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洁
摘 要: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影响。教师应挖掘知识内涵,让学生在吸收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与创新能力。该道德与法治学科能促进学生思想水平与综合能力的提升,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教师应发挥学科优势,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情况设计教学,利用生动多样的手段渗透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在反思中提高能力,做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文化素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现代公民。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小学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是一门对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合理引导的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法治素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深学生对法治观念及道德准则的了解,促进其品格的发展与完善。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是培育学生良好品德的基石,学生对良好行为方式与纪律性的认知皆来源于核心素养的形成。道德和法治课程立足于社会生活实践,对该课程的习得是学生走向社会、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是逐步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正确引导。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出具有优秀品质的接班人。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长期意义。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低,可塑性极强,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相反,不好的行为习惯也会为其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国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视程度,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养成热爱劳动、诚实守信、珍爱生命等良好习惯,这些习惯会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强烈的信念感,促使其对自身品格进行完善。在学习“班级生活有规则”时,学生能够初步建立起遵守规则的意识,学会遵守不同的制度要求,做一名有道德、有纪律的学生。总之,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素质不仅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体魄,还需要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很多家长与教师常常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诉求,如一些学生无法面對失败和挫折,间歇性地感到烦恼沮丧等。因此,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开开心心上学去”“手拉手交朋友”等相关课程主题的设置,从社会生活中提取素材,增进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解,促进其良好心态的形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心理疏导,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适当帮助。此外,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适当地批评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但过多地批评会造成学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所以,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多对其进行表扬,面对学生的失误也要予以鼓励,给学生最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和良好心态的养成。
(三)、开展实践教育
任何教育都必须扎根于实践,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下践行知识理论,获得正确的认知。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体验活动会让学生身体力行地去了解法律和道德在社会中是如何运行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将讲授书本知识作为传递知识的唯一途径,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去体验和参与相关实践。比如,在学习与自我保护相关的知识时,教师除了讲解书本内容外,还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素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练习一些防身技巧,并组织其进行场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练过程中掌握和理解知识。另外,教师不能仅将课本作为教学素材,还应多关注法治新闻,多学习与法律相关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素养,并利用有效的案例为学生科普法律知识,吸引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极易受教师个人品质的影响并对其行为进行模仿,这就要求教师对自身的行为加以规范,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端正行为态度、遵纪守法,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
(四)注重交流讨论,培养理性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接触的事物愈加丰富,培养理性思维将促进其健康发展,有助于打造适合成长的和谐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其做到遇事不跟风,用正确的思想分析问题。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师生讨论环节培养理性思维,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习法律知识,通过真诚的互动感染学生,使其坚守做人原则。例如,在教学《大家的“朋友”》时,教师可以在讨论中渗透法律知识,提醒学生要约束自己的行为,珍惜并爱护“朋友”。首先,与学生交流公共设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接着引入生活中的反面案例,让学生找一找哪些行为是错误的,然后思考: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做?这时,教师可以介绍“故意毁坏财物罪”,让学生结合法律知识分析画面中的问题,从理性客观的角度说明问题。课堂上的交流能锻炼语言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法律知识,符合其成长需求。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培养理性思维能减少学生的冲动行为,有助于营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小学阶段,学生的许多行为会受到感性思维的影响,教师应借助有效的交流,培养其理性思维,强化其明辨是非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分辨是非,树立规则意识,对其核心素养发展十分重要。新时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有效的交流和贴近生活的教学打动学生,促使学生纠正自身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建雄.信息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融入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11).
[2]叶雯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