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发展理论视角下3-6岁幼儿身体锻炼指导策略研究

2022-06-11 06:43马雷杨晓龙贾文清
当代体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身体动作技能

马雷 杨晓龙 贾文清

本论文通过专家访谈、文献资料查询和实地考察,结合理论知识和本人指导经验,探讨我国幼儿身体锻炼指导出现的问题。依据动作发展理论,提出3-6岁幼儿身体锻炼指导策略。(1)以身作则,优化“信号刺激”;(2)依据幼儿身体发育特点,科学提高身体素质;(3)以动作发展理论为依据,全面提高幼儿基础动作技能。

幼儿期是人类健康发展的初期,也是培养健康习惯的重要时期动作作为幼儿与外界交流的媒介,是幼儿探索世界、学习技能和身体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3-6岁幼儿动作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现阶段我国幼儿身体锻炼指导出现的问题。依据人类动作发展理论,从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出发,提出科学完整的幼儿身体锻炼指导策略,为家长、体育工作者和相关培训讲师提供帮助。

1 现阶段我国3-6岁幼儿身体锻炼问题汇总分析

1.1 政策指导意见明确,但执行不到位

国家颁布的教育政策和法規,是各级各类学校执行的准则。1992年至今,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由此可见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走访观看课程和调研过程中发现,虽然每个教学班级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总体时间符合要求,在25分钟至45分钟之间,但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辅助人员较少和出于安全考虑等原因,在大部分“锻炼时间”内,幼儿经常在原地观看他人拍球,而非同步拍球。大多数幼儿园在指导幼儿身体素质锻炼时,只选择1到2项锻炼内容,无法满足幼儿健康需求。综上,幼儿每日在校有效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缺少效果累计,不利于动作“定型”。锻炼项目选择“以偏概全”,阻碍了幼儿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

1.2 体育设施能够满足需求,教师能力不足

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尚不完善,从动作发展理论看,3至6岁幼儿处于基本动作发展时期,包括走、跑、跳、投、攀登、滑、游的基本动作强化,身体锻炼教学内容应避免强度大、难度高、动作结构复杂的技术动作学习。决定幼儿身体锻炼成效更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业务能力。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为主,较少院校设立幼儿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发展相对滞后。造成幼儿园体育教师为非专业对口的体育教师,或者为其他专业教师“客串”。揭示体育教学的真面目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而实际情况确“背道而驰”,凸显教师“能力”不足。

1.3 课程目标缺乏针对性,课程内容“游戏化”

新版《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同时指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导游戏,从而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但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网络检索和访谈,幼儿园体育活动课程第一层次目标为参与目标,提高儿童参与兴趣。第二层目标为身体素质目标,发展如力量、耐力等素质。

通过幼儿丰富的肢体语言、喜笑颜开的状态可以了解幼儿的参与度,切实提高幼儿身体能力则需要依据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积极发展幼儿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同时优化速度、协调、灵敏、力量和耐力各项身体素质。

1.4 家长“伴玩”时缺少动作解析指导

近些年,家长主观认识到幼儿参加体育锻炼对幼儿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出现了“全家出动”鼓励、支持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壮观场面。但是笔者观察发现,家长关注点主要落在幼儿是否参与锻炼、锻炼项目的多样性、锻炼频率和时间。

本着科学性原则,决定幼儿未来运动能力、技能掌握水平和竞赛表现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身体各关节基本动作、基本动作、功能性动作技能、基本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在指导幼儿身体锻炼过程中,单一的动作模式、不科学的动作解析和指导会造成幼儿动作学习的严重滞后。

2 动作发展理论

2.1 动作发展理论概述

动作发展是指人们一生中所体验到的动作行为的变化,即所有人都经历的一个过程。动作发展理论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类一生中动作行为的变化,构成这些变化的过程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

2.2 动作发展阶段划分

人类的生长由母体内的胚发育期开始,经过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和成年期。其动作行为的改变也依照独特的方式进行,1994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简·克拉克博士将人动作发展划分为反射时期、预先适应时期、基本动作技能时期、专项动作技能时期、技能熟练时期和专项动作技能时期。

反射时期是幼儿对外来特定刺激产生的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反应,是动作发展的基石,包括觅食反射、吸吮反射等。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进入预先适应时期,开始出现如俯卧位抬头的姿势的控制、七八个月时出现爬行的移动,这些行为是预先适应的而不是预先决定的。婴儿预先适应时期发展的动作技能是后来动作行为的前身,其受外界的影响不大。

