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存 马霞 李倩
摘 要:教育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大学英语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但同时也夹杂了西方文化思想。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现状的基础上,不断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养,进而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内涵,将课本知识和核心价值观相结合,采取高效的课堂设计,创设大学英语隐性课程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大学英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1-0037-05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对幸福的追求,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亘古如此。然而,感性的幸福太过片面,只有理性的幸福,才是具有内涵的幸福。理性的幸福,具有道德根基,体现德福一致,道德是创造幸福的核心源泉。
党的十八大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十二个词揭示其主要内涵,明确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实践主体的道德准则。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水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体现个人道德修养素质。学习和践行,都是朝着自己所向往的幸福生活阔步前进。
职业教育体量巨大,2021年全国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高职(专科)院校1486所,校均规模10560人[1],总数占普通本专科学生36.18%。职教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缔造者。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大国工匠,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是职业教育教师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正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抓手[2]。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中心环节,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学英语是学校开设范围最广、受众最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课教学,是提高职教生道德修养、实现铸魂育人、提升个人幸福感的必要手段。
一、高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
(一)问卷设计
问卷共设计了40个问题,含基础信息及认识现状、思政教育现状、践行技能等方面。在不同高职学校间,选择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283份,样本量保证了置信率。
(二)问卷信度
通过SPSS工具分析,问卷整体Cronbachs α系数达到0.779,处于信度可接受范围内;标准化Cronbachs α系数达到0.821,处于信度不错的范围,表明本次调查信度较高。
(三)问卷效度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为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和KMO检验,问卷31个指标的KMO值为0.897,巴特利特球状检验的卡方值为69103.412,相伴概率为0.000,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说明问卷效度较高。
(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通过对“您认为当前党和国家宣传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必要吗”等5个变量的统计分析,得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见表1)。可以看出,有94.373%的学生基本能够准确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表明近几年我国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贯彻还是比较成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必要性及与个人学习生活的关系来看,98%以上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认可的态度。但同时也应注意,有近30%的同学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成长关系不大或没有关系,这也体现了学校仍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很重要(97.128%),给学校实施思政教育带来了鼓舞。
(五)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期待
從实施思政教育效果来看(见表2),有超过12%的学生对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需改进态度,有近1/3的学生在除思政课外其他课堂里没有感受到思政教育。对于如何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其他课程教师”的认可排在最后一名,但仍然有过半数学生认为,这个渠道也是有效的,其作用相当于辅导员(见表3)。需求就是动力,加强课程思政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学校大力加强。
二、大学英语课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条件与意义
(一)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语言是意识的载体,是思想的直接现实[3]。人在语言中外显自己的意识,作为一种观念客体展现出来。人在不同成长背景下所形成的意识形态不同,意识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社会环境由各种文化所包裹,人在社会中展现自身,所有的行为均体现文化的影子[4]。由此,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体现着不同的文化。
大学英语都是选择外文原文做课文,虽然编者尽量不选用带有政治、宗教色彩的文章,但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课文中不可避免会带有强烈的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与文化氛围。如“dragon”一词,华夏文明视它为至高无上、太平祥瑞,而西方文明则认为它是贪得无厌、凶狠邪恶之物。教师要认清西方话语中的理论价值取向,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避免受到西方文化侵蚀,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在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大成,反映当代中国时代精神及意识形态的内核[5-6],是引领全国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现实需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辨方式,增强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7]。
(二)促进英语教学改革,贴近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英语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其育人的功能往往被忽视。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普遍认识,仅把英语作为一门工具课程。教育部最新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版)》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应“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8]。英语课程除培养涉外沟通能力,还应培养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等核心素养,要让学生在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拓展国际视野,理解西方思维特点,提高思维思辨性及创新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应充分挖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建立其与英语课程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种社会现象,整理“富强”“自由”“爱国”等教学素材运用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展现英语课程富含人文性的一面。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每一门课都应发挥思政教育主战场的作用,大学英语也须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教书育人,勠力同心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贡献。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大学生身心发展未成熟,对幸福的追求仅停留在感性的层次。表面的繁华、感官的刺激、短暂的快乐,都会导致他们产生片面的认识,形成崇洋媚外的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通过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东西方文化的思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帮助青年学生形成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是最有利的战场。教师在讲授英语单词语法的过程中,要适时灌输核心价值观思想,“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让青年学生心中充满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必将激发他们内心的使命感,强国有我、奉献社会的行为自然形成。
三、大学英语课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及策略
(一)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内涵
价值观是指客体是否满足主体需要属性的判断,是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占据人们主体思维领域的观念集合[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共产党带领人民从温饱走向富裕,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这一切,都得益于坚持了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人们各项实践活动走在正确科学道路上的航标,其丰富的内涵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词,每个词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每个字都有深刻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契合我国现阶段的价值目标,但同时它又富有历史依据,具有传承的特性。它凝聚着我国古圣先贤、历代文人思想的精华,是我国长期传承下来的经典。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成一家之言”。挖掘其深厚内涵,必须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找寻传统文化中的特点、亮点,再结合英语课文内容和当代实际,转化为课程思政要素讲授给学生,从而起到文化传承与思想教育的作用。
