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传统民俗节庆仪式构建研究

2022-06-09 01:26刘成凤
理论观察 2022年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刘成凤

关键词: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1 — 0101 — 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传统民俗节庆仪式,与之一脉相承,通过对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反复践行和重构,可以使与之相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好的培育和践行。

传统节日是个综合性的名词,是对各具体传统节日的统称,我国每个传统节日都包含着相应的民俗活动,并通过特定节庆仪式世代沿袭下来。“仪式”是一种体现社会规范的、重复性的象征行为。〔2〕“节庆仪式”是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是承载节日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程序化、规范化的具有传播价值观念、唤醒文化记忆功能的象征性活动。因此本文将“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定义为:传统民俗节庆仪式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在固定时期举办的、以特定的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性仪式活动。

1.传统民俗节庆仪式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民族传统民俗节庆仪式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基因,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3〕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传统民俗节庆仪式。传统节日起源和发扬于民间,并通过民俗节庆仪式展现出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而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中国的现实情况下提出的,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文化,是对包括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具有天然契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精神和价值理念与传统民俗节庆仪式蕴含的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及文化内涵一脉相承,存在高度契合,并可以在传统民俗节庆仪式中得到对照:春节人们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福,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友善以及文明;端午节纪念屈原忧民之心和爱国之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相契合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源头活水的作用。

2.传统民俗节庆仪式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其无形的精神内核需要借助有形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4〕首先,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具有丰富的节庆形式。传统民俗的存在感是以节庆仪式为载体而鲜活起来的,中华传统节日积累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民俗文化,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习惯和节庆仪式,或是饮食习俗、或是祈福祭祀。传统民俗节庆仪式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生活化的物质载体,通过对节庆仪式的践行,可以有效培育和践行与之内涵相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具有全民参与的特点。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其借助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使民众产生强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基于这种共同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广大人民群众会自觉主动地参与节庆仪式,并从节庆仪式的活动和氛围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3.传统民俗节庆仪式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动力

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充分彰显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价值内核,是日常行为准则的重要养成方式。首先,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具有周期性的特点。从年初到年末,各种传统节日都接连不断的呈现,在每年的同一时间节点里,人们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相同的民俗节庆仪式,这种反复操演会强化民族认同,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也在这种周期循环里得到不断的重现和积淀,并产生价值导向功能。借助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特殊的时间节点和文化氛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也在这种年复一年的实践中得到了逐渐强化,对人民群众产生一种强大的约束力和驱动力,推动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精神内涵在时代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凝练升华,关于传统民俗节庆仪式也得到了新的发展,例如从前清明祭祖多采用焚香、烧纸,对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并存在安全隐患,而现在多采用鲜花、假花祭祖,更加绿色环保。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这种内涵与形式的与时俱进性使得其永不过时,始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传统民俗节庆仪式愈加呈现出“躯壳化”的现象,其蕴含的精神内涵也在逐渐湮没,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是对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认识肤浅化。人们对于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了解大多仅停留在粗浅的认知层面,对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全面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也被逐渐淡化,一些青年人不知道传统节日的来源、寓意,甚至连有何节庆仪式都不知晓,使得传统民俗節庆仪式难以发挥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内涵形式被物化。传统民俗节庆仪式是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来表现其中的精神内涵,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出现了只关注表层的物质形式,忽视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情况。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年夜饭铺张浪费、攀比现象日益凸显。到高档餐厅订购年夜饭的现象越来越多,在虚荣心、炫富的心理下,晒在朋友圈的年夜饭变成了比较谁的饭菜更丰富、更高级,仿佛除夕就是为了晒在网络上的年夜饭的照片。春节拜年走亲访友期间,许多人为了撑场面,大摆筵席,造成了“舌尖上的浪费”。这些攀比使得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其质朴的精神内涵在这种物质的表象下被逐渐淡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用也受到了限制。

在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发展和演变进程中,其价值引导功能并未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发生了异变,失去了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应有的节日本色及德育功能。具体表現在:一方面是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功利化。节日期间拜访送礼原是礼尚往来联络感情,但现如今却逐渐演变拉关系、走后门、行贿受贿、搞权钱交易的借口。本是礼轻情意重,现如今却过度追求礼品包装的豪华,“天价月饼”、“黄金粽子”等层出不穷,礼品包装形式大于内容,掺杂了太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传统民俗节庆仪式被严重物化,节庆内涵也被忽视淡化,严重破坏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是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商业化。在市场经济的浪潮影响下,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变得商业色彩浓厚。每逢佳节,市面上、网络上便开始出现铺天盖地式的宣传促销,传统民俗节庆仪式披上了“商业化”的外衣,使得传统节日沦为“购物节”、“旅游节”及“美食节”。这种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式的纯粹商业化营销活动使得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开始变得“消费至上”,在这种商业化气息的浸染下,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开始“变味”,其精神内涵显得空洞苍白,最重要的文化底蕴也被逐渐抹灭,使得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的正向价值引导功能和培育功能也未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

