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在单节段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2022-06-11 11:53谢明华卢政好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后路椎管

谢明华,卢政好,欧 军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脊柱外科(湖南 衡阳 4210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较为常见疾病,腰椎后路手术是目前主要治疗方式[1],但该手术创口较大,剥离的肌肉组织较多,且在操作时极易损伤椎管内的静脉丛,因此出血风险非常高。氨甲环酸又称为止血环酸,是临床手术上使用广泛的止血药,对于外伤或手术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2]。目前对于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是否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的相关研究较多,而术前15min静脉滴注始终是临床使用氨甲环酸最常见的给药方式,但该方式止血效果有限,通常需要借助吸收性明胶海绵联合止血,才能达到预想止血效果[3],因此减少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出血量,寻求氨甲环酸最佳给药途径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探究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在单节段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需行单节段腰椎后路手术患者;②意识清晰,能配合治疗者;③具备语言能力,能正常沟通交流者;④对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或贫血者;②手术前后3 d处于月经期;③合并脑脊液漏;④正处于抗凝治疗期。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观察组各45例,静脉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32~70岁,平均(53.17±1.46)岁,病程1~5年,平均(2.06±0.77)年。观察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30~70岁,平均(52.98±1.79)岁,病程1~5年,平均(2.06±0.8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经验丰富的医生主刀。均为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取俯卧位,手术切口均为后正中切口,从病变节段上一节椎体棘突后方至下一节椎体后正中棘;以病变椎体为中心,显露上下一个椎体的棘突、关节突及横突根部;沿椎体两侧人字棘顶点进钉;咬去黄韧带,将神经根管扩大,使用髓核钳消除纤维环随和椎间盘结构,打开椎间孔并处理椎间隙,利用刮匙对终板进行处理,待出现渗血后,冲洗椎间隙,选择融合器和碎骨粒,打压置于椎间隙,安装钛棒,检查稳固性,确认稳固后,轻度加压,置入连接器,并拧紧顶丝,经透视满意后,冲洗,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后放置橡胶引流管,采用可吸收抗菌薇乔逐层缝合切口。

静脉组:在患者手术15 min前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山东瑞阳制药,0.5 g/支),在行椎管减压前15 min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在关闭手术切口前予以100 mL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浸泡5 min。

观察组:在患者手术15 min前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山东瑞阳制药,0.5 g/支),在行椎管减压前15 min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在关闭手术切口前予以1 g氨甲环酸配置100 mL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浸泡5 min。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1 d的引流量和术后引流总量;②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红蛋白(Hb)变化;③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D-二聚体(D-dimer)变化;④比较两组术后输血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两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静脉组(P<0.05);术后1 d,两组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引流总量少于静脉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

2.2两组手术前后Hct和Hb变化术前两组Hct和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d,两组Hct和Hb均有下降,但观察组始终高于静脉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Hct和Hb变化

2.3两组手术前后APTT以及D-dimer比较术前两组APTT和D-dime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d,两组APTT水平有明显上升(P<0.05),D-dimer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观察组APTT水平低于静脉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APTT以及D-dimer比较

2.4两组输血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输血例数少于静脉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输血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45,n(%)]

3 讨论

随着临床手术技术和器械逐渐成熟,腰椎后路手术愈加展现出效果明显,融合率高等优点,但该手术的局限性依旧突出,术中由于大面积肌肉组织被剥离和对椎板和椎间隙的必要处理,会导致手术创面深且大,可引起骨松质和静脉丛大量出血,且止血困难。另外手术会激活纤溶系统,导致凝血系统形成的局部血栓被迅速溶解,从而加重止血难度[4]。失血过多会加重手术风险,延长治疗周期,甚至会影响患者生命,而面对失血过多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需要预防输血后的相关并发症,如感染、肺损伤、溶血等,这无疑加大了治疗难度[5]。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总量少于静脉组(P<0.05)。表明术前、行椎管减压前以及关闭手术切口前均予以氨甲环酸,能够减少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手术损伤静脉丛、骨松质渗血和纤溶系统被激活是导致失血的主要因素,氨甲环酸属于合成的抗纤维蛋白溶解剂,在腰椎后路手术过程中,予以患者氨甲环酸,能够发挥其竞争性抑制的作用,抑制纤溶酶原和纤维蛋白溶酶结合,从而阻碍血块降解,减少失血量[6]。行椎管减压前给予氨甲环酸,能够减少椎管渗血,关闭手术切口前再次给予氨甲环酸,能够减少术后切口渗血,从而减少术后引流量,有利于术后尽快拔出引流管,减少感染风险,缩短卧床时间[7]。

Hct能够反应患者红细胞数量、大小以及体积,集合血红蛋白含量,可以简单计算出患者体内红细胞平均值,从而较为准确判断出患者有无贫血[8]。APTT是反映患者凝血活性的有效指标,而D-dimer是人体最简单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能够反应患者血液是否属于高凝状态,有无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对血栓风险的评估具有良好参考价值[9]。本研究发现,术后观察组Hct、Hb水平始终高于静脉组,观察组APTT水平始终低于静脉组(P<0.05),说明术前、行椎管减压前以及关闭手术切口前均予以氨甲环酸,能够减少腰椎后路手术患者贫血风险,提高患者凝血活性。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氨甲环酸的总剂量更多,但为了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分别在术前、行椎管减压前以及关闭手术切口前,这3个必要手术节点应用氨甲环酸。椎管减压会损伤骨松质和椎管静脉丛[10],氨甲环酸能够有效抑制骨松质渗血,发挥止血功能,关闭手术切口前,氨甲环酸联合生理盐水冲洗,能够起到抑菌止血的效果,增强凝血因子的凝血功能,从而稳定患者红细胞平均值,缩短凝血时间[11]。

氨甲环酸不同途径给药的相关研究颇多,大多集中在关节置换手术中,殷俊等[12]研究发现,联合给药的失血量最少,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其研究未对输血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作出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输血例数更少,说明术前、行椎管减压前以及关闭手术切口前均予以氨甲环酸不仅不会提高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能够预防患者术后贫血,减轻输血风险[13]。

综上所述,不同途径给予氨甲环酸能够对单节段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失血情况产生不同影响,在术前、行椎管减压前以及关闭手术切口前均予以氨甲环酸的效果最好。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后路椎管
1632例老年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使用氨甲环酸可以提高人工膝关节远期疗效/DRAIN N P, GOBAO V C, BERTOLINI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S):S201-S206. doi: 10.1016/j.arth.2020.02.047. Epub 2020 Mar 4.
草莓椎管育苗 产出率高一倍
草莓椎管育苗:产出率高一倍
蚕宝宝流浪记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