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东
广西二七一地质队,广西 桂林 541199
伊隆迈矿区是云南省香格里拉市伊隆迈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研究的主要地区之一。在区域地质、矿产勘查、物探、化探、遥感等基础地质和科研工作中,2004─2009 年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对普朗铜矿区进行详勘,2011─2012 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整装勘查,共探获铜资源矿石量144 933.00 万吨,金属量480.01 万吨,矿床平均品位0.33%,矿床规模达超大型。前人的大量勘查成果为该区域今后的地质勘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笔者在勘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质成矿规律与物化探研究相互结合、印证的办法预测找矿靶区,为伊隆迈铜多金属矿找矿靶区预测提供依据。
伊隆迈矿区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城区60°方向平距41 km 处,紧邻滇、川交接部位,地处高原雪域,位置偏僻,隶属于香格里拉市格咱乡,南部紧临普朗铜矿区,面积41.39 km2。
研究区地处甘孜─理塘结合带西侧,德格─中甸陆块东边缘,义敦中甸岛弧带南段[1](见图1)。
区域上晚古生代为碳酸岩台地环境,二叠纪─早三叠世随着其东侧甘孜─理塘小洋盆的发育转变为被动大陆边缘环境,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初随着甘孜─理塘小洋盆向西俯冲形成主动大陆边缘。晚三叠世岩浆弧发展阶段,该区发育了一套巨厚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建造,岩性主要为砂板岩夹灰岩、安山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等。
研究区内总体为一处被断裂破坏的红山复式背斜,由一系列NNW 向紧密线性褶皱和同向断裂组成,其中NNW 向属早期拉张型断裂,控制了印支期钠质中─基性火山岩及同源的基性─中基性侵入岩;NW 向和近EW 向的断裂控制了印支晚期挤压型钙碱性系列钾质中─酸性火山岩,有同源的大量中酸性浅成斑岩及次火山岩分布[1]。
研究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三叠统尼汝组(Tn2)、上三叠统曲嘎寺组(T3q)、图姆沟组(T3t)。
尼汝组(Tn2):分布于南西角,岩性为灰、浅灰色中─厚层状结晶灰岩、白云质结晶灰岩。
曲嘎寺组(T3q):主体代表前岛弧期沉积岩系,滨─浅海相沉积,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内源沉积岩岩系,分为一段(T3q1)和二段(T3q2)两段。
图姆沟组(T3t):主体代表主岛弧期沉积岩系,浅海相沉积,碎屑岩夹中酸火山岩、熔岩岩系,研究区内出露其二段(T3t2)。
研究区位于红山复式背斜及热绒背斜之间,主要褶皱有冈错向斜、热绒背斜;主要断裂有东部的格咱断裂(F1),西部的娘央─夏隆瓦断裂(F2),中部的红山断裂(F3)、黑水潭断裂(F4)。构造活动强烈,次级断层、次级褶皱及节理(裂隙)较为发育(见图1)。
图1 研究区地质简图
研究区以Cu 类异常元素为主。笔者综合Cu 元素异常面积、异常点数等要素,将面积过小、异常过低的异常及单点异常剔除,初步圈定综合异常2 处,异常编号为AP Ⅰ、AP Ⅱ(见表1)。
表1 研究区综合异常一览表
AP Ⅰ综合异常位于研究区西部,呈条带状NW 向展布延伸至红牛矿体,往北未封闭,综合异常浓集中心位于异常区南部,各元素在此区具有非常好的套和性。笔者根据元素浓集中心及相互间的套合关系,以伊隆迈南部的东西向河流为界,将AP Ⅰ异常分为N、S 两个子异常,编号分别为AP ⅠN 和AP ⅠS。
北部异常AP ⅠN,主要元素为Ag、Pb异常,As、Cu 也有较小零散异常分布;南部异常为AP ⅠS,以As、Sb、Hg、W 为主,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具有多级浓集中心Cu、Mo、Pb、Ag、Zn 元素异常,套合性较好,但强度相对较弱。
综上所述,笔者推测APⅠ综合异常为找矿潜力较好区域,APⅠS 子异常为重点找矿区域[2-4]。
AP Ⅱ综合异常位于研究区西南部,呈片状展布,南侧未封闭。异常区内除了Ag、Cu、Mo 元素,As、Sb、Hg、W、Pb、Zn 元素也在此区段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分布。从元素组合特点来看,AP Ⅱ与AP ⅠS 综合异常一致,AP Ⅱ综合异常所在的地层为三叠系中统尼汝组(Tn2)的灰岩,元素强度相对较弱,但仍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在研究区布设34、51 和60 三条物—化探测量综合剖面线,剖面图以EH4 分析为主。笔者结合激电中梯、高精度磁测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成果[5],综合解译剖面51 线、60 线的内容。
