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萱
关键词:会计盈余信息;造假;康美药业;会计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1 — 0086 — 03
会计盈余通常是指从企业收入中扣除所有生产要素的成本之后的剩余,又称为利润或者收益,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最为重要的会计数据。会计盈余作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决策时使用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会计盈余信息是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使用者最密切关心的重要信息。
会计盈余按照业务可持续性,划分为永久性盈余项目和暂时性盈余项目。永久性盈余项目是当前盈利能力可以延续到未来的部分,不但对当期的会计盈余有影响,也会影响未来的会计盈余,是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收益的盈余,具有重复发生的特点。
会计盈余是一个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有些学者认为,未来会计盈余是未来股利支付能力的指示器。按照通行的财务理论观点,一家公司的股票价格是由其未来的现金流量(即股利)按一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的现值。基于此观点,股票价格可以被看成是未来股利预期价值的一个函数。现行会计盈余和变动能影响预期未来会计盈余,未来会计盈余与未来股利相联系,而未来股利又与股票价格相联系。因此,现行会计盈余的变动对股票价格变动具有重要影响。对会计盈余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验证,均是围绕着会计盈余信息的发布或变动在何种程度上会导致股价也发生同方向变动而展开的。会计盈余的变动和股价的变动是紧密联系,相互关联的。股票价格受到会计盈余信息披露的影响,会计盈余信息的发布或变动会直接导致股票价格发生同方向震荡。
以康美药业为例,对公司会计盈余信息造假引发股价波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康美药业前身为“广东康美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初期专攻于中药材市场,2001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后,规模迅速扩张。第二年,便成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饮片生产研发基地,在医药行业中是名副其实的“白马股”。2018年末财务造假信息“爆雷”后,康美药业的市值迅速缩水。2019年5月21日股票更名为“ST 康美”。不仅其个股股价大幅跌落,甚至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股价震动。
康美药业的会计信息造假行为集中在2016至2018年,涉及到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存货、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14个会计科目。这些科目与营业利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对年度的利润数额影响巨大。其会计盈余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伪造购销合同,虚增收入
营业收入是公司现金流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市场判断公司盈利能力、现金流稳定状况的重要依据。康美药业通过伪造、变造等手段伪造订货单、发货记录和银行流水单据等手段,2016年-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886.81亿元。
(2)伪造收入凭证,虚增收入
康美药业采取将应收账款提前入账、延迟确认当期的各项费用等手段,多计营业收入88.98亿元,以操纵利润达到其市场预期。
(3)利用关联方买卖本公司股票,虚增货币资金
2018年以前,康美药业未将关联方交易纳入核算范围,而与康美药业交易频繁的关联公司多为康美药业的近亲亲属持股。康美药业通过关联方账户对自身股票反复追涨套利,虚增货币资金,依靠大量举债进行应有的利潤分配。
图1 2016-2020年康美药业股价走势图。单位:亿元
图2 2012-2020年康美药业营业利润变化趋势。单位:亿元
为了对康美药业会计信息造假事件前后的股价波动情况进行分析,获取了康美药业2016年至2020年的收盘价数据。
(1)康美事件“爆雷”之前股价情况。2001年康美药业挂牌上市发行价格为12.57元,由于所处医药板块的行业特殊性,其股价受经济周期及政策等宏观因素的影响较小。同时人们对于健康重视程度较高,投资者们普遍长期看好医药板块,康美药业在经历了上市后股价的短暂暴涨后,价格逐渐回归理性范围,股价波动情况与行业内其他药企的情况基本一致。
(2)康美事件"爆雷"之后股价情况。2018年年末,证监会处罚康美药业。2019年1月2日,康美药业股票价格开盘就跌停,跌停价报8.29元。2019年4月30日到5月13日,仅仅半个月内,康美药业连续出现6个跌停,跌势仍然不止。
(3)对比分析。从2016-2020年康美药业股价走势图,可以看出,在2018年底康美药业被证监会调查之前,康美事件“爆雷”之前,其股票价格基本处于波动中上升的状态,整体振幅较小。“爆雷”前后的两个月内,其股价波动的幅度远超以往历年水平,股价出现明显异常波动。
由于康美药业造假行为,金额巨大,属于有预谋、有计划、长周期的重大财务造假行为,对资本市场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当造假行为被曝光后,股价中存在大量泡沫被挤出,明显偏离公司实际价值的部分迅速回跌,最终引发了股价崩盘。
通过分析康美药业“爆雷”事件,揭示出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信息作假的深层原因。一是公司内部治理、信息披露方面等原因;二是外部监管存在漏洞。
(1)虚增股价,谋取利润。股票价格是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最直接的“打分”。当上市公司自身的经营业绩良好,或国家对相关产业释放利好消息时,投资者普遍认为该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因此持续的买入会拉升股票价格。由于强大的利益驱动,康美药业为提升股价,一次次无视规则,欺骗投资者,触犯法律底线,赚取超额回报,最终泡沫破裂,股价崩盘。
(2)股权结构不合理,失去制衡。如果公司股权过度集中,会引致股东会决策过于盲目,降低决策的有效性和理性程度,妨害了公司股权的制衡效果。康美药业第一大股东实际占有股权份额为32.71%,股权一股独大,董事长权利过大,为公司隐瞒实际经营状况提供了捷径。
(3)治理结构混乱,企业疏于管理。非国有上市公司监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存在缺陷,董事会独立性不强,多重岗位和职责集于一身等问题十分常见。公司重大决策不透明,关键信息不披露、少披露甚至虚假披露,严重降低了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康美药业董事长和总经理都由马兴田担任,实际控制人马兴田及其家族的权力无法得到制约,内部治理失去了原有的制衡效力,造假情况得到了管理层和控股股东的一致隐瞒,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自然难以保证。公司治理结构混乱是造成企业披露会计盈余信息不实因素之一。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失效。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是其经营运作稳定的重要保障,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司其职,公司高管合规履行其各项权利义务,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才能保持健康水平。康美药业多位高管行贿丑闻层出不穷,但其年报和公告中并没有相关信息的披露。同时,由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大多为家族成员,公司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串通,相互掩饰,披露虚假数字,严重误导投资者,最终“白马股”一蹶不振。
