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彤 杨光 王宗新 任屹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高速铁路线路基础设施直接承受列车荷载。列车荷载通过钢轨传递到轨道结构,再依次传递至下部基础。钢轨不平顺幅值和波长变化均会引起车辆-轨道系统振动响应,其中钢轨振动程度最大[1-2]。250 ~350 km/h行车速度等级的余弦形低塌、叠合形低塌、短波不平顺幅值的安全限值均小于200 ~250 km/h 行车速度等级[3]。同时,在3 m 范围内的短波长不平顺状态下,高速列车产生的较高频率激振易与轨道形成共振,对轨道产生很大的破坏力并发出剧烈的噪声[4]。另外,在不平顺严重处,轮轨间作用力最大可达静轮载的3倍,并伴随有轮轨脱离现象,大幅恶化钢轨的工作状态,缩短其寿命,并会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会对不平顺位置附近2 ~3处钢轨支点的钢轨-轨枕反力产生较大影响,造成支点反力增大,加速轨下胶垫老化[5]。可见,钢轨平顺性控制对于轮轨部件服役安全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列车运行速度提升后,轮轨系统对于钢轨平顺性变化更为敏感。
基于列车运行速度提升对钢轨不平顺控制的更高要求,有必要开展高速铁路钢轨平顺性技术参数研究,明确钢轨平顺性关键几何控制参数,保障铁路运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本文从目前国内外钢轨平顺性技术标准出发,结合钢轨母材出厂检验和现场使用情况,研究高速铁路钢轨的平顺性特点,分析高速铁路钢轨平顺性关键控制参数,为更高速度条件下的钢轨平顺性技术提供依据。
中国标准 TB/T 2344.1—2020《钢轨 第 1 部分:43 kg/m~75 kg/m 钢轨》、欧洲标准EN 13674‐1:2011+A1:2017《轨道交通轨道钢轨第1部分:46 kg/m及以上T 型钢轨》、日本标准JIS E1101—2001:+2006:+2012《热轧平底钢轨及道岔用特殊断面钢轨》、美国标准AREMA—2017《工程师手册第4 章钢轨》、俄罗斯标准ΓOCT P51685—2000:+2005:+2010《铁路钢轨通用技术条件》、韩国标准KRS TR 0001‐15(R)《钢轨》对钢轨母材平顺性均有控制性要求,见表1。作为对比,将中国旧版标准TB/T 3276—2011《高速铁路用钢轨》也列在表中。
TB/T 2344.1—2020规定,对于运行速度200 km/h及以上,钢轨轨端0 ~1.5 m部位要求垂直方向平直度不大于0.3 mm/1 m、不大于0.35 mm/1.5 m。不大于0.3 mm/1 m 是对于钢轨生产厂家在钢轨生产过程中对外观质量的自检要求,采用厂内自动检测设备检查;不大于0.35 mm/1.5 m 是第三方检验单位对钢轨成品的检测要求,采用1.5 m 平直尺进行检查。对于轨身垂直方向,采用厂内自动检测设备检测要求3 m范围内平直度不大于0.3 mm,是为了防止3 m 的矫直辊或轧辊造成的钢轨不平顺。
与 TB/T 3276—2011 相比,TB/T 2344.1—2020 主要将2 m范围平直度的要求调整为1.5 m,更便于现场测试。
国外标准中对钢轨平顺性要求最严格的是欧洲标准。与欧洲标准相比,中国标准对轨身平直度控制要求相同,在轨端和重叠区平直度控制范围和幅值存在细微差异,总体控制水平相当。可见,中国钢轨平直度控制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接轨。
维修标准方面,TG/GW 115—2012《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对钢轨母材平直度的要求与TB/T 3276—2011相同。主要限制指标如下。
