。“教材除了可以为教学提供有效、丰富的材料之外,还可以传递学习观念,暗示学习方法,指引学习过程。如利用“聚焦”进行讨论交流、情境模拟,利用“探索”初步了解严谨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认知,还有“研讨”、“拓展”等也要充分用足用活。初中阶段,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理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新发明、新科技更是会引起他们的高度关注。

科学教育一直以来被定义为培养新时代新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今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科学教育更具有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筑牢建设创新型国家根基的基础性作用。正时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因如此,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而小学科学教育,对从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小学和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最为关键且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理科学习的一体化,不仅用一体化的教育合力培养学生成为学科学用科学的未来公民,也为理科学习一体化建设寻找出一条现实通道。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

[2]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3]敬仕勇.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办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8.

[4]马仙鹤.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问题和对策[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2(04).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
关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让有效交流彰显小学科学课堂的精彩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