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湖北省民族工作创新与发展纪实

2022-06-11 04:45楚天舒
民族大家庭 2022年3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文/楚天舒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了党的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科学回答了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根本问题。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湖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民族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着力推动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完善了一系列工作机制,破解了一系列制约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政策障碍,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绩;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发展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839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3.6 万人成功脱贫,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得到充分保证,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得到了尊重和保障,社会保持了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各族群众的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在推动全省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汇聚了磅礴力量,谱写了新时代湖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准则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纵览中外、贯通古今的宏大视野,直面问题、正本清源的理论勇气,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政治智慧,系统阐释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魂”。湖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十二个必须”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要求,坚决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全省民族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关于支持湖北武陵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坚持和完善民委委员制,理顺党委统战部统一领导和政府负责的关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提高了统领全局、引领方向、推动落实的能力。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4 个必然要求”深刻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到了民族工作的“纲”的高度,强调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着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以时代精神赓续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构筑伟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以中华文化新辉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前进方向。全省各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指导方针、主要任务、评价标准,贯穿到民族工作各领域各环节,政策举措由此着眼,资源往此着力,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推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覆盖面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对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引领作用越来越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开展“结对子”“心连心”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民族联谊活动,创新“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鄂博·楚星少年手拉手”“汉藏青年夏令营”等系列品牌活动,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人本化、大众化和实体化;深入挖掘荆楚文化、长江文化、清江巴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文化中蕴含的历史价值、民族价值、精神价值,持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在大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中华传统技艺教育,组织编纂湖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构建具有湖北特色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恩施“肉连响”等15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荣列国家级名录,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龙船调的故乡》《唐崖土司夫人》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深受社会好评。全省先后建成1 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5 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34 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涌现出了“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武昌区东湖中学、恩施电网等120 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张富清、库尔班江、丹增等125 名模范个人。2021 年,全省34 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62 家单位获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强调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要求民族地区找准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历史和现实表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推动民族地区全面融入“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和“宜荆荆恩”城市群建设;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支持民族地区有序承接适宜产业转移,培育发展商品和要素市场,推动提升农村电网改造、5G 网络覆盖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发展,提高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强全省坚持以“一州两县”为重点,认真落实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和区域协作工作机制,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促进文旅、农旅、体旅、康旅等深度融合,改善旅游交通条件,打造高品质旅游康养胜地;加强民族地区创业就业扶持力度,深化跨区域创业就业合作,推进各族适龄劳动力职业培训全覆盖,推进区域医疗卫生均衡发展和资源共享,完善省内三甲医院与民族地区县级医院结对帮扶长效机制;实施“十四五”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行动规划,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一揽子政策,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支持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

坚持高举民族团结旗帜持续用力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强调要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据统计,全国3.76 亿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到十分之一左右。近年来,全国各地到湖北务工经商求学的少数民族人口高峰时期达40 多万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规模前所未有。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族团结这一最大的群众工作,在凝聚人心上下功夫,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全省先后建成90 多个市、区级民族团结服务中心,670 多个重点社区民族团结服务站和窗口,200 多个民族团结联系点,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甘肃、宁夏等地沟通协调,建立民族地区流动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协作机制,协调全省近70 家企业吸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组织务工人员6700 人,形成了广覆盖、立体化服务网络,推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推动高校选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籍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110 人,在全省设立78 家民族地区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培训服务点,累计举办国家通用语言培训800 多场次,政策法规培训124 场次,累计培训92 万人次,结民族团结联谊对子1230 对,开展联谊活动1510 场,积极为各族群众交得上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创造条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被中宣部、国家民委、教育部等部委授予全国首批6 所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建设单位;武汉市、宜昌市、仙桃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坚持依法管理民族事务以良法善治保障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强调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只有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融洽。全省对标对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梳理、全面评估现行民族政策法规,统筹推进“立改废释”的工作,做到有破有立,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更好地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提升了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全省制定和批准的现行有效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法规共43 件,其中省本级地方性法规1 件、自治条例3 件、单行条例39 件,涉及“一州两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各个方面,有力支撑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通过畅通“各民族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在工伤赔偿、劳动纠纷、赡养抚养等方面加大援助力度,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利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使民族团结的根基更加牢固、纽带更加坚实。同时,注重加强民族领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建立健全涉及民族因素、网络舆情、预警引导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网络舆情,有力维护了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爱的共同体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