基本动作技能时期,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是动作发展的外在机制,受大脑皮层控制。包括全身大肌肉群参与的粗大动作和主要涉及手部小肌肉活动的精细动作技能。

在6岁以后,儿童依次进入专项动作技能、技能熟练和代偿时期。动作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顺序,是在反射出现后,逐渐进行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待掌握熟练后再进行运动项目技能的学习。

3 3-6岁幼儿身体锻炼的指导原则

3.1 以身作则,优化“信号刺激”

人类行为的产生和动作的发展,首先基于内外环境信息的告知,也就是知觉动作模式。该模式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如图1所示)。在儿童接受信号刺激并执行时,需要儿童对视觉、听觉等所有通道信息进行整合,然后汇总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就像电脑的CPU,经过计算整理,将决策的结果通过肌肉等组织进行外显。

3.2 依据幼儿身体发育特点,科学提高身体素质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明确了幼儿身体素质指标评价标准。应依据幼儿身体发育特点,科学提高幼儿身体素质。

3.2.1 幼儿骨骼和肌肉发育特点

幼儿骨骼钙化尚未完成,手掌骨钙化更慢一些。其骨骼的化学成分中,有机物含量高,无机物含量少,易弯曲,不易折断。该年龄段关节囊松弛,韧带弹性变化范围大,造成关节牢固性差,伸展性好。所以该阶段是发展柔韧素质的关键时期,但是不利于负重的力量素质发展。

幼儿骨骼肌细胞纤细且水分多,但是蛋白质、无机盐及脂肪含量低,供能物少,所以幼儿骨骼肌易疲劳,易损伤。建议3-4岁幼儿一次锻炼时间为20-30分钟、4-5岁幼儿为30-40分钟、5-6岁幼儿为40-50分钟。该年龄段,大肌肉群发育更完善,所以能够完成跑步、跳越等动作。小肌群发育相对滞后,幼儿手部力量较小且易疲劳,从而导致精细动作能力弱。

3.2.2 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3岁儿童的脑重约1010g,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7岁儿童则达到1280g,基本上接近成人脑重量。虽然神经细胞树突和轴突数量持续增加,但是运动和感觉区域神经元的髓鞘化一直到6岁才完成,因此学龄前期儿童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动作较笨拙。

神经活动的强度较弱是幼儿好动,控制能力差和容易疲勞的主要原因。幼儿的注意集中时间较短,采用固定形式、强度和时间的锻炼方式,幼儿较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需要不断变换。

脑部耗能是幼儿神经系统耗能的主要方式,学前儿童对缺氧的耐受力不如成人,如果氧气不足,会很快发生头晕、眼 花、全身无力等现象。为保证幼儿健康成长,锻炼场所的选择尽量为户外或者氧气充足、空间广阔的室内。在身体锻炼后应该让幼儿充分休息,才能保证幼儿神经系统有效供能,这也是幼儿园阶段,幼儿午饭后都会安排睡眠休息的原因。建议每天下午安排至少2个小时睡眠休息,每晚有8-10小时睡眠时间。

3.2.3 幼儿呼吸系统发育特点

幼儿的肺血管丰富,肺泡数确比较少。所以他们的肺功能差,肺含量差,每次呼出和吸入的气量少。但是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对氧气的需求较大,导致肺的供应与身体需求不平衡,为满足身体需求,通过增加呼吸次数和每分通气数。指导幼儿进行锻炼时,不易做中高强度的长时间运动,会增加呼吸系统的负担。

3-6岁幼儿每分钟呼吸可达22次。为保证幼儿呼吸系统良好发育,可经常与幼儿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如短程徒步、平衡车骑行等,提高呼吸肌力量水平的同时,还能预防呼吸道感染,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3.3 以动作发展理论为依据,全面提高幼儿基础动作技能

以人类动作发展的六个阶段为根基,结合运动技能的核心要素,归纳整理3-6岁儿童身体功能性动作四个方面的发展需求。

3.3.1 关节基本动作模式

关节基本动作模式是指各关节在人体三个轴面的不同动作形式。关节的运动形式基本上分3组:屈和伸、内收(关节靠近身体中线)和外展(关节离开身体中线)、内旋和外旋,是构成动作的最基本运动单元,通常采用伸展体操的锻炼方式,汇总如下。

