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 刘思广
关键词:党员教育;课堂教育;循环模式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1 — 0069 — 03
本文提到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指一般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教育、党的组织生活(“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集中学习”)几种形式开展,依托载体为党课、讲座、形势政策课、社会实践、支部活动,模式为“主题党日”“两学一做”“主题教育”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美德”等并进行思想内化。
党员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基层开展,教育质量是否提升将作为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基层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新要求。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迫切需要推进党员教育热潮,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方式方法〔1〕。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学生党员在高校学生学习成长中承担着价值导向的重要作用;高校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道德观、人格塑造等综合素养养成的关键时期,具有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创新创造力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抓好党员教育工作重点,尤其是党员素质、理论等薄弱环节,效果事半功倍;党员教育成效突出对基层党支部建设以及党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是激发党员学习实践积极性,让支部不断活起来的有力推手。
当前社会内外形势愈加复杂化,社会发展转型及网络自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西方文化思潮的侵入和网络不良价值观和思想观的诱导,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能力关乎到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的重要领导力量,在当前形势下,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也受到诸多影响,存在理想信念弱化,党性修养不佳,模范作用不能发挥等问题〔2〕,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以党员教育为主线,打造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以点带面地促进高校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完成新时代社会赋予高校的人才培养使命,为社会注入新鲜血液,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动力。
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文件中,明确地指出了“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学生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是未来社会发展无限可能的希望,是伟大中国梦实现的关键,基于此,高校在学生教育中,要明确以党员教育为主线,来引领学生教育工作,目前高校学生在思想成长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较大,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外倾”现象严重,学生党员需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发挥出模范引领作用,传播正确的民族文化意识和思想意识,将红色文化、党史精神融入到学生交际中,维护好党的领导作用,高校通过强化对学生党员教育,确保学生党员的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思想价值观,让党员在学习生活中保持党性修养,用思想引领和行为引导来强化其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取得成效,把高校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3〕。
针对高校党员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在以往的党员教育方式上,通常采用党课的教育方式较为常见和实用,依托“两学一做”常态化教育模式、主题教育模式等,对党员进行培养教育和提高。这些教育模式大框架运行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类似于以下三点。
一是学习内容碎片化,“逮住”什么学什么;知识掌握片面化,缺乏全面性和条理性;学习完成后,不清楚学习内容较前期内容的关联性,根基不牢固,长此以往,影響学习积极性。
二是学习方式过于粗放,多数都是泛泛而学,并在此基础上缺乏某方面针对性的教育,尤其是高校,党员教育应当与教书育人、立志报国相结合,党员教育要重点加强党性、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培养。
三是活动效果不突出,当下的党员教育活动形式较为丰富,但是力度不够,参与性不足;抑或是参与度上去了,但真正能够引发学生党员兴趣的、让学生党员有所收获的活动缺乏,导致党员教育整体效果提升不明显〔4〕。
首先,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最突出位置,结合培养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针对性制定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依据学生党员基本培养内容分为四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形成四个系列课程体系,“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部分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和贯彻;“党章党规”“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部分为“两学一做”系列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等”“党史”部分为爱党爱国系列课程;“先进典型”“时政热点”部分为非理论类课程系列。以上述课程体系为框架,结合党课、“主题党日”、集中学习等活动形式开展。同时在课程体系内容设计中需将学生党员培训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防止学习内容“碎片化”,导致一定时期出现漏学或重复学。使得培训体系条理清晰,在培训课堂开设方面,需要做到与学生党员学习和生活结合,避免出现与学生专业学习冲突,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起到反作用力,应每月开设2期,两个季度循环一次,课程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真正达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突出教育意义。
表1 党员培训课程分类
