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改进策略

2022-06-10 00:52:23王加宏
民族文汇 2022年2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策略设计

王加宏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学习好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数学作业则是推动数学学习的重要步骤,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设计科学合理的数学作业,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推动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步伐,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教师应重视设计作业,引导学生巩固好数学基础知识,实现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文章联系教学实际,探索设计趣味性、生活性、分层性、合作性、开放性等作业形式,强化课堂教学实践应用,促进小学生数学创新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巧设趣味性作业,激发学习乐趣

数学学习本就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积极优化设计作业题型,多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利于激活学生思维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可以边玩边学,在新颖活泼的作业训练中快乐地掌握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思维。例如,在六年级上册“数的整除”教学后,教师设计了一道“竞猜老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的作业:“一位数中的最大偶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2与3的最小公倍数,既不是指数也不是合数;8的最小倍数,6和9的最大公约数;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参与其中,根据已知条件,得出了老师的电话号码。教师利用寓学于乐的作业形式,将学生竞猜活动与作业训练巧妙相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满足了数学训练的需求。

二、巧设生活性作业,拓宽学习空间

数学与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巧妙创设生活性作业,把数学作业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能进一步拓宽数学学习空间,有效促进小学生观察生活和深入思考能力的培养[1]。尤其是小学生自主选择生活性作业,有利于其学会归纳生活数学知识,真正深度体验学习乐趣。例如,在学习了二年级下册的“长度单位”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小糊涂的日记》:早晨,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跑进卫生间,拿起13米长的牙刷来刷牙,又急忙洗脸、吃早饭。学校离家很近,只有1000厘米。在路上,看见一棵高3厘米高的树被风刮断了。跑步进了学校,看到老师已开始上课了,急忙从书包中拿出10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老师在日记本上写道‘可能吗?’你知道为什么吗?请改正。”这样,学生被富有新意的作业吸引,既巩固了长度单位知识,又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增长了实际生活技能。

三、巧设分层性作业,提高学习自信

教师必须密切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创设分层性数学作业,实施因材施练,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其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自信,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创设分层性数学作业时,必须综合考虑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在数学基础、能力、性格、习惯、兴趣等方面的不同情况,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作业,激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作业训练。如在二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先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将作业设计成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三个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作业训练。

四、巧设合作性作业,强化合作学习能力

数学作业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团结互助训练。教师设计合作性作业,要整合各个学生的个性特质,集聚团体的力量,使学生在合作训练和实践过程中增强数学能力[2]。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的认识”中,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知识,教师设计了一次合作性作业,学生自备材料,结合课本所学的三角形知识,开展合作动手制作各种形式的三角形,并注意观察自己制作的三角形有何特点,描述给大家听一听。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分小组相互配合,成功制作出了各类三角形,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在合作性作业经历中,学生发挥了小组的合作学习精神,有效锻炼了合作学习能力。

五、巧设开放性作业,培养创新学习能力

当前,不少教师布置的数学开放题严重不足。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得不到有效的指引和启发,创新意识不强。为此,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对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例如,在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后,教师设计了开放性作业:“请为我们的教室中的二面向阳窗户制作窗帘,已知每面窗户的高为2米,宽为1米,那么,至少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布?”学生积极进行交流讨论,很快看得出了答案:2×1×2=4(平方米)。但此时,又有学生这样质疑道:“只买4平方米布,而没有折叠,可能遮不住阳光,要多买些。”经过议论,学生达成了一致认识,为了更好地透光与遮光,应该制作两幅窗帘,并要有重叠,还有到市场上看看窗帘布的具体尺寸再进行购买。可见,利用开放性作业,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总之,优化设计数学作业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是促进巩固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不可或缺的方法,是发散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活动。

六、增加数学课后作业的形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非常有必要改变数学的作业形式,课后作业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计算模式了,必须要设计一些情境性比较强的数学作业,比如可以将数学作业与当下的动画片进行联系,也可以采取一些新型的插画,增添作业的生动性,让学生自主自愿学习,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作业当中来。另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探索性的題目设计,给学生创造讨论的机会,在小组合作中探索数学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也可以有效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数学作业模式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数学作业设计的改革进程。

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与之前的传统形式有所不同,不能拘泥于传统的作业形式,要适当地增添时代特色,与新课程的课程要求相符合。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次地布置作业,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要设计实践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推动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改革,推动小学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淑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J].中外交流,2017(39):60.

[2]張春娴.刍议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考试周刊,2014(92):87-87.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作业策略设计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设计秀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种设计叫而专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策略
探究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学周刊(2017年10期)2017-04-07 18:56:53
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
教师·中(2017年2期)2017-03-25 23:39:44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