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珑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加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对留守儿童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来引导留守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培育留守儿童健全人格,从而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未来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中奠定坚实基础。小学阶段,是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更应该重视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然而在当前乡村,普遍存在不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形式化严重等问题,需要迫切对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用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小学是留守儿童学习生涯的起点,是留守儿童开启学业旅程的重要基础阶段,也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环境建立的重要阶段,因此,需要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以促进留守儿童良好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小学阶段,教师务必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以整合教学资源为基础推进相关细节工作的优化改革。
1、乡村留守小学儿童心理不适的表现
1.1学习压力大,易考试焦虑
虽然我国一直在倡导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但是应试教育对教育领域的影响颇深,尤其是在乡村地区,社会不发达,思想落后,乡村地区父母往往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教育存方式存在问题,将自己的希望一味寄托在孩子身上,因此,乡村地区小学儿童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且压力形成后不能及时纾解,久而久之便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容易考试焦虑。留守小学儿童对考试非常重视,十分在意考试成绩,同时又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综合各种想法和情绪,会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躁、心跳加速、胡乱作答、提前离场等情况,导致考试成绩达不到预期目标。这种由心理不适造成的考试恶性循环,如同乌云笼罩在这些乡村小学生头上。
1.2缺乏亲子沟通
因乡村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所以这些儿童与父母缺少交流和沟通,在一项统计调查中,乡村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有五分之一是缺少亲子沟通造成的。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照料,虽然吃喝不成问题,但是老一辈人对孩子的教育存在很大问题,也不太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十分需要长辈的正确引导,而一个和谐的家庭才是其心灵港湾,能够感受到爱意的场所。但留守儿童没有这样的条件,与父母交流存在很大阻碍,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没有人能够帮助解决,所以,这些孩子难免会生出孤独、焦虑、不愿与外界接触等消极心理,还有一些孩子受情绪影响会有离家出走的行为。
1.3缺少关爱,出现自责心理
乡村小学留守儿童在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状态下,会产生被父母抛弃的想法,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时常关心,所以出现了自责的心理。乡村留守小学生自责心理表现为:当遇到挫折、麻烦、各类问题时,会先从心理上否定自己,觉得出现问题是自己的原因。同时对自己的情感不能充分表达出来,说话、做事有延迟,不能自然的与同学相处,对要做的事情会有抵触和抗拒。而出现自责心理的根本原因,则是缺少父母关爱,自我孤独感较为强烈。
1.4心理不自信,有形象焦虑
乡村留守小学生常有不自信的表象,产生自我形象焦虑的心理状况,并逐渐发展成心理障碍。小学生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产生立自我意识,对自己的关注更为强烈,常常会冒出“我是好孩子吗?”、“其他人想要跟我做朋友吗?”诸如此类的想法和念头,越来月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也比较看重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但是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比较健全的评价标准和判断能力,尤其留守小学生一直以来缺乏正确引导,所以对自己的认知并不客观,也不全面,将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框架中,便滋生出焦虑、不自信的情绪。比如有些小学生因自己个头不高而自卑,或者因容貌不漂亮而苦恼等。
2、乡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教学形式化比较严重
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乡村小学对心理教育课程的教育重视度就存在不足,虽然乡村学校应教育部的要求,依照教育教学体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然而,实际上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认识不够深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充分的意识到乡村小学更应该强化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通常只是机械讲解课本知识,教学形式化比较严重,这种情况违背了国家倡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
2.2教育形式单一
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中,存在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教育形式的单一化,多数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中都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将课本的教学内容简单的向留守儿童进行讲述,留守儿童也只是被动的听讲,为做到从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实际出发,给你留守儿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由此一来,不仅起不到好的引导作用,还会给留守儿童增加了学科负担。
2.3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能力不强
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是一门专业性强的教育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质,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技能,才能实现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有效引导,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排忧解難。然而,在乡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任课教师专业能力不高,甚至部分学校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进行教育,并没有取得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证书,认可教师的不专业性,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教学效果。
2.4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家校共育
