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娃
【摘 要】新闻线索是新闻记者采访活动的出发点。有了新闻线索,记者才能进一步完成新闻的采访、报道等工作。作为新入行的记者,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从“三多”和“三勤”两大方面来阐述如何发现和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做一个有心人。
【关键词】新闻线索 三多 三勤 价值
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信号,是新闻敏感的捕捉对象,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新闻线索的来源十分广泛,记者的所见所闻,都有可能成为线索。记者的采访活动往往是从寻找新闻线索开始的,之后依据线索提示,找到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全部事实,最后写成新闻报道。可以说,寻找新闻线索,是记者进行新闻采访的第一步。那么,对于新入行的记者,如何有效地获取新闻线索呢?笔者作为一名新入行的记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从“三多”和“三勤”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一、要做到“三多”,即多看、多听、多问
1.多看。美国著名记者、久负盛名的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曾说:“一条新闻的价值往往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的高明,而是在于谁首先发现它、报道它。”这就是要求记者要有审时度势的观察力、发现力,这种能力来源于人们心灵的窗户“眼睛”,因此要想获得新闻线索就要多看。
要看中央下发的文件,出台的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城建、工商、公安等热点部门发布的公告、简报等,这些都是记者需要的第一新闻源。记者要与政府及这些部门建立热线联系或经常造访他们,从中寻找新闻线索,并进行有计划的跟踪报道。
要多看报纸、电视,多浏览网络,从其他新闻媒体中发现新闻线索。同时,记者也需要阅览群书,丰富知识底蕴。因为记者头脑中储藏的知识越多,采访中触发新闻敏感的机会就越多。
多看,就是新闻记者要善于用敏锐的透视眼去观察、分析社会,为广大受众提供广、精、深的信息量,做到“眼观六路”,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2.多听。据说,在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战地记者陆诒去重庆找周恩来,谈及新闻线索缺少时,周恩来对他说:“当你在新闻线索实在贫乏之时,不妨到茶馆里去坐坐,听听群众在谈论什么,想些什么。”陆诒深受启发,随即去访问几个擦皮鞋的儿童、嘉陵江渡口的船夫和室内公共汽车售票员,写了不少访问记和特写,受到了读者喜爱和欢迎。社会生活中到处都有新闻,在人际交往中、在邻里街坊间聊天时要注意听,那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有用信息和新闻线索。因此,作为新入行的记者要多听,进而获取有效的新闻线索。
在会议中抓新闻。会议报道是许多地方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参加会议报道的记者,要仔细听,认真记,从会议中选取读者最关注、最感兴趣的内容,有时候讲话材料里面的一句话就是一条很好的新闻线索。如笔者有一次采访本市的民族教育工作会,通过听会得知本年度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蒙古语文学科“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于是在11月份的总结表彰会议上及时采访报道了几位受表彰的教师。
要尽量多地收听广播、热线电话,根据广播新闻和热线电话的内容进行筛选,多渠道挖掘和发现新闻线索。斯大林在一次谈话中曾明确指出:新闻记者是社会活动家。这是斯大林对记者社会地位和工作方式做出的科学概括。新闻记者是一个专门跟人打交道的职业。因此,记者要广泛建立联系,结交朋友,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联络网”,这样记者就能够“耳听八方”,获得新闻线索。
3.多问。人们经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作为一个记者,脑子里每天、每时、每刻都要装着很多问题。记者的头脑,要时常像“磨盘”、“马达”那样地转动。如果记者头脑里不经常装几个为什么,不经常想几个为什么,不向他人询问请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更无法获取新闻线索了。
对于新入行的新闻记者来说,多问就是要多向前辈请教,询问新闻采访业务方面的内容和技巧,从他人的经验之谈中积累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采访时、聊天时如果发现可能的有用信息要仔细询问,或许可以找到需要的新闻线索。在采访过程中没有听清、听懂,没有看明白的地方(包括一些知识性、专业性的问题),要及时问个明白,不要随便就糊弄过去,更不能合理想象。因此作为记者要多问,从问中获得知识,获取新闻线索。
二、要做到“三勤”,即嘴勤、手勤、腿勤