1)轨端。垂直方向:向上不大于0.3 mm/1 m 或不大于0.4 mm/2 m,向下不大于0.2 mm/2 m;水平方向:不大于0.4 mm/1 m或不大于0.6 mm/2 m;
2)重叠区。垂直方向:不大于0.3 mm/2 m;水平方向:不大于0.6 mm/2 m;
3)轨身。垂直方向:不大于0.3 mm/3 m 和不大于0.2 mm/1 m:水平方向:不大于0.5 mm/2 m。
TB/T 2344.1—2020 已于 2021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高铁线路相关维修规则中关于钢轨平直度的内容也将随之修订。
收集近10 年我国钢轨生产厂家高速铁路钢轨轨端(贴标签端、无标签端)和重叠区(贴标签端、无标签端)的平直度出厂检验测试数据,共计12 607 个。平直度测试及检验方法按照TB/T 3276—2011,轨端测试位置距轨端0 ~2 m,重叠区测试位置距轨端1 ~3 m。
各钢厂高速铁路钢轨平直度分布见图1。可知:高速铁路钢轨平直度绝大部分控制在0.3 mm/2 m 以内,极少数大于0.4 mm/2 m;A 厂—E 厂生产的钢轨平直度在0.3 mm/2 m 内的分别占比92.37%、96.32%、97.64%、95.09%、95.11%,B 厂、C 厂在 0.4 mm/2 m 以内的占比高于 99%,A 厂、D 厂、E 厂在 0.5 mm/2 m 以内的占比高于99%。
图1 各钢厂高速铁路钢轨平直度分布
统计所有钢厂整体数据可知,钢轨平直度控制在0 ~ 0.1(含)mm/2 m、0.1 ~ 0.2(含)mm/2 m、0.2 ~0.3(含)mm/2 m 的占比分别为47.58%、30.17%、16.88%,即能够控制在0.3(含)mm/2 m 以内的累计占比为94.62%;控制在0.3 ~0.4(含)mm/2 m、0.4 ~0.5(含)mm/2 m 及 0.5 mm/2 m 以上的分别占比为3.95%、1.11%、0.32%。
高速铁路钢轨平直度平均值随时间变化曲线见图2。可知,高速铁路钢轨平直度平均值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对该指标的控制越来越精准、高效,高速铁路钢轨平顺性越来越好。
图2 高速铁路钢轨平直度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出厂时高速铁路钢轨不同部位的平直度分布见图3。可知:轨端垂直方向、轨端水平方向、重叠区垂直方向、重叠区水平方向的平直度不合格占比分别为0.77%、0.14%、1.28%、0.04%,评判时其合格标准依次按不大于0.4 mm/2 m、不大于0.6 mm/2 m、不大于0.3 mm/2 m、不大于0.6 mm/2 m。由于规范对高速铁路钢轨重叠区垂直方向平直度要求最高,其不合格率相对较高。对于重叠区垂直方向,钢轨平直度控制在0 ~ 0.1(含)mm/2 m、0.1 ~ 0.2(含)mm/2 m、0.2 ~0.3(含)mm/2 m 的分别占比为51.72%、30.79%、16.21%,即能够控制在0.3(含)mm/2 m 以内的累计占比为98.72%;控制在0.3 ~ 0.4(含)mm/2 m、0.4 ~0.5(含)mm/2 m的分别占比1.14%、0.14%。
图3 高速铁路钢轨不同部位平直度分布
采用1 m 电子平直尺对钢轨两端距轨端2 ~3 m处进行垂直方向平直度测量,数据集中范围见表2。可知,2019 年 A 厂、B 厂、D 厂的平直度偏差控制得相对较差。其原因是钢轨生产线采用三机架连轧布置方式,轧件在三架轧机中稳定轧制时,轧件处于平直状态,但这种平直状态是通过机架间的轧制力和连轧张力控制的,轧件脱离孔型时会出现张力突然消失的情况,产生甩尾现象。甩尾产生的摆动力使下一孔型的金属充填出现瞬间异常,导致钢轨轧制尾端局部不平顺。只要存在连轧关系,就存在钢轨尾端不平顺的可能性。针对这一问题,钢厂采用修磨的方式进行处理。2020 年采用全万能或5 道次轧制方法进行改进,平顺性提高明显,钢轨修磨明显减少。