中国的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往往都具有很强的“仪式感”,而这也正是传统节日的魅力所在,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某些传统民俗节庆仪式被逐渐简化,节庆仪式的简化使其蕴含的精神内核得到分解,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的培育作用也无从彰显。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淡化缺失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简单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电话、短信、网络拜年等新的拜年形式,传统的串门式拜年被逐渐简化,拜年不再需要亲自登门拜访,在网络上即可轻松实现。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亲友聚在一起相互问候、长幼有序、其乐融融的画面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每个人拿着手机各忙各的,缺乏情感沟通。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简化使得其教育引导功能大打折扣,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也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是传统民俗节庆仪式趋向单调化。过节没节味,过年没年味,仪式感的衰弱究其根本是节庆仪式的缺失。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传统民俗节庆仪式渐趋单调化,中秋节变成了月饼节、端午节变成了粽子节、元宵节变成了汤圆节,除了节庆美食外,传统节日与常日逐渐趋同,失去了其吸引力,变得为了吃而吃,为了聚而聚,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契机,却被现阶段单纯的吃喝玩乐所湮没。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日益加深,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念的涌入,不可避免地给本土文化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一方面是对西方节日的盲目追捧。西方节日狂欢张扬的情感宣泄式特点迎合了年轻人情感和社交需要,与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相比,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具吸引力。加之商家的宣传营销和媒体的大肆渲染,引发了大多数人的从众心理,对西方节日及文化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则备受冷落,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进程。另一方面是对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缺乏文化自信。我国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多以家庭为单位,较为含蓄内敛,与狂欢性十足的西方节日相比显得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对传统节日冷淡的背后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自信,西方节日备受追捧的背后是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对青年人熏染,如若没有良好的价值观引领,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受到侵蚀,甚至陷入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使得传统民俗节庆仪式难以有效发挥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用,甚至陷入困境。

“再也没有什么能够像政府那样对人民的风俗习惯产生如此直接的影响。”〔5〕因此,政府要主动承担起促进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重任,利用其法定地位,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加强对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制度保护。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为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环境。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保护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法律法规,以提升传统节日及其民俗节庆仪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从而在社会中营造尊崇传统节日及自觉践行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良好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其次,要创新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和节庆仪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发扬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成分,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予以剔除。同时还要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对淡化了的传统民俗节庆仪式进行重新构建,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节庆仪式。再次,各地政府可以在传统节日这一时间节点上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促进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节庆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还可以举办“全民性”节庆活动,增加人们的参与感和仪式感,让更多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俗节庆仪式中,在无形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发展经济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在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的发展,促进二者协调发展。首先,商家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商家要停止对于传统节日的无内涵炒作,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入挖掘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文化内涵,宣传传统节日特有的、典型的符号或标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活动之中,在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原有的基础上,突出文化氛围,开发独具特色的节日商品,形成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特色文化品牌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媒体要加强正向宣传工作。通过微博、公众号、官方网站、电视节目等方式宣传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人们对于传统节日及节庆习俗的了解程度,加深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豪感。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节目,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来,及其与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关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推动其落地生根。

学校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传统民俗节庆仪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其融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应有之义。为此,应重视学校的培育力量,加强学校对于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培育与引导作用。首先,要完善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课程教育体系,通过学习传统民俗节庆仪式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有针对性地编写传统节日文化教材,构建完整的传统节日教育体系。同时,还可以开展传统节日课程与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好思政课堂,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与传统民俗节庆意识的精神内涵相互交织,推动学生内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重视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应积极开展关于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体会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魅力和精神内涵,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与传统节日内涵相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再次,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我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6〕学校要避免矫枉过正,不应对西方节日和西方文化避而不谈,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中西文化和中西节日的由来和差异,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中西文化,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通过对中西文化的系统比较,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将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精神内核内化于心,从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一出生便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习,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思想品德的养成至关重要,因此,要重视家庭教育在弘扬传统民俗节庆仪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家庭教育的熏陶,培养孩子学习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通过“言传”提高孩子对于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家长自身要端正对于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态度,清楚认识到自己在培育孩子正确节日观方面的重要责任,积极通过互联网等渠道的学习更新自己的有关知识。在践行某项节庆仪式时,告知其起源和寓意,借助生活化的节庆场景,向孩子普及与之精神相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深孩子对于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理解。其次,要通过“身教”提升孩子践行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家长要通过对节庆仪式的身体力行,营造节日氛围和节庆仪式感,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到节庆仪式中。例如在清明节带孩子参观历史博物馆、扫墓祭祖,教会孩子爱国及感恩等,从而加深孩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在家庭的感染下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从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面临的困境出发,提出了促进其良好发展的解决对策,使之充分发挥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用,厚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道德土壤。希望能够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传统民俗节庆仪式的构建提供有益借鉴。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2〕〔美〕科泽大卫.仪式、政治与权力〔M〕.王海洲,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11.

〔3〕白云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传统文化表达〔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04):71-76.

〔4〕侯典举,陈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8,(03):66-71.

〔5〕〔法〕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56-57.

〔6〕高德胜,聂雨晴.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实践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

36(01):77-82.

〔责任编辑:孙玉婷〕

收稿日期:2022 — 01 — 06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20年度重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政治仪式构建研究》(LZ0AZ2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