3.1.1 激电中梯异常
激电中梯极化率曲线图显示,M3和M4极化率异常埋深数十米,结合岩体与地层的分布关系、标本电参数特征和高精度磁测工作成果,笔者推测M3和M4测点位置的高极化率和低电阻率激电异常可能是由岩体与灰岩接触部位浓集的硫化矿物引起。
3.1.2 高精度磁测异常
高精度磁测圈定的T1异常位于玄武岩位置,其强度极大值为220 nT,据1 ∶10 万区域航磁勘查成果,红山一带为航磁高背景中的H320 异常,区域玄武岩磁化率强度值△T >80 nT,笔者结合玄武岩磁化率特征分析,推测T1异常由磁性玄武岩引起。在剖面2 080~2 440 m 测点出现弱的负磁异常,磁异常位于磁性玄武岩与灰岩接触带位置,磁异常与激电中梯M3异常相对应(见图2)。
图2 51 线物化探测量综合解译图
3.1.3 EH4 异常
EH4 电阻率断面图从浅部到深部呈现“低阻─高阻─低阻─高阻”似层状分布[6],笔者推测第一层高电阻率场源体为灰岩,深部出现的高电阻率场源体为高阻岩体。笔者在2 780~4 020 m 处测点、3 000~3 700 m 高程处,发现一个低电阻率异常(编号为Z1)。
Z1地表出露主要岩性为灰岩,但浓集Ag、Cu、As、Hg、Mo、Pb、Sb、W、Zn 等元素。结合研究区地质资料和红山铜矿成矿地质背景综合分析,笔者推测引起Z1底部的高电阻率场源体为中─酸性岩体,岩体顶端埋深约800 m,因此,Z1底部异常可作为研究区找矿方向和成矿靶区的预测区域。
3.2.1 高精度磁测异常
高精度磁测圈定的T2高磁异常位于玄武岩,与51 线圈定的T1高磁异常相似,笔者推测T2也是由高磁玄武岩引起。T3、T4高磁异常位于玄武岩与灰岩接触带位置上,结合剖面地质资料和标本磁化率特征分析,它们可能由埋深数十米的磁性矽卡岩引起。
3.2.2 激电中梯异常
笔者根据激电中梯极化率曲线,圈定了M5、M6和M7共3 处异常,均位于玄武岩与灰岩接触部位。结合岩体与地层的分布关系、岩石标本电参数特征,笔者推测M5、M6和M7异常可能是由岩体与灰岩接触部位浓集的硫化矿物引起。其中M7异常与T3、T4磁异常对应,笔者推测T3和T4异常深部可能存在晚期岩体,不排除在深部已形成磁性矿体的可能[7]。
3.2.3 EH4 异常
EH4 电阻率断面图在1 900~2 300 m 处测点、2 820~3 660 m 浅部和3 420~3 980 m处测点表现为低电阻率特征,其中圈定了2 820~3 660 m 处测点、3 450~3 750 m 处测点的低电阻率异常区(编号为Z2)。Z2在地表所见为T3q2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浓集Ag、Cu、As、Hg、Mo、Pb、Sb、W、Zn 等元素。结合研究区地质资料和红山铜矿成矿地质背景综合分析,笔者推测Z2底部的高电阻率场源体可能为燕山晚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形成的中─酸性岩体,岩体顶端埋深约400 m,Z2埋深约400 m,可以作为研究区找矿方向和成矿靶区的预测区域(见图3)。
图3 研究区60 线物化探测量综合解译图
研究区地处区域铜多金属成矿带上,位于红山、普朗两座大型的铜多金属矿山之间,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地表探槽工程验证,研究区内发现玄武岩型铜矿化点一处。同时,在地表出露的碳酸盐岩中局部可见大理岩化等蚀变特征,这指示了研究区深部存在岩浆岩热液。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物探和化探特征,认为AP ⅠS 综合异常有寻找“斑岩型”系列矿床的潜力[8]。
研究区正北方向有中性侵入岩体(闪长玢岩)出露,其南部有碳酸盐岩出露,在被大量第四系所掩盖的中心地区存在碳酸盐岩与闪长玢岩接触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研究区具有寻找矽卡岩型矿床的潜力。笔者根据靶区预测分类,共推测出找矿靶区预测2 处,即综合异常编号AP ⅠN 类靶区、综合异常编号AP ⅠS 类靶区(见表2)。
表2 研究区靶区预测一览表
笔者综合分析了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地质、物探、化探等工作成果认为,AP ⅠS 预测区作为A 类靶区,在此次勘查工作中,AP ⅠS预测区发现玄武岩型铜矿化点一个,后期经探槽工程施工验证,虽未发现有价值的矿化点,但表明研究区具有寻找玄武岩型铜矿化体的潜力;AP ⅠN 预测区作为B 类靶区,具有寻找矽卡岩型矿产潜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