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袁媛 杨志英 王玲
2022 年3 月4 日,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发文命名2021 年度“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建始县供电公司、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名列其中。至此,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及其下属8 个县市供电公司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实现省级表彰全覆盖。
一直以来,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恩施供电公司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秉持“你用电,我用心”的原则,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把民族工作与主责主业深度融合,全力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族群众生活改善,架起了党和政府联系各族群众的电力连心桥,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
“做好民族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立足于‘供电’这个平台,把民族工作落到实处。”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党委书记陈昌强表示。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才能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始终立足本职抓创建,以坚强电网赋能民族地区绿色发展。
在建始县景阳镇尹家村三组,“峡谷飞杆”的景象一直为村民津津乐道:2021 年1 月,为提升7 个村2023 户的用电质量,国网建始县供电公司决定进行10 千伏阳六线整改工程。因为到达施工作业点只有一条能容一人通过的小路,施工人员便架设了近200米的空中索道,将7 根水泥电杆传送到对岸作业点。8 名施工人员,耗时两周,“飞”进来的电杆终于打通了服务客户的“最后一公里”。
2021 年,利川市建南镇红卫村3 组的养殖户张阳寿通过网上国网APP 报装:给位于山顶岩洞的羊圈安装了供电线路。
张阳寿在海拔1200 米的高山上养了100 多只羊,羊圈位于山顶的岩洞中。漫山遍野的野草是天然的饲料,他饲养的羊肉质好、售价高。冬天山顶气温低,新生小羊羔难以存活,急需电暖箱保温,张阳寿向国网相关人员寻求帮助。国网利川市供电公司及时帮张阳寿的羊圈安装了供电线路。
没有路,5 名供电员工拉着树枝和藤蔓,用了5天将线路通道清理出来。11 名“背篓电工”用了整整6 天,每人每次平均背30 多公斤,上下要走两个半小时,将架设线路所需的大部分物料运送上山。
岩洞里有了电,张阳寿“奔富”的劲头更足了:“我们要是养300 只羊,年收入就可以从5 万多元增加到10 万多元。”
索道运杆、无人机架线、肩挑背扛……想方设法,供电人让一个个深山“孤岛”连上了幸福的银线;深谷天坑成了景区、高山民宿用上地暖、绝壁岩洞引出清泉……哪里有需要,电就供到哪里。
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帮助茶农采摘新茶,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恩施电网形成了500 千伏“双点支撑、南北互供”、220 千伏县域全覆盖、35 千伏乡镇全布设、10 千伏连万家的现代化大电网。主网建设不断完善,供电“造血”和“输血”能力得到质的提升,电网建设正为恩施经济飞速发展“供氧、输血”,成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着力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才能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物质基础。多年来,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强化政治担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发展、找出路。
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是湖北省唯一一个白族乡,乡里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白族。铁炉白族乡如今是鹤峰县的水果之乡。但过去,该乡铁炉村因果树管理技术水平低,果园产量不高,果农很苦恼。
2019 年,国网鹤峰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得知这种情况后,请来柑橘种植专家到铁炉村进行现场培训。为了鼓励村民种植致富,队员们还跟村里的10户种植户结成了“一对一”的帮扶对子,并树牌定责,帮助村民销售椪柑1.2 万公斤。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刚刚开启新一年的茶季。国网恩施市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走进茶企排查安全隐患、了解供电服务需求、增容改造变压器。清代以来,芭蕉侗族乡就是恩施的传统茶乡,也是国事用茶“一红一绿”中的“绿”——“恩施玉露”的故里。
近年来,随着茶旅产业融合,这里的大小茶企、民宿比比皆是,用电需求倍增。2021 年,国网恩施市供电公司共投入400 多万元,为茶叶企业更换变压器34台,为恩施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注入强劲动能。
芭蕉侗族乡晓叶梓茶叶厂负责人胡家忠就是受益者。2021 年初,厂里花30 多万购买了一套茶叶杀青最新设备。芭蕉供电所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为他安装了一台630 千伏安的变压器,让茶厂实现了从茶叶杀青到茶叶成品全流程、全电式的“脱胎换骨”。当年,他家茶厂收入达500 多万元。
“茶叶就是‘黄金叶’,我们全力做好服务,24 小时随叫随到。”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说。
有了电的支撑,恩施茶叶的品质越来越好,茶业产值不断攀升。截至2021 年底,恩施州茶业综合产值已达190 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产业托起致富梦。五任供电所长接力,保证鹤峰箬叶冻库供电;驻村工作队五年持续帮扶建始土岭村,助力葡萄产业发展和销售无忧;参与带货直播,为疫情后的巴东脐橙代言……一个个“扶上马还送一程”的故事,承载着供电人助推恩施特色产业发展的真情。
多民族、多文化是民族地区的一大特色,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
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吊脚楼,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近年来,一个个保存完好的吊脚楼群落纷纷成为旅游景点,焕发出新的生机,点燃了深山小村乡村振兴的希望。可一些木质吊脚楼室内用电线路老化,极易引发火灾。
咸丰县高乐山镇梅子坪村就是这样一个传统村落。全村有235 栋木质房屋,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屋里,电线安装不规范,电线绝缘层破损,一插电插头“噗噗”作响,火花直冒。
2021 年,国网咸丰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将梅子坪村木质房屋室内用电线路改造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内容,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2021 年12 月,国网湖北电力捐赠38 万元,村民自筹一部分资金,对60 户村民的木质房屋电气线路进行改造。
村民杨志元说:“整改后再不用担心线路起火,睡觉都睡得踏实些!”
2020 年12 月,县县通了高速;2022 年5 月,高铁将来到家门口……随着交通条件改善,恩施州山门洞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恩施,也有越来越多的民族产品走向山外。
恩施州布衣织绣有限公司总经理田若兰和团队成功研发了数字化智能织锦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企业的年经营效益达200 余万元,是过去纯手工制作时代的5 倍。土家织锦正成为一种装饰风格,被全国越来越多的民宿、酒店、服装企业所青睐。
了解到这一民族产品的发展历程,“电保姆”行动了。2021 年9 月,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来到厂房,用两天时间完成厂房用电线路整改和5 处用电安全隐患整改。
田若兰请队员们吃饭,队员们不肯;送“西兰卡普”,也被婉拒。她只好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为“红马甲”们点赞。
群众“痛点、难点”皆为他们心心念念。为维吾尔族同胞在恩施的小店解决新装空调用电难题,又为新疆小姑娘上学奔走联系……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行小微企业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服务,实施重点企业、项目“零费用”接入,累计减收用户报装支出1.54 亿元;推行居民“无证办电”,减少客户往返营业厅次数……公司的“背篓电工”“吊脚楼”等10 支党员服务队和供电网格员,在真情贴心服务中与各族群众“以心换心”。
回首过往,踏歌前行。民族团结,是永恒的主旋律。“我们将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不断书写精彩的恩施供电答卷!”国网恩施供电公司总经理刘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