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与民族民间体育特色教学创新改革路径研究

2022-06-11 02:56彭友
当代体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思政民族

彭友

课程思政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其核心思想是德育与体育融合渗透到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

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是将德育有机融合渗透到高等教育改革全过程、全方面、全体系,在切实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和实操技能的同时,强化德育能力、道德素养的提升与发展。针对我国当前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民族民间体育遗产众多等现状,要强化高等教育文化底蕴和历史积累,将思政教育引入传统民族民间体育课程建设,对于实现文化传承、推动课程思政革新具有积极助益。

1 高校课程思政融入民族民间体育的必然要求

1.1 民族民间体育课程内蕴着思政要素

高校思政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高校民族体育特色教学开展与落实,旨归在于践行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激励学生融入社会、奉献自我。更为重要地是,民族民间体育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效用,还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政内容:包涵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斗争精神,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包容特色,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奋进态度。这些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不仅让舞龙舞狮、武术、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喜闻乐见,更让参与者成为民族情怀、爱国品质的传承者,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坚强意志、完善人格、独立意识的价值源泉。

1.2 民族民间体育教学目标契合思政理念

一方面,民族民间体育课程建设,强化民族民间体育的内容、方法、实践,突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体育课程设置融入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思政品质,引导学生强身健体、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实现德育资源共建共享。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全面性、自主性和时代性特征。民族民间体育课程在教学设置上,要突出全面人才体系构建,强化管理教学、教材开发、社会实践等诸多层面。民族民间体育教学课程中,要突出对于时代发展、社会环境、调整与融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价值保障。

1.3 民族民间体育教学改革彰显新课改要求

高等教育不仅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立德树人是培养终极目标。这一目标实现,既离不开高校思政课的思想宣教,也离不开体育教学的专业化融合。尤其是在民族地区思政教育与民族文化融合是特色化发展的重要路径。而民族民间体育作為极具特色的文化载体,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也能够紧密结合民族地区特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途径。高校民族民间体育特色教育发展,以改革的理念和契机推动了课程思政的落实,能够有效地将民族民间体育内蕴的文化价值激发出来,切实有效改变重技能、轻知识,重实际、轻德育的问题,实现高校学生身心全面均衡和谐发展。

2 高校课程思政融入民族民间体育教育的创新路径

2.1 突出民族民间体育特色教学政治引领与思想提升

2.1.1 抓好民族民间体育特色教学政治引导

首先召开教研会议,要求教职员工学习民族民间体育课程思政的文化内涵,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材料,将党史学习与思政课程、特色体育有机整合;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读书、学习、研讨上下功夫,课堂教育与党史学习结合,认真做好相关读书笔记,切实提升自身在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能力;最后高校党支部要开展以民族民间体育思政融合为主专题生活会,主要围绕“思想担当、政治担当、时代担当、责任担当”交流学习体会,深化学习教育成果。

2.1.2 鼓励学生开展专题思想研讨

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会同学校体育教研部门认真研究,在教学计划中,设置相应的专题学习环节。对于教师而言,在课程设置中,要围绕民族民间体育课程思政开设课程。对于党员学生,针对相关思政专题,可以采取主题党日、文化大讲堂等形式,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对于普通大学生,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经典诵读、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推动民族民间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和打造校园足球、高校篮球、民族民间体育运动样板相结合,与“立德树人”课程改革等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发展。

2.1.3 组织教师进行思政专题培训

一方面,教师要切实讲好思政专题课程。通过讲学习、话体会、谈收获,明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和应对措施,并且每年派教师参加各种民族民间体育教育专题培训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活动等。另一方面,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传播。在体育课堂上,通过礼貌文明、纪律作风、民族文化教育为核心的课堂教育,体会民族民间体育的内在特色,养成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的习惯;同时组织民族民间体育特色的比赛,不断提升学生对于文化的尊重、对于团结的重视、对于公平的理解,不断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民族共同体意识。

2.2 构建民族民间体育课程思政体系

2.2.1 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置

教学内容方面,应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以及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建设体育育人体系,囊括基本的体育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民族民间文化知识。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及思想发展都已经趋于成熟,他们能够针对客观事实进行分析和总结。在设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应该在完善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给予广大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以优质健康的民族民间体育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活动。

2.2.2 加强思政“知行合一”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在课程思政落实以及民族民间体育推广的过程中,应该基于现代的体育教育的“以体育人,以文化人”的指导思想,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去感染、引导学生,并配合严格的教学职业标准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坚持不懈、尊重规则、严于律己的良好品格,进而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体育价值观。

2.2.3 及时修订符合思政要求的课程教材

教材是教育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也是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媒介,因此在高等教育体育教学中,必须针对民族民间体育的特点以及课程思政的要求建构完善的教材思政体系。具体来讲,教师应该以我国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标准为依据,在参考规定教材的前提下,积极编写《高等教育民族民间体育与思政课程》教材,共同构建涵盖民族民间体育教材思政服务体系。