表2 1 m电子平直尺测量钢轨距轨端2 ~3 m处垂直方向平直度集中范围 mm
服役中的钢轨母材不平顺主要出现在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表现为钢轨表面存在明显光带变化。一线路现场测试发现,钢轨表面光带出现明显宽窄变化,如图4 所示。用1 m 电子平直尺对宽光带位置进行测量,发现该位置存在低塌现象,最大值为0.524 mm。对钢轨低塌位置附近、钢轨头端及焊缝位置进行平直度测量,结果表明其他区域钢轨平顺性均较好。
图4 一线路平顺性较差钢轨表面光带
以百米为周期测试该线路其他3个区段的钢轨母材平顺性(测点均在钢轨尾端),结果见表3。可知,该线路母材不平顺主要表现为钢轨距轨端2 ~3 m 内有0.3 mm以上的低塌,不满足TG/GW 115—2012要求。
表3 一线路部分区段平直度
高速铁路钢轨百米周期性不平顺主要表现为有砟轨道钢轨距轨端2 ~3 m 内存在0.3 mm/1 m 以上的母材不平顺,这与钢轨母材初始不平顺有关,即三机架连轧过程中轧件脱离孔型时的失张甩尾,同时有砟轨道的线路条件也可能加速母材不平顺劣化。
钢轨轨面伤损也会导致钢轨母材踏面不平顺。一线路钢轨擦伤形貌见图5。经电子平直尺测量可知,伤损位置存在0.23 mm 凹坑。对钢轨表面进行硬度测试,伤损表面硬度最大约570 HB,伤损附近母材表面硬度约260 HB。
图5 一线路擦伤伤损表面形貌
从钢轨平顺性控制标准看,高速铁路钢轨主要从两个方向和三个区域来限制其平直度。两个方向包括垂直方向(垂向、行车面、轨顶面)和水平方向(侧向、工作边);三个区域包括轨端(距轨端0 ~2 m)、重叠区(距轨端1 ~3 m)和轨身。从钢轨出厂检验情况看,平直度控制相对较弱的区域是重叠区垂直方向。
从现场使用情况看,目前出现的平顺性不良问题多发生于钢轨重叠区垂向。某有砟客运专线开通一段时间后出现周期性钢轨低塌不平顺、线路高低、轨枕空吊等现象,具体表现为距焊缝大里程方向2.2 ~2.8 m 出现轨顶面低塌、光带加宽6 ~10 mm,大大增加了人工维修成本[6]。从现场钢轨表面伤损情况看,钢轨擦伤出现于轨顶行车面,伤损产生的凹坑影响轨顶行车面的平顺性状态。
从高速动车组运行情况看,动车组高速运行的区段为直线和大半径曲线,轮轨主要接触区域为轨顶行车面,而钢轨工作边平顺性状态对高速运行的动车组运行性能无影响。因此,钢轨垂向的平顺性状态更为重要。
综上,高速铁路钢轨应重点关注钢轨重叠区垂向的平顺性状态。
利用电子平直尺分别对A 厂、B 厂、D 厂生产的钢轨贴标签端1.5 ~ 2.5、2.0 ~ 3.0、2.0 ~ 3.0 m 位置进行垂直方向平直度测量。从平直度大于0.3 mm/1 m的典型曲线可以看出,A 厂钢轨平直度曲线主要呈现M 形和 W 形的变化特征,B 厂主要为 W 形和 N 形,D 厂多为V形(下凹),如图6所示。
图6 钢轨平直度典型曲线
通过与国外标准对比可知,中国钢轨平顺性标准与国际接轨,个别指标更为先进。国内各钢厂高速铁路钢轨母材出厂检验平直度大多控制在0.3 mm/2 m以内(占94.62%),出厂水平良好;对重叠区垂直平直度的要求最高,控制在0.3(含)mm/2 m 以内的占98.72%;平直度典型曲线主要为M 形、W 形、N 形和V形。现场服役的高速铁路钢轨不平顺主要表现为钢轨距轨端2 ~3 m 内存在0.3 mm/1 m 以上的低塌不平顺和伤损钢轨轨顶面不平顺。
综合分析钢轨平顺性技术标准、出厂检验情况、现场使用情况,结合动车组高速运行特点,高速铁路钢轨应重点关注重叠区垂向的平顺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