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治素养培养的角度谈高中政治教学

2022-06-10 01:54:47满都拉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高中政治教学研究

满都拉

摘要:新课改聚焦核心素养,要求各学科教学中全面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多措并举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助力。法治素养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与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密切相关,本研究从法治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简述高中政治教学策略,以期观点可供参考。

关键词:法治素养;高中政治;教学研究

引言:

法治素养指的是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等。高中政治教学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形成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高中生正处于法治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政治教学策略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整合资源,弥补传统政治教学模式的缺陷。

1.对话教材,学习法治知识

教材是在众多教学资源中最具权威性和科学性的课程资源,是专家依据课标和学生认知结构与水平研发的核心材料。高中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法治素养要求我们能够深入解读教材和创新应用教材,精准渗透法治知识,努力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程资源中法治教育案例比比皆是,比如《经

济生活》中的纸币、消费者保护、公司经营、劳动者守法与维权、依法纳税、市场秩序、合约精神等等。再如《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党、政府、人大和人大代表等政治主体在法治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高中政治新课标必修三《政治与法治》、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法律与生活》及选修课程《法官与律师》,进一步拓展了法治意识教材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这要求教师能够通过驾驭教材案例,积极与教材对话,捕捉到法治理性认知的规律,从而精准给予学生理性知识。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科知识教学和法治素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既不唯教材案例、教教材案例,也不走向不用法理教的极端[1]。同时处理好静态知识与动态知识的关系,通过情境模拟或案例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形成法治认知,进一步增强法治思维,提高用法、护法能力,发展法治意识素养。

2.对话生活,培育法治情感

生活是学生的产生理性认知的根基和源泉,高中政治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参与道德判断、法治学习的实践活动,深入认识理性认知存在的价值。高中政治教学环节可以致力于构建时政课堂,让时政新闻作为生活化素材辅助政治教学过程,充实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比如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联播、阅读新闻周刊,定期分发时政资料,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时政动态,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参与讨论社会新闻、时政热点,在参与解决问题和思考对策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法治意识发展。例如学习《政治生活》模块时,可以引入“反腐倡廉”、“明星偷税漏税”、“扫黑除恶”、“修宪”、“宪法宣誓制度”等时政要闻;在执教《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内容时,可选取某地政府官员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时政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政府官员进行宪法宣誓有何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进行宪法宣誓对树立宪法权威、推动依法行政有何积极意义?假如你作为宣誓的政府官员,你有何感想?”,通过宪法宣誓的时政要闻,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代入角色,积极的法治情感与法治认同就会水到渠成;同时,学生在学习法治时政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知法明智,提升法治意识素养,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自信。

3.对话活动,塑造法治价值观

培育学生的法治素养的过程中要求政治教学过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这符合政治学科的活动型课程特点。高中生的法治价值观体现高中生的法治情感、态度、愿望、倾向和理想[2]。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法律知识,法律案例充沛,在法治价值观引导方面可以提供良好的支持力,除了合理运用教材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更多拓展教学内容,比如带领学生观看《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等法治栏目,以及普法微视频、影视作品,帮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在选择普法案例的过程中要全面融入法律知识,达到以案说法的目的。比如组织新课《劳动者》的教学活动前,可以设置甲企业女工李某在该企业就业时遭遇“就业性别歧视”、“没有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加班不给加班费”、“跳楼讨薪”等相关情境材料,布置学生课前了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引导学生思考:甲企业侵犯了李某哪些权利?假如你是李某,请问维权难在哪里?劳动者合法的维权途径有哪些?该案例对我们未来就业有何启示?通过设身处地的以案说法,引导学生明礼守法,树立正确的法治价值观,增强维权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效果。

4.对话议题,提升法治行为能力

新高考背景下,传统的高考命题要点发生变化,由“以知识立意、能力立意为主”向着“素养立意”转变,基于此,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要求我们重视培育学生的法治参与意识和法治思維,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如通过学生法治专题访谈、社会调査、辩论赛、模拟听证会、模拟法庭活动和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参观访问实践活动等等,了解社会所面临的法治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3]。由于时间、地点和条件等原因,法治参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受到诸多约束。新课标正式发布以来,议题式教学已成为热议的话题,是一种间接的法治参与途径,弥补了上述不足。议题式教学要求通过构建有争议性的问题这一载体,来实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目标。通过情境设计、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解决方案以及评价展示,给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最后由教师点拨升华。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法治素养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学科教师树立开放性教育观念和多元教学视角,创新教育理念,使学生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主动维护法律权威。本研究立足新课改要求,从高中政治教学实践出发简述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策略,旨在全面提升课程指导水平,助力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从法治素养培养的角度谈高中政治教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02):2.

[2]张彩云哲学视域的政治认同审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9(01):7-9.

[3]林钿.让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1):14-16.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高中政治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学理论·下(2017年2期)2017-03-17 18:17:04
浅析高职院校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法制博览(2016年12期)2016-12-28 18:29:47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45:27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21:01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3:25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39:01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3:25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1:31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