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四个基础”着力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荆门样板”

2022-06-11 04:45刘振军
民族大家庭 2022年3期
关键词:荆门市荆门精神家园

文/刘振军

湖北省荆门市地处湖北中部,位于美丽的江汉平原西北,有38 个民族,其中有少数民族群众1.52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8%;辖民族乡、村各1 个,分别是钟祥市九里回族乡、沙洋县三峡土家族村。长期以来,荆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打牢思想基础,增进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我们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不断厚植精神土壤,培育文化之树,系牢精神纽带。

持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依托荆楚理工学院、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建立教育基地。抓好社会宣传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心。全市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示范企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5 个。抓住青少年这个重点群体,用好湖北抗疫“大思政课”,讲好各民族团结抗疫故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将民族教育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持续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荆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荆门市历史文化悠久,留下了大量文化遗存,包括郭店楚简、老莱子、荆襄古道以及荆楚儿女留下的革命事迹和革命遗址等人文资源,楚文化、三国文化、孝文化、明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富集,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价值、民族价值、精神价值,用荆楚文化精髓助力新时代荆门高质量发展。

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鲜明导向,深入推进“荆门·红石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先后推出九里回族乡、南门社区、新港制衣、笪凤梅等一批中央、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打牢经济基础,促进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针对民族乡村产业发展不快、困难群众较多的实际,荆门市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用心用力用情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

注重培育特色产业。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精品果蔬、乡村旅游等产业,形成有特色、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民族乡村经济产业。九里回族乡锚定“特色城郊经济小镇”目标,开展红薯、车厘子、火龙果等经济作物规模种植,“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产业提质增效。三峡土家族村是三峡移民安置村,该村聚焦有机果蔬、中药材、土家休闲旅游观光三大主导产业,打造出民族经济发展的“三峡特色”。

注重提升结对帮扶质量。从2015 年开始,荆门市对九里回族乡、三峡土家族村共“十村二场”实施“2+1”结对帮扶,每年为受援村(场)办成1 到2 件实事,结对帮扶工作5 年一轮换。7 年来,开展直接帮扶项目106 个、投入资金1200 余万元,撬动相关投入4000 万元,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打造了特色产业。

注重加强援疆援恩工作。统筹推进援疆各项任务,市县两级政府近5 年落实援助博州精河县资金1500 万元,援建了一批村级阵地、信息化建设、教育、卫生等项目。深入推进对口支援巴东工作,累计援助资金2941 万元,支援恩施州巴东县先后建成县民族医院、金果坪乡卫生院大楼、信陵镇福利院、巴东沿江大道人行天桥等项目。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打牢社会基础,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加强民族团结,打牢和谐稳定社会基础的一个重要抓手。当前,在荆门市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呈现出民族成分多、流动人口多、短期务工者多、居住较分散的“三多一散”特点。对此,荆门市狠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着力完善城市民族工作服务体系。顺应大流动大融居新趋势,把民族事务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和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创造各民族共聚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和迁徙流动的社会条件,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民族观。探索建立城市民族工作“四级联动、属地管理、维稳联防、与代表人士定期沟通”等九项制度和“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应急处置”三大机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着力推动各民族嵌入式融合发展。把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城市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民族政策体现和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在城市民族工作任务重的社区,成立民族团结服务站,提供政策咨询,调解矛盾纠纷,妥善解决外来少数民族群众社保异地衔接、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就医、就业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如2020 年疫情期间,对滞留荆门市的青海、甘肃等地务工人员开行“点对点”返乡班车,给予车费补助。持续抓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技能创业培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文化政策培训工作,让外地来荆的各族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融入城市。

湖北荆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振军(中)在民族乡村调研

着力加强涉疆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建立流入地流出地区域协作机制,强化新疆籍有组织务工企业服务管理工作,确保涉疆少数民族群众在荆门“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不出事”。一方面,压紧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管理职责和企业主体职责,在安全保障、工资待遇、饮食住宿、社保缴纳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接收新疆籍有组织务工人员。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机制,有序承接新疆劳动力转移,特别是统战、民宗、人社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规范准入、用工管理和事后评估。目前,全市新疆籍有组织务工企业增至8 家、用工784 人,实现了增加疆籍员工劳务收入和解决内地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的“双赢”目标,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1>2 的工作效果。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打牢安全基础,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经济下行形势和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社会风险隐患较多,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任务十分艰巨。

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防范政治风险置于首位,增强斗争意识,提升斗争能力,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国际敌对势力打着民族、宗教、人权等旗号进行的西化、分化活动,坚决防范和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严格落实民族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涉民族宗教舆情的监测管控。积极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故事,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筑牢风险防范责任链。建立健全由统战部门牵头,民宗、教育、网信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及时防范和处置民宗领域的风险隐患,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保持荆门民族领域的和谐稳定。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用共同的精神谱系凝心铸魂、用共同的文化认同积基树本、用共同的价值共识革故鼎新,推动民族文化工作既深度融入、又有力支撑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荆门市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进一步凝聚共识、集聚智慧、汇聚力量,奋力书写新时代荆门民族工作新篇章。

猜你喜欢
荆门市荆门精神家园
失乐园
失乐园
荆门市恒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渡荆门送别》引发的幽思
Study on the Phenomena of Non-fluent Repetition in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Prepared Oral English Output
抓住重点写活动
湖北省荆门市检察院依法对刘明刚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金秋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