1.嘴勤。嘴勤就是要求新闻记者要勤动嘴、勤打听。要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巴。一个不会说、不愿说的记者,不可能得到更好的新闻线索。人们都说记者能说会道,这就是对记者职业的评价。因而记者要善于提问、敢于提问,让被采访者有问必答,乐于回答,敢于说真话,也想说真话。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新闻事件中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才能写出更有分量的稿件。俗话说“嘴勤能问出金马驹儿”,作为新入行的新闻记者更是要勤说、勤问,这样就会为自己多获得一些机会,探索出一些新闻线索来。一次笔者到阜蒙县泡子镇哈山屯村采访民间文艺活动,发现该村的大多户人家都在养殖肉牛,便仔细询问该村的养殖情况,得知80%的人家均以养牛致富,于是采访了该村的养牛大户,也是该村养牛的开启者、带动者海青云老人,并配发了录音通讯和评论。
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发生着新闻,而这些新闻也许就隐藏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就看记者能否透璞识玉,见微知著。这需要记者嘴勤,多问,从平凡中发现出不平凡,从偶然中看到必然,发掘出价值连城的“珍宝”来。著名记者田流曾讲过:记者工作不是8小时工作制,他除了睡觉的时间以外,都应该在采访。一睁眼就应该进入工作,进入采访。记者的办公室是在社会上,群众中,而不是在编辑部的大楼里。因此记者在日常生活和采访中要摆正位置,与群众多交朋友,勤沟通,勤交流,让百姓能够向记者敞开心扉,从他们的嘴里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2.手勤。记者要有一双会“编织文字”的妙手。“懒汉做不了记者”这是前人概括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的新闻线索,突然发生的新闻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及时记录下来,不然过后就容易遗忘。因此,记者要手勤,养成随时随地记录的好习惯。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也要多“练笔”,多收集素材,多积累信息,把这些东西都记录下来,说不准在什么新闻报道中能够用得上。在采访的过程中,一些细节材料,也要了解得清清楚楚,比如,人名、地名、时间、数字等,要随手记录,反复核实,绝不能“合理想象”。
除此之外,记者应该制作一个特殊的日历表。重大节日、纪念日、人物日志、季节变化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新闻线索。记者要记住这些日子,在这些日子到来之前找到相关的对象进行采访,进行报道,就是新闻。像元旦、春节、国庆、端午、中秋等节日必会举行相关的活动,这些都是新闻点。在每次采访时,也应该建立一个采访对象的通讯录,记录下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以便随时沟通,从中寻找新闻线索。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及时保存记录下一些自认为有价值的新闻资源,并对新闻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如按时间先后顺序,时政、经济、科技等行业分类,方便随时检索,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再次利用和挖掘,帮助寻找下一个新闻线索。
3.腿勤。新闻事业是一项“奔跑的事业”,记者就是长年累月地奔跑着。新闻界常说:新闻是跑出来的,脚底板下出新闻。记者要像“百米冲刺”那样去抢新闻,如果跑慢了,有价值的材料就抓不到。因此,作为记者要想获得好的新闻线索就要腿勤。或四处奔走,或长途跋涉,去采集材料,寻觅新闻线索。
著名记者穆青说:群众生活,实际生活,是新闻报道的源泉,我们必须把新闻报道扎根在实际生活的土壤里,这样才有生命力。如果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那么我们的新闻报道就丧失了源泉,丧失了生命力。因此,作为记者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到新闻发生的现场去。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同志,曾以旅行记者的身份,单独一人沿着红军长征走过的道路,翻越海拔500米、终年积雪的高山,穿越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一路上,条件极为艰苦,环境十分险恶。正是这样他才体察到民间的疾苦和呼声,写出了轰动全国的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
实际生活,人民群众,是一个广阔的海洋,是新闻线索、素材、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切新闻,都发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生在人民群众中。因此作为新闻记者要腿勤,经常深入一线,下基层,脚踏实地,这样就能够源源不断地发现新闻线索。
在记者的日常生活和采访过程中,新闻线索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时时刻刻都跳动着新闻的脉搏。“当24小时记者”,是我们新闻界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因此,作为新入行的记者,做到“三多”、“三勤”,就不难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写出优秀的新闻报道了。
【参考文献】
[1] 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第5页;[2] 新闻学简明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3月版,第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