矢状面屈伸动作关节:腕关节、肩关节、颈部、腰部和踝关节。

冠状面动作:肩关节的内收和外展、肩胛骨的上抬和下降、踝关节的内翻和外翻。

水平面动作:肩关节内旋、肘关节内外旋、腰部左右旋转、髋关节内旋转。

3.3.2 基本动作模式

基本动作模式是组成各项运动的基本动作,包括人体重心的升降、推拉、扭转和位移。等同于我们汉字的笔画,不同关节的组合、基本动作顺序的不同决定动作的质量、稳定性和合理性。为了更好的解释基本动作模式的应用,我们以竞技体育撑杆跳项目为例来说明。持杆助跑加速为位移阶段,撑杆蹬地向上跳越为推和重心的升降,通过身体的扭转保持空中姿态并越过横杠,落地完成整个技术动作过程。

在指导幼儿活动时,应有针对性的设计锻炼内容。重心的升降和位移较为常见,例如蹲起后的跳越和加速、减速的跑步。扭转动作在持拍类项目中较为常见,也是学习持拍类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如网球正反手挥拍,发球时蹬地转腰向上传递力量。推拉动作在同场竞技项目中使用频率较高,决定身体对抗强和弱,如摔跤中的拉和推,篮球、足球项目中的卡位。

扭转动作练习:半跪扭转牵拉弹力绳

推拉动作练习:推瑞士球,推桌子

拉动作:拔河

3.3.3 功能性动作技能

“功能性动作技能”,指若干项动作模式按照人体多关节多平面内的运动特点、人体筋膜链走向的综合运用与组合。在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学习和运动过程中,是各个动作模式在不同平面和空间内组合的结果。“人体筋膜链”主要由“浅层后侧链”“浅层前侧链”“体侧链”“螺旋链”及“深层前侧链”五条筋膜链构成;每一个链条由多种肌肉包裹并集合多个感受器,对肌肉与骨骼具有支撑作用。

“人体筋膜链”决定了力量的纵向传递和扭转力产生,实战应用包括排球的扣杀、乒乓球拉弧圈球球、投掷动作等,应用广泛。

纵跳练习:幼儿下蹲状态,双脚蹬地发力,伸膝挺髋,跳越向上。可以使用标志物在头顶,鼓励幼儿跳起触碰标志物。

上抛球练习:双手持球下蹲,通过双脚蹬地发力,伸膝挺髋,同时伴随双手平托球向上,脚步离地时同步抛球向上。

双手头后前抛球:两脚前后开立,膝关节屈蹲,双手置球于头后。双脚蹬地,重心前移,膝关节屈伸同时挺髋,双臂伸直前移到头上。双脚离地时双臂带动上身惯性向前,完成前抛球动作。后抛球基本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投沙包练习(以右手投掷为例):右腿成弓步,身体重心后移,左肩侧对投掷方向,右手持沙包于头后。右脚蹬地后转髋,重心前移,肩关节转动向前。右脚蹬伸结束,身体正面正对投掷方向,同时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外旋,将沙包投向前方。

3.3.4 基本动作技能

“基本动作技能”,指大肌肉群主要参与完成的动作技能,包括走步、跑步、跳越、投掷、攀蹬、滑雪和游泳。其掌握和熟练情况,是幼儿完成日常各项任务的前提,也是日后学习和高质量完成各项运动技能的关键。研究表明,在基本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对幼儿的感知水平、性格的培养及社会适应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基本动作技能应依照幼儿生理发育阶段循序渐进的练习,不可急于求成。

4 总结

人类动作的发展遵循一定规律,是量表到质变的演化过程。美国学者Metcalfe和Clark学者提出“动作发展山峰”概念,指出个体由于所受到外界环境约束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动作技能也不相同,尽管年龄不是影响动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但只有基本动作技能得到充分地发展,才能为以后复杂动作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幼儿期动作水平发展程度关乎幼儿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运动习惯的培养,动作发展的优劣程度,不仅影响幼儿时期体育活动参与,还对未来生活行为的动作质量有着间接作用。因此,在3-6岁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应以人类动作发展理论为指导,以运动技能形成为阶段性目标,科学有效指导幼儿身体锻炼。

本文系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编号:B201006303。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

猜你喜欢
身体动作技能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劳动技能up up!
动作描写要具体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画唇技能轻松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