(二)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养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无论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旧教学论,还是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学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的重要角色。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教师理论水平的高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素材的丰富程度、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反思、教学能力比赛、教科研项目等方式不断钻研业务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不光要在理论上提高自己,更要在行为上起到模范作用。“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身教大于言传,教师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实的践行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引领学生。教师应凡事自觉率先垂范,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与认同,担负起教师这一职责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三)建立课本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联系
课堂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阵地。英语教师应将课本知识巧妙地与课程思政内容相结合,在传授语言技巧的同时,将思想教育融入其中;要让学生掌握外语知识,同时又不能受到西方文化侵蚀,在外语课堂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教师在讲授《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Unit 1 People这一课时,当Kate Miller把SungLing介绍给长輩邻居时,他们之间的问候语是“How do you do, Mr. Summers? Its nice to meet you.”此时,可以启发式提问:“What do you say when you meet somebody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接下来,教师可以将中国的问候语“您好、久仰、久违”等同西方的问候语“Hello、Hi、How do you do”进行比较,进而引申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问候的礼仪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还有与之对应的行为,诸如“点头、微笑、拱手、作揖、鞠躬”,相对于西方的“hug、kiss”,中华文化的问候礼仪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具有文化的味道。教师可以进一步将儒家思想中“不学礼,无以立”的思想观念进行解读,告诉学生“礼”对政治、社会以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最后,学生两人一组,以中国式礼仪互致问候,将文化行为内化于心。3~5分钟的课堂活动,将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明白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四)整合多种教学手段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有法,是指教学要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要有教学原则;无定法,则是说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根据学生学情的不同,采取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会截然不同。大学英语的学习本就具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中,会使得这门课程更加索然无味。若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将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法则,利用引导式的提问,增加学生参与度。例如讲到《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Unit 6 Hobbies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重点句型“I/ He/She like/ likes doing sth…”提问学生:“What do you like doing?/Whats your favorite hobby?”在学生回答出喜欢的事情后,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适当情形下也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推荐组长向全班总结汇报;教师要旗帜鲜明地将英语课文中包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出,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分析热门素材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利用微信、钉钉等社交媒体,向学生推送符合价值观的视听素材,也可以利用天天文档、小视频等,收集学生的作业。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2所示),必将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课堂发挥出更高的效率。
(五)创设大学英语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与显性课程(manifest curriculum)相对应,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大学英语隐性课程,就是指除课本内容外其他能够潜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些因素,包括教师态度、教学环境、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等方面。开发隐性课程,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其作为必要的补充,对提高英语学习积极性、增加趣味性,都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10]。普通教师虽然不能凭一己之力改变整个校园文化,但可以在自己的课堂内外做出相应的努力,在英语教学的同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师授课时,应尽量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尽可能使用英语授课,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耳闻目染地得到锻炼;要关爱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在班级环境的创设方面,教师可指导学生做出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文挂图。除此而外,可以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师推荐优秀英文短篇课后阅读,要求学生归纳提炼文章主题——当然,要引导他们将归纳出的主题对应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在班级开展演讲比赛,主题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词中任选;还可以布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英文手抄报作业。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教师需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资源,进行英语学习的必要补充。例如学习强国平台,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部分资源提供英文版及英文朗读,既可以练习英语听读能力,又在无形中做到了价值引领。隐性课程可以打破大学英语显性课程的时空限制,作为显性课程的有益补充,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满足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需求,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英语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同时潜心研究课本知识点,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努力发挥大学英语课堂育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EB/OL]. (2022-03-01)[2022-03-23]. http://www.moe.gov.cn/jy b_xwfb/gzdt_gzdt/s5987/202203/t20220301_603262.html.
[2] 戚静.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3] 韩美群. 解构与重建:西方话语的理论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创新[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02):92-99+160.
[4] 赵旭东. 理解个人、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田野民族志方法的探索与尝试之路[J]. 思想战线,2020,46(01):1-16.
[5] 伍志燕.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J]. 学习论坛,2017,33(08):57-61.
[6] 李忠军.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J]. 社会科学战线,2014(03):31-39.
[7] 宋辉,刘印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探讨[J]. 高教论坛,2019(04):63-66.
[8] 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EB/OL]. (2021-04-01)[2022- 03-2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2104/t20210409_525482.html.
[9] 鄭晶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7.
[10] 卞月芳. 基于课程改革视阈的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开发[J]. 大学教育,2013(19):87-88+100.
(荐稿人:楚艳平,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S[2021]GHB1754)。
作者简介:任存(1978—),女,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马霞(1970—),女,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李倩(1988—),女,博士在读,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