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安徽省岳西县毛尖山乡林河村,位于岳西县东部,是典型的移民、山区“二合一”村。
早些年,当地曾因土地淹没、移民搬迁等历史原因,村里社会矛盾多、上访闹事多、群众意见多,是远近出名的“三多”村。
近几年来,林河村党支部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党建+集体经济+自治”模式为抓手,不断激发支部治理效能,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实现由“乱”而“治”,走出了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逆袭之路”,书写了乡村和谐的新篇章。
“现在村里的工作比以前效率高多了。前段时间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摸排返乡人员信息,村里各个网格员按照分片,走访自己负责的网格户,回来大家一汇总,全村的情况就出来了,效率很高。”驻村第一书记程三乐介绍,网格员包保的网格就在自己家周围,情况很熟悉,得到的信息比村干部逐户摸排还准确。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实现振兴就必须把党的建设贯彻到乡村治理的全过程。
近年来,林河村为了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难题,采取“党建+集体经济+自治”模式,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队伍建设,织密基层网格,将支部建设贯彻到乡村治理全过程,最大释放了治理效能。
据了解,在林河村,当地通过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公开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联系方式、职责分工及代理服务事项。群众知道有困难找谁帮、有意见向谁提、有事找谁问。
程三乐介绍,自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林河村党员干部累计走访群众800余人次,发现并解决问题200 余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免费义诊等服务共3000余人次。
乡村治理离不开百姓参与,也得益于百姓参与。林河村积极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将全村划分为5个网格,构建“乡包点干部—村“两委”成员—驻村干部—党小组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的五位一体纵向治理链条,通过吸纳派出所、“五老”、党员、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将党组织延伸覆盖到基层的“神经末梢”,实现了网格化管理无缝隙、全覆盖。
随着乡村治理权下移,网格化队伍的壮大,基层治理的活力不断被激发,当地在反诈宣传、禁毒知识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中都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集体经济是乡村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保障,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2021年,林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44万元,良好的经济基础为乡村治理提供了保障。
林河村以集体经济收入反哺村民,让村民鼓了“口袋”;以集体经济收入推动基础设施升级,让村民富了“脑袋”。
去年,林河村开发公益性岗位22个,发放脱贫人口直接分配收益和慰问困难群众、老党员、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资金26万元,有效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
“还得亏(幸亏)有村里帮我在家门口安排工作,边上班还能边照顾两个残疾儿子。”现年70岁的脱贫监测户吴爱玉感激地说道。
吴爱玉在家附近的村集体经济产业香榧示范基地从事除草、施肥、摘果等工作,每年能增加收入1万余元。不出远门,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这样的好事让吴爱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林河村还利用集体经济收入在主要路口安装电子监控,近3 年来,无重大安全灾害事故,无重大刑事案件,村民对治安满意率达到99%。
电脑、书籍为村民增添了精神食粮,户外运动器材和升级改造的文化广场让村民们动起来更有劲儿。
不出远门,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这样的好事让吴爱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随着露天电影、广场舞比赛等文化活动陆续开展,林河村在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引导村民摒弃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树立了文明新风。乡村治理的基础不断被夯实,乡村振兴的脚步更加稳健而从容。
“老书记说的话我就听”这是村民吴某常挂在嘴边的话。
春节期间,林河村的吴某与邻居发生了纠纷,双方大打出手,此后两家不再往来。双方都没有一起坐下来“唠扯”一下的意愿。邻里乡亲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气氛着实尴尬。
林河村的“老书记”知道此事,将双方叫到村部,在调解室里,通过对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和撮合,二人化干戈为玉帛,心中积怨成功被化解。
其实,大家口中的老书记是原村里的退休书记,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望,2021年加入村“五老”队伍后,已经帮助该村处理矛盾纠纷10余件,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哥交口称赞。
近年来,林河村积极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利用乡村“大喇叭”广泛宣传,通过党员和“五老”乡贤带头示范,引导村民自觉遵守。
据了解,林河村注册志愿者达314名,在今年全村调处的各类矛盾纠纷中,调处率高达100%。
近几年,林河村紧紧围绕岳西“治理有效红旗村”评选标准,加大普法宣传和村民法治教育力度,发挥村民矛盾调解委员会作用,充实村级综合治理力量,建立了一村一警、一村一调解委员会、一村一法律顾问的法治队伍,形成了乡村治理新格局。
不仅如此,林河村还积极开展露天电影、广场舞比赛等文化活动,开设乡村道德讲堂,邀请“安庆好人”等道德模范开展宣讲,促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的形成,大力开展“好人模范”“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早些年,大家印象中的“三多”村,如今大变样,产业升级,村庄秀美,村民和谐互助,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呈现出一派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