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容林
摘 要: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逐步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在当前小学德育的教材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与传统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小学德育教师要能够以德育内容为主导、历史事件为框架、文化传承为根基,逐步构建丰富多彩的小学德育教育新局面。促进学生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就来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课程的有效结合策略,以便小学德育教师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德育;教学策略
当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培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开阔学生学习眼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修养,逐步为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小学德育教师要重视当前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逐步让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发挥最大的教学价值。
一、结合传统文化经典故事,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神话故事,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历史典故与神话故事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育,这样可以让学生以传统文化中的主人公为榜样,修正自身的言行举止,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1]。
例如,在进行学习有关文化礼仪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文化礼仪,如握手、坐姿、站姿、待人接物等等,进一步树立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的意识,培养学生礼貌待人、尊敬师长的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播放《千里送鹅毛》《杨香扼虎救亲》《孟子休妻》《张良拜师》等不同的传统礼仪小故事,并让学生针对故事中的情节进行分析与讨论,分享故事中的主人公身上有哪些品德。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内容,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行为举止以及学习的传统礼仪小故事,来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这样更能够帮助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哲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道德品质。
二、结合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加强学生的德育底蕴
在当前的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德育底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当前大部分学生都已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但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以及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了解不深,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趣味性的方式来呈现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这样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自身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学习有关我国民族文化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56个民族,能够了解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我国的民族团结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出示汉族、满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结合自己感兴趣的节日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饮食、习俗、由来、服装等不同方面开展探究,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加强学生对我国各民族灿烂文化的理解。其次,教师在多媒体上呈现不同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进行回答,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奖励,加强学生对各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另外,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播放周总理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日理万机的周总理会去参加这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呢,学生进行思考后,教师进行总结,进一步帮助了解加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主针对自己喜欢的少数民族进行深入探究,在下节课上课时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中的文化,逐步加强学生的德育底蕴[2]。
三、结合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应结合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结合当地的手工艺品,来感受我国传统文化中古代人民智慧,进而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去进行参观,了解博物馆中文物背后的价值与意义,感知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文化保护意识是当前每一名小学生应尽到的义务与责任。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学习当地的民俗、民风,在学生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有关零花钱相关的德育教育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多媒体来展示我国从古至今钱币的形式与所代表的含义,让学生了解钱币的由来。其次,教师可以展示出古代钱币相关的手工艺术品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去参观历史文物,边参观、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参观感受,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抗日文化纪念馆,观看抗日英雄的草鞋、补丁衣服等等遗留下来的物品,让学生通过学习意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展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表演活动,这样可以将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学生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让传统文化更富有现代教育价值[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课程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质量,所以小学德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传统节日以及物质文化遗产等不同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底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断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宗慧敏,王帅.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12):67-68.
[2]李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策略及意义[J]. 第二课堂(D),2021,(10):85-86.
[3]顾新娟. 小學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 求知导刊,2021,(3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