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红
摘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华文化的复兴紧密相关,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⑴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汉字的形体结构也恰恰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智慧。书写一手好字,是许多人的心愿。
关键词:小学;书法社团;建设二三议
小学里的书法社团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练字的大好平台。目前我校学生大多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共同的理想、积极的兴趣为动机自由结合,加入到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中。我们的书法社团活动秉承源于校园、来源于学生,符合学生发展的差异要求,为每个学生在各个学段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创造相对宽松而有效益的空间为基本。它更重视学生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就笔者近年组建的书法社团之“静和”书法组,简述一二。
2013年1月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適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它的发布,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书法教育一直走在前端,一直保有较为系统的书法教材、有专业的师资队伍。学生在三年级开始以颜体《多宝塔碑》中的字为校本教材,近几年多以华文出版社的《书法练习指导》为根本,系统学习软笔书法。我校有三间书法专业教室,每学期都有校级硬笔、毛笔书法比赛,为书法社团储备大量人才、为挑选团员提供便利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必然有学不到的书体、讲不到的人文历史、提及不多的文化精神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学生在书法社团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继而陶冶性情、涵养身心。所以我的书法社团以“静”、“和”二字作为引导方向,以填补基础教育中小学书法社团建设这一空白。在学校书法教育基本得到普及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力争走在最前端。
(一)随着书法教育越来越受各方面的关心和重视,以及我校近几年书法特长生的成长状态,弥补社团建设的不足。我特向学校申请组建“静和”书法小组。使我校在书法上有灵性、有兴趣的学生不用跑到校外参加书法培训,毕竟,校外的部分老师其艺术水准不同、良莠不齐。其次,有必要说明为什么名为“静和”!第一,“静”字的安静、冷静、闲静、静心、静坐等意,符合练习书法所要的意境;而且,古意同“净”,有清洁之意,也是修习书法所必须的要求。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书法练习平静,稳定下来练习书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本团的基础培训要素。更高地要求是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逐步学会进入松静状态、平心静气、全神贯注地临帖作书,调节身心。第二,说“和”:我校以“和谐”教育为宗旨,希望通过书法学习使学生与同学和、与笔(毛笔)墨和、书写的汉字更加和谐美观!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她一直在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她是学校育人的绝妙资源。随着书法教育进课堂,书法已经成为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基本科目。在此基础上,书法社团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力素质、审美情操培养的教学领域;它开辟了美育教育中新的教学领域,可从实践与理论层面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在活动中,通过指导学生临摹经典碑帖,可以使他们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在每次社团活动中通过书法练习教会学生书写和谐美观的汉字,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乐观、团结、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在作品书写练习中学生了解条幅、斗方、楹联等常见的书法作品幅式,有机会选拔参与各种书院、少先队大队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另外,让学生会用“静和”:通过写活动日记,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用到“和”的事情,例如:用书法参加全国、市区级比赛、写春联、布置班级教室等,体会书法的社会实用性。还有,就是要传递“静和”:我们社团评出的“星级团员”会在学校各种仪式中、公益活动中展示“静和”书法,以此,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
(三)在我们学校,金帆舞蹈团、合唱团、金鹏科技团的活动都搞得有声有色,它们为我们书法社团建设提供了有意的、可借鉴的建设经验。《鬼谷子·阴符》中言到:“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是正确引导文化价值取向的重要起始阶段,就如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要在“人之初”即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再者,书法教育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需要,在小学阶段,不仅要学好数学、语文、英语等类似主食的课程来“强身健体”,更要加上微量元素的摄入,学生才能得以健全的发育。小学生同样可以在习书作对中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同时,锻炼他们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耐力。笔墨之功非一日可得,由音、形、意三要素组成的方块字,为书写提供了艺术上拓展的余地,因而有别于世界其他各国的文字,几千年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而存在和发展着。我国书法的发展源远流长,其中总也离不了对笔画线条的加工改造与协调。但是书法的线条是不可以作多次修改的。绘画中,此物画得不好可以改成它物,或作变形的处理与加工,可以将此种颜色变化为它种颜色。书法则不同,一笔落纸黑白分明,粗细、轻重、长短、美丑、表现力的强弱,都是一次性的运动和显示,是不可重复和更改的。因此书法才可表现出“象中国画,更象音乐、舞蹈”,它是“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在我们的书法社团,学生有更充分练习的时间及实践机会。王羲之说:“每书欲十迟五急,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这里“十”与“五”当然是虚指,但意在强调书法笔画线条不能平拖死拉、直来直去,而要有起伏、迟急、强弱、藏露的对比与变化。在长期的社团专业训练中,学生们书法的笔画线条“一波三折”、提按有致、绵延流动,他们都知道:没有颤动和韵律的声音是“死音”,没有节奏和轻重变化的线条则是“败笔”,都不能给人以美感。
总之,我们虽然是小学书法社团中的“静和”小组,但始终坚持以规范的书法社团章程为起点,严格精准地选拔培育会员,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每学期举办各级各类专题展览;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帮助学生掌握书法审美的基本立场,使他们在短暂的社团活动中领悟整个民族的宇宙观和世界观,身心技都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