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湘龙
摘 要: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脱节,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开拓内涵建设思路以整体提升专业群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从人才培养、培训服务、技术服务、社会服务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电气装备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可为高职院校专业群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 电气装备技术专业群 社会服务 产业学院
专业群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人才培养,培养适应电气装备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充分利用本校可进行职业能力鉴定的资质,为本地的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切实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发挥电气智能装备公共技术服务产教融合平台和电气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的技术优势,积极为企业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拓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承接 100 万人退役军人、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的扩招计划,完善服务网络,开展面向贫困地区的农村进行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一群专业服务于一批品类品牌”的思路,整合市场、社会化服务、网络等资,加快构建农业农村智慧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针对农村相关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帮扶其就业。具体服务组织如下图所示:
1.依托“智能+”产业学院, “人才培养”助力企业人才需求問题的解决
建立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库,提供覆盖在线招聘、岗位外包、技术服务等多类型灵活用工服务,动态把握企业用人需求和实习信息;利用学校云平台,建立包含素质、技能、特长、学习状态等数据的求职学生就业、实习状态信息库;升级开发电气装备就业APP 功能,实现人才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有效对接,为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装备制造类企业精准推送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智能+”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生态体系构成由合作模式和建设方向两方面组成。合作模式有双元育人、双师建设等,化工装置专业群由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等五个专业组成。如图所示:
通过以上举措,本专业群将为电气产业园区持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年输送毕业生不少于300人,毕业生创就业率95%以上,就业薪酬高于湖南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2.依托职业鉴定中心,“培训服务”助力企业员工新的成长
落实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资源优势,面向区域内行业企业技能人员、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开展立足岗位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职业技能考证培训;与长岭炼化公司、岳阳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武汉海尔等企业合作,为企业技能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服务;依托我校具有的二级化工安全培训资质,为岳阳化工产业园区的危化生产企业进行安全培训,大大地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也为企业的安全文明生产提供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通过以上举措,本专业群开展各类技术、安全、技能鉴定等培训年均达15000人日以上,增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工种,全方位覆盖本专业所涉及的岗位,形成体系完善、行业内认可的高质量品牌培训基地,提升培训针对性和服务对象满意度。
3.依托公共服务中心,“技术服务”助力企业走向产业高端
面向电气产业智能装备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直接为电气产业发展服务。一是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机制,加强科研队伍建设,除引进外,选拔基本素质好、有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敢于吃苦、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以老带新组建科研团队。二是建立科研工作激励机制,科学制定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加大表彰和奖励力度,并将科研立项、科研成果与津贴分配、评优、晋级与科研挂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强与同类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科研项目、合作攻关和进行技术创新,解决企业生产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使成熟的科研成果、专利产品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通过以上举措,搭建技术推广服务平台,本专业群将完成成果转移转化10项,实现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培训经费到帐300万元以上,发明专利达到5项,争取获得国家科技专利有所突破。
4.依托对口扶贫点,“社会服务”助力新农村完成乡村振兴
对接湖南乡村振兴三个“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积极参与“技能+就业帮扶”活动,在我校对口扶贫点是平江县岑川镇尚峰村,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提升就业、服务民生教育的功能,扩大该地区贫困学生的招生规模,利用学校和专业群的优势,安排专兼教师“一对一”帮扶,设立贫困生奖助基金,在知识、技能、心理上对贫困学生进行精准帮扶,提高贫困学生的就业能力。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产业,关键靠人才。农业产业兴旺,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了培育一支符合乡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的合格的农业生产经营者,积极实施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计划,紧密依托公共服务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具有的科普人才与技术成果转化等资源优势,实施青年科技人员与新型经营主体“手拉手共成长计划”。
通过以上措施,在对口扶贫点,社会服务将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帮扶人才达到200人次以上;通过宣传引导和更多的激励措施,吸引本专业群的毕业生深入农村,扎根农村,从而实现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芸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2):87-90
[2]吕正来.提升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4:155-156
本论文系校级教研教改项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自动检测技术》在线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YJG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