在乡村教育中,家长参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普遍较少,多数父母都忙于生计,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对于孩子心理上的引导和成长中的陪伴少之又少,有的父母甚至常见外出打工,让孩子留守在家里和老人生活,成为了留守儿童,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创伤更大,更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其实,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父母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3.优化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3.1提高重视程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乡村小学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对留守儿童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只有对健康教育给予正确认识和充分重视,是有效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其次,乡村学校要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最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加大相关设施设备的投入,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教育场所;重视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教,给予留守儿童积极健康文化信息的传播。
3.2保证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
乡村地区教育资源与城市相比,的确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硬件设施、经费保障、教学设备等。乡村地区教育工作应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更多扶持和帮助,比如教育政策的倾斜,社会捐赠等,增加乡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和公益项目建设。与此同时,乡村小学除了要保证基本教学设施的充足,也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设备和器材,让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更加顺利、有效。
3.3丰富教育内容,落实教育目标
乡村小学和教师要注重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从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调动留守儿童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落实教育目标。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等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主题班会,以此来培养留守儿童优良的品质,实现对留守儿童心理上的积极引导,使其向善良、美好的一面发展。
3.4重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组建一支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心理健康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实施者,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高度,直接影响到了心理健康课程开展的质量和有效性。因此,需要重视对心理健康认可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专业师资保障。首先,重视对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理专业知识、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能等各方面的学习与提升,促使教师可以掌握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以此完成教育目标。
3.5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大保障
乡村地区很多教育问题的存在,源于师资队伍的质量,乡村地区目前比较缺乏优秀的专业教师,是因为教师的职业发展不能得到保障,为此,乡村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大保障,让教师能够安心留在乡村任教。乡村小学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教师团队,最直接、最有效的稳定方式便是提高教师薪资待遇,并在职称评审、晋升等职业发展方面给予一定有利政策,在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的同时,使其获得更加充足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以更加坚定的奉献精神和职业理想,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创造价值,保证乡村小学师资的稳定,达到乡村教育扶贫的最终目标。
3.6增加城乡小学教师相互交流
乡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弱势,为此,教育部门可以尝试采取城乡帮扶的模式,增加城乡小学教师的相互交流,例如安排城市小学骨干心理教师去到乡村,到乡村小学进行心理教研和培训,在此过程中,骨干教师可在乡村小学开展专题讲座、心理教育培训等,并对乡村地区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跟踪调研。在这种城乡教师不断交流的过程中,乡村地区教师会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对此进行重视,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在城乡帮扶模式下,城乡教师都能获得相应成长,特别是乡村教师,既能开阔教育视野,也能提升个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乡村小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从整体角度提高乡村小学教师素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城乡帮扶模式的开展,需要各方努力才能实现,在此过程中,教育部门、城市学校、乡村学校都要积极配合,遵循国家总体政策要求。但在城乡帮扶、合作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现实性的问题存在,比如:城市学校负责支援,派遣的教师多为骨干,且支援时间往往比较长,所以会造成城市学校优秀教师资源的短暂性缺乏,进而影响城市学校的教育工作,长此以往,城市学校会生出抵触情绪。而乡村学校是被支援的对象,即便获得了优秀教学资源,但因为这些优秀教师是短暂派遣来的,所以只能短暂享有这种服务,而且城市支援教师并不固定,多是流动性,所以很多时候学生要适应教师的离开,教师的流动性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情绪上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实施城乡帮扶的过程中,要善于结合实际,试点探索,不能一概而论。
3.7家校齐心协力,共促留守儿童成长
学校与家庭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的重要性是相等的,其实,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状态和人格的培养,家庭占据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因此,实现家校共育,对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在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长必须要和学校站在统一战线上,积极配合教师做好留守儿童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在留守儿童成长中,如果发现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必须要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教师与家长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向,共同去干预,才能起到良好心理疏导效果,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理念下,不仅仅需要重视对留守儿童文化知识的受教,更重要的是需要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重中之重的教学任务。在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迫切解决,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乡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兰兰.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知识文库,2019(23):86.
[2]丁琦.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87-189.
[3]唐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散文百家,2019(10):123.
[4]周雪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8):42-43+46.
[5]边慧敏,崔佳春,唐代盛.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及其治理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18,(02):114-124.
[6]周坚宇.亲子阅读活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J].图书与情报,2014,(03):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