2.3 强化民族民间体育课程思政实践活动

2.3.1 围绕民族民间体育品牌创建求实效

充分发挥民族民间地区特色优势,以创建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品牌为重点,及时召开推动二者融合相关的教育工作会议,成立以专家教授团队为核心的领导小组,形成完备的教学大纲,学习计划等,形成民族民间体育运动大课堂、民族民间体育运动会、民族民间体育健身活动、民族民间体育养生知识会、民族民间体育精神传承会、思政专题研讨等品牌,精准把握民族民间体育融入思政的总体要求、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民族民间体育融入思政深入开展、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学习教育组织保障。

2.3.2 围绕全方位育人求实效

民族民间体育融入课程思政的主题主线,通过加强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典型示范、机制保障,确保二者融合发展的制度安排更完善。要构建落实民族民间体育社团和制度,继续引导2-3个高校民族民间体育社团或者非遗体育项目建设。落实高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民族民间体育协同育人活动开展,也可以开展基层社区民族民间体育融入思政公开课创建活动,打造让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永葆民族本色、坚守时代家园的重要堡垒,实现全民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典范。

2.3.3 围绕宣传引导求实效

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赠阅《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等杂志,组织学生集中传阅。定期在学校网络媒体发布“民族体育文化”“民族体育故事”等体育微课,树立民族民间体育学习教育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典型,同时要善于总结提炼,要积极宣传上级部署和要求,让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及时沟通组织学习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营造重学、参学的良好氛围。

2.3.4 围绕精准服务求实效

依托“学习强国”、青年大课堂、高校微信公众号等发挥线上学习培训优势,深化学生对民族民间体育、民俗文化内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组织大学生参加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展、大学生民族文化大讲堂、收看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在高校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民间体育故事”等文化知识,完善民族民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志愿者人才数据库,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电子化管理等,切实解决民族民间体育与思政课堂融合难题。同时动员青年志愿者队员进社区、进小区,开展民族体育文化、體育社区创建、民族体育健康知识宣传等志愿活动。

2.4 强化民族民间体育特色教学与活动开展

2.4.1 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校园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建设,突出高校民族民间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的建设,满足广大师生的民族民间文化需求和体育健身诉求,通过民族民间体育特色构建,来培育体育新人,传递体育思想政治基础知识。在学校里积极宣传涌现出了的典型民族民间体育人物和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其顽强拼搏的精神气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广泛应用网络、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料,穿插讲述民族体育文化相关的内容,以此为基础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4.2 组织开展系列民族民间体育主题活动

围绕民族民间体育融入课程思政,开展座谈会、研讨会等系列主题活动,深入学习民族民间体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村寨和红色教育基地,接受民族民间文化和革命精神教育。评选先进民族民间体育社团、红色宣讲与民族民间体育融合先进个人等活动。举办武术、毽子、陀螺、板鞋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竞赛活动、进行民族民间体育相关的诗、书、画、影作品展示、项目微标征集等系列活动,并将活动开展情况择优在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

2.4.3 用好民族民间特色资源开展教育

组织全体师生参与少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研学游社会实践活动,并参观非遗博物馆、纪念馆、民族体育技巧展示等,加强学校与少数民族村寨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围绕民族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主题,组织召开专题访谈、参观、社会实践等活动,深入挖掘身边民族文化资源,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课程建设、文化氛围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推动民族民间体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民族观和思政观。

2.5 依托“互联网+”技术完善量化评价机制

2.5.1 引导学生自我量化管理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堂引入量化评价是科学主义、实证主义和科学管理思想在教育管理领域的生动实践。其旨在通过定量的、标准化的分析。在高校民族民间体育课堂中实施量化管理,应当积极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提升。教师要将收集到的信息第一时间借助班级微信群、公众号、QQ号等渠道及时分享给学生及家长。鼓励其积极融入到班级活动中去,参与学习互助和小组互帮,改进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避免因为学习成绩等而造成的内心感受问题。

2.5.2 完善班级量化实施策略

一是高校学生情况评价中要强化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拓展数据采集、收集、处理、反馈的层次。要针对高校生的体育素质和学习态度中积累的数据,进行有效储存和记忆、整理并归档。二要坚持完善弹性制的考量尺度,对于学生的评价,采取阳光评价的制度,借助微信小程序微信终端和教务学习通平台等渠道发放评价问卷。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全面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三要做好相关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工作。在量化管理过程中,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考察一定时期内相关的锻炼情况的变化,分析存在困惑的原因,以及德育学习情况,并及时总结相关的解决对策,及时通过张贴公告、微信推送等方式给予相应的反馈。

3 结语

在现今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德育工作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重要,要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就要将课程思政教育与体育融合,核心思想是德育与体育相融合,并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中;要在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所授课程的学科知识特点,充分发挥民族民间体育的育人功能,展现民族民间体育的课程思政价值,利用民族民间体育丰富的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科建设中,树立学生明德崇礼、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富有民族精神、民族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思政民族
我们的民族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思政课“需求侧”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