其次,在培训课堂教学中要转变培训观念,解放学生思想,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借助党组织书记带头讲课,通过培训学习,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党的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培训课堂要求党员自主参加,以制定学时制度来约束党员接受培训课堂教育,如一期课为1个学时,学生党员需要在一年内达到16学时。在培训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理念知识授课,更需要着重引导大学生党员将未来规划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最后,完善相关制度,创新培训教学模式,增强培训课堂实效性,高校需要发挥顶层设计,统筹作用,针对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制定校、院、生三位体一体化培训教育,在相关培训教育制度建设中,要根据学生党员不同层次、不同身份来制定差异化培训教育制度,提高培训课堂成效,在培训课堂教育中,需要立足教学创新,大胆引入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5〕,如开展慕课、专题讲座、情景教学等方式来丰富学生党员的学习途径,并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来高效利用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如借助慕课教学方式,实现党史教育、红色文化精神、时政热点等内容实现全方面融合教学,让学生在培训课堂外也能够接受相关知识内容学习,实现培训课堂的有效延伸,将党员教育知识与学生生活连接起来,深化党员的思想意识学习。
实践课堂作为另一大教育课堂,紧贴理论,以实践教育为模式,理论结合实际,实际加深理论。主要通过志愿服务、实地参观、主题教育等一些支部活动开展,电教系列片、读书活动也作为实践课堂的一部分,让理论在党员身边活起来。视觉、亲身实践的方式更加直观、立体,体验深度加强。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了解基层、服务社会、塑造品性的重要途径。实践课堂可结合培训课堂、翻转课堂开展,也可单独开展。活动策划要求加强思想理论的感悟,引导学生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继续向党组织靠拢,开展过程中要突出主题,提升党员责任感和担当,强化实践效果。活动结束后,着重突出有获得感,比如,向参与活动的党员征集活动过程中的拍到的最有意义的照片,进行分享和产生共鸣。并配合高校活动开展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如大学生乡村振兴活动、学雷锋树新风、红色精神学习、创新创业活动等,把对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延伸到课堂和校园以外,使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接受思政教育,收获成长经验,享受奉献快乐,增强党性修养。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势与线上教学优势联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翻转教育,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教学主体上,让学生党员成为课堂的讲课者、课程的参与者,引导学生党员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共同参与。
在高校党员翻转课堂中,首先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课前学习,借助网站、公众号宣传学习内容,并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党员大体活动,促进学生党员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并检验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其次,在课堂中依托“党员·你来讲”这样的品牌活动进行,党员在规定范围内自主选题,以谈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思所想为主,拒绝纯理论、纯书本的讲课,并针对课前教育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深化课堂学习成果〔6〕。
最后,进行线上复习,借助微课教学视频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党员的学习需求,利用学生碎片化的时间来实现党员教育的全过程性和全面性。微视频内容短小精悍,时间周期在8-15分钟,有助于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视频挑选学习,教师也能根据学生党员的不同身份进行差异化学习视频制作,实现针对性教育〔7〕,教师能够通过翻转课堂,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以及对党的理论和实践教育的结果,及时纠正偏移,归纳总结学生党员关注点、侧重点、空缺点,对课程开设进行及时调整。
网络媒体,作为“3+1”课堂教育中“1”的部分,是其他三大课堂主体的补充。作为当下大学生党员必不可少的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很大。在党员教育模式探索中,如何运用好网络媒体,发挥它的传播、渲染、便捷作用是关键。
高校可以通过搭建线上党建工作平台,辅助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全过程覆盖,抓好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和考察等重要环节。形成“互联网+党建”的工作阵地,并且在党建活動中,鼓励学生党员亮明身份,发挥出模范引领作用,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弘扬党史精神和党员文化。在网络媒体建设方面主要通过党建网站和党建微信公众号媒介,将课堂外碎片化的时间收集起来,进行再学习、趣味互动。借助媒体平台,发布党建知识题库,微小党课视频,实时评论互动,学习视频,活动照片,理论政策宣传,时事推送等等,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党员积极参加,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针对党员教育模式下存在的“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方式过于粗放”“教育效果不显著”三个问题,探索性提出“3+1”课堂教育循环模式,将学生党员教育中的涉及的内容、方式,整合分类、穿插组合,更加清晰化;引用“课堂”这个词,意义在于学生党员不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能将党的培养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完成,力度较之前的模式而言更强;通过翻转课堂测试学习效果,强化党性教育,并借助“网络媒体”强化教育效果,与课堂教育起到互补作用,能够强化学生党员的学习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参 考 文 献〕
〔1〕王真,钟理宏,朱同秀,刘荣.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有效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06):328-329.
〔2〕蒋春兰.现阶段高校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探析与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11(01):23-25.
〔3〕江先锋.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提升高校党员教师党性教育的路径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1(01):79-85.
〔4〕于国君.高校党员干部“四史”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4):248-253.
〔5〕丁媛媛.新时代高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路径探微〔J〕.泰山学院学报,2019,41(06):126-130.
〔6〕赵学峰,汪春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高校党员教育实效性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04):73-74.
〔7〕刘德强,姜珍珍.新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20,(04):58-61.〔责任编辑:包 阔〕
收稿日期:2022 — 01 — 07
基金项目:2020年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编号2020MB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