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语文阅读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2022-06-11 13:27关兆英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审美能力培养方法

关兆英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之一,而阅读是语文课程的基础且重点内容,通过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涵进行剖析,对引人入胜的意境、生动凝练的词句进行形象生动的感知、感悟、理解,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发,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审美能力;培养方法

前言: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审美培养历来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1],在千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诗教”、“乐教”的教学理念。在教育大业中,将“诗”和“乐”结合,便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审美的积极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结合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或者资源,从“乐”开始,激发学生对“诗、乐”的兴趣。

一、认识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素质教育中明确要求在教育过程里,要重点注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与他人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能力[2]。而对于年纪幼小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接触的主动学习就是在阅读当中,学生只有对阅读感兴趣,体会乐趣,才能将学习能力真正提高。感受阅读书本的形式美、语言美、情感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一)审美教育的含义

审美教育的意义是为了引导学生能够贴近生活,从生活中认知美、感受美,每时每刻的都可以获得美的感悟,净化心灵,充实精神生活。而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则需要从课文的描写内容入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感知、体悟,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美和生活中的美联系起来,以此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

(二)调动对审美感知的乐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也即为沉浸式教学。沉浸在生活中是指人们完全专心于某种事物当中。而运用在教学里,沉浸式教学即为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孩子们对于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察能力、鉴赏能力。例如《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情境教学,和学生们互动,先给学生展示故宫博物院的相关视频,并向学生介绍故宫博物院中的美,包括建筑的磅礴大气之美,其中器物的各色美等等。在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审美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沉浸在审美情境之中,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地进行相应的审美交谈,让学生们在自由、自发的情境进行自由的审美鉴赏。如此,教师可以在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审美乐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审美培养的途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美是人类天性的追求,对于小学生也是一样的[3]。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那么,阅读带来的审美体验一定可以令孩子们乐得其中,收获快乐。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就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方向,對学生进行审美的培养,并同时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培养语感和朗读能力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往往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发现美的眼睛[4]。首先,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口语的审美能力。即教师从朗读开始,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美,以及课文的美。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一开始,学生的朗读不可避免地会平淡、响亮。这样的朗读方式,学生并不能感受到美。对此,教师应当先播放朗诵大家的朗读音频,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听到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在朗诵大家或豪迈或悲壮的朗诵声音中,学生便仿佛听到了、看到了事件发生的场景。如此,学生便会深感震撼。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学着朗诵大家的方式,进行朗诵,并在这个过程中以解释朗诵方法的形式,向学生渗透语言、描写中美的体现。如此,既可以让学生学习作者在写作时采用的形式,认识到这样写作的形式美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的艺术美,又能够将课文中文字描述的画面和表现的情感与现实的语音进行呼应,结合实际感受到文字带来的生活美。

(二)促进学生审美意识提高

美不仅是看到和听到的事物,还包括人的品行,人的心意。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就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悟人心之美,以此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例如,在《草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感受草原之美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的民族友情之美,而这样的美融合在课文中对两族人民的交流描写之中。对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对学生进行逐步的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生活中有哪些关系好的朋友,有哪些关系不好的朋友。在学生想到相关的内容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是和自己关系好的朋友,一起玩或者是一起交流,会是怎样的情境,那个情境美好么?如果是关系不好的朋友,那么那个情境,会美好吗?如此,学生便能够感悟到另类的“美”,并对课文中的描写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三)培养形成学生自主感悟能力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课文的内涵是开放性的,教师便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自主感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落花生》的教学中,对“花生”、“石榴”的取舍便可以是自主审美感悟的培养契机。即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都更倾向于“花生”,因为“石榴”的美是华丽而外在,且对人们“无用”的,“花生”的美在于它浑身是宝,对人类是有用的。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只是对课文解读的一种。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基于自己的认知,说一说自己对“石榴”和“花生”美的认知。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便会有更多样的审美认知,例如“石榴”也是美的,它的果实可以吃,外貌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树干可以给人们乘凉……如此,在学生们的不同意见交流下,他们的自主审美意识便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同时,教材中的课文虽然文质兼美,但其数量是十分有限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之后,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面,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双减”背景,在“课后服务”等时间段中,开展合适的审美交流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自己的审美感悟。如此,教师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阅读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总结:

总而言之,审美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优化阅读教学、审美感知,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以及激励,以此增强审美指导和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淑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主题概括分析能力的培养[J].智力,2021(23):105-106.

[2]薛梦丹.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20):111-112.

[3]闫守勤.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1(19):135-136+139.

[4]李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7):31-32.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审美能力培养方法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