(1)造假违规成本低,资本市场监管乏力。我国资本市场化时间不长,各项制度的标准与市场规模的扩张速度严重不匹配,相关立法和执法都还存在短板。如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我国《公司法》规定,对于提交虚假材料或隐瞒公司重要事实的上市公司,只得处以最高五十万元的罚款。截至2021年8月,中国股市中共有381家上市公司市值超过百亿,每期披露的利润数额也相当之大。罚金罚款的最高限额与违法违规行为潜在的利益相比,违规获利规模显然不成正比,微不足道。相对于违规造假带来的利益,这些惩罚对公司来讲无关痛痒,所以公司才会一次次的藐视规则。因此,对不遵守法律法规的公司应该处以严厉的惩罚,让存在侥幸心理的企业无缝可钻,震慑资本市场中的其他公司。我国目前实施的财务信息造假的相关处罚力度明显过轻,对公司保证高质量会计信息披露的震慑作用不足。
(2)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我国现行出台的制度规则对信息披露的要求还不够具体,不够清晰明确。很多规则的要求重点没有抓住真正的本质。例如年报中只披露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履历,薪酬以及老员工的离任和新员工的赴职情况。没有对监事会的独立性情况做出要求。年报披露情况流于形式,未触及本质,也不能触及到关于公司治理运作的实质性内容。
政府补助对盈利能力有正向影响,但对主营业务有负向影响。通过对康美药业的案例分析,总结出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造成股价异常波动的内外原因,相应从企业内部、從市场制度、从投资者三个层面分别提出规范会计盈余信息披露的相关措施和对策。
(1)健全股权结构。股权结构作为公司组织架构的基础,决定了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是权力相互制衡的关系。公司要适当提高具有较强监督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机构投资者比例,促进股权主体的多样化,提高股权制衡程度,有效监督企业内部控制人行为,维护公司所有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应该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一要建立完善的监事会工作制度。赋予监事会更高的地位以及权限,帮助其实现监督职能,从源头防止一些不利于公司利益的事情发生。二要加快建立独立的董事聘任管理制度。消除独立董事对大股东、董事会以及管理层的依赖性。
(3)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将公司风险管理作为制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导向。综合考虑组织机制、制度机制、运行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结合经营业务性质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除了在公司内部构建好内部控制体系之外,还需时刻关注执行情况,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的质量。
(1)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完善资本市场监管机制。有序的资本市场运行离不开监管者的有效监管。在资本市场中证监会是监督管理上市公司行为的主要权力机关,应当赋予证监会强有力的监管和处罚权力,保障证监会在行使权力时不受阻碍,在调取相关资料时不受限制,有效提高监督效果。同时,加强各行政部门配合,打造各相关机构信息共享的平台,在需要合作之时成立联合小组对资本市场中不法分子进行严厉打击,震慑市场中别有用心之人。
(2)加大违法违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要想解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充分这一顽疾,资本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我国可结合现有的法律,借鉴英美等国家的经验,对会计盈余等会计信息造假的违法违规行为,除了在罚金数额上加大惩治力度外,还根据危害程度,规定不同的量刑。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责任人不仅要面临倾家荡产的巨额赔偿,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3)结合实际情况,加快会计准则改革。我国的会计准则相较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而言,还是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比如“应计制”制度就存在明显的漏洞,财务人员在处理实际经济业务时,可以根据自己公司的经营情况,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通过虚拟交易改变会计收入,这些都是目前会计准则存在的漏洞。因此,管理者为了达到当期的经营目标,利用会计准则存在的缺陷,对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采取盈余管理,粉饰财务报表,将失真的会计信息向投资者虚假传递,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同时,对股价也造成很大的影响。
(4)严格约束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健全信息披露相关制度。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较低,缺乏较为健全的与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为企业肆意篡改财务数据、刻意隐瞒会计信息真实情况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要严格约束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尽快健全信息披露法律、法规、制度。一是要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章制度。如果缺少这种细致且具有实用价值的规范,上市企业就会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有太多的回旋余地,这些"灰色地带"需要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并予以纠正。二是要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标准的信息披露制度。我国虽然一些行业发布了行业信息披露制度,但仍有尚未覆盖的领域,并且已经发布的行业信息披露制度对企业的约束力并不高,应该加大约束力度。
3.从投资者自身层面。资本市场股价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公司层面的信息是投资者最关注的信息,是由投资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信息搜集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还是散户居多,很多的投资者都处于盲目跟风的状态,看到哪只股票涨得快或者跌得快,就会盲目跟风买进或者卖出,对于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个人投资者应积极提高自身的金融知识储备,辨别市场噪音,提高自身的理性程度,避免盲目跟风;机构投资者也应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发布专业的投资信息,对公司披露的信息有效甄别,提升市场效率。
〔参 考 文 献〕
〔1〕张微微.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6.
〔2〕傅樵,陈雯. 媒体关注、会计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J〕.财会通讯,2019,(30):8-11+21.
〔3〕李兆千.上市公司股權结构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20.
〔4〕袁慧敏,黄晓波. 公司治理结构与股价波动——基于深交所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9):162-164.
〔5〕陈波、李欣、潘立生.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质量与股价同步性〔J〕.财会通讯,2018,(06):107-111.
〔责任编辑:孙玉婷〕
收稿日期:2022 — 0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