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斯春 杜保吉
(1.江苏南京 210008;2.江苏邳州 221300)
垓下歌千古,渔唱起三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独赖项羽逆势而起,推翻暴秦,才有了后来大汉朝神话般的存在。两千多年来,“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认识深入人心,项羽已成为社会景仰的中华民族众多历史英雄人物之一,特别是在他生于斯长于斯且亡于斯的长三角地区,项羽的形象更是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历史文化符号而弥足珍贵。
项羽生于宿迁,逃难吴中,兵发湖州,被围垓下,自刎乌江。从项羽的征战路线可以看出,他的一生主要轨迹连接起来,恰好就是今天的长三角的大致轮廓。
戏下分封,挥斥方遒(项王故里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提供)
项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县,为秦汉时建置,后经历朝代更迭,屡易其名,至唐代宗时由宿豫改称宿迁。项羽的出生地梧桐巷,位于今宿迁市宿城区南部。项羽出身楚国贵族,世代为楚将,祖父项燕为战国末年楚国名将,曾大败秦将李信,后在秦灭楚的战争中阵亡。叔父项梁也是秦末反秦起义的著名首领。
项羽少有大志。《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宿迁梧桐巷的项王故里,如今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项羽文化建筑中堪称全国第一,超过安徽和县霸王祠和浙江湖州的项王公园。
项燕兵败自杀,项梁既遭国难,又蒙父仇,常思起兵报复。后项梁又受仇家揭发,株连入狱,靠朋友相助,才得出狱。项梁与仇人论理,愤怒至极挥拳将仇家打死,不得不带着侄儿项羽,隐姓埋名,避难远走吴中。
秦朝时期的吴中不是现在的行政地理概念,而为今苏浙交界处很宽泛的地理区域。项梁逃到吴中后,当地人并不知道他们的来历。项梁为人豪爽、遇事善断,深得吴人信任,渐渐地树立起自己的威望。
秦始皇巡游会稽,项羽跟随项梁一起去看热闹。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这里的“惮”是敬畏的意思。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项羽少年得志,拥有不少粉丝,人气爆棚,这为他后来组建江东子弟兵打下了基础。
项羽起兵推翻暴秦作战示意图(许盘清、许昕娴 制作)
传说少年项羽一次路过一个池塘边,看到一群采摘菱角的女孩在打闹嬉戏。突然,其中一人落入水中。项羽纵身跳入水中,将落水的姑娘救了起来,这个姑娘就是虞姬。项羽走后,虞姬的心里一直挂念着这位不知姓名的救命恩人。
后来,为了扩大力量,项梁和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桓楚趾高气扬地说:“你要是有以一敌万的武功,我们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举得起吗?”项羽自己撩起衣襟,握住鼎足,运起力气大喝一声“起”,千斤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折服,合兵跟随起义,项羽得了桓楚队伍。
霸王举鼎时恰好被虞姬的哥哥虞子期看见,发现举鼎的项羽很像妹妹描述的救命恩人,就向别人打听,找到了项羽,二人一见,相见恨晚。临别时,他邀请项羽到家中做客,虞姬发现哥哥领来的小伙子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恩人。虞姬父母见他俩郎才女貌,彼此喜欢,便择了吉日让二人完婚。项羽举鼎不仅得了桓楚的队伍,还得到了美人虞姬,从此就有了“一举两得”的美谈。
有了美人,没有宝马怎行?项羽胯下乌骓马本是一匹野马,产自现在的绍兴柯桥镇国际村。《国际村志》记载,宋绍定初年(1228),先民在木桥旧址造了一座七板平梁石桥,因项羽在此收服野马,就称此桥为“马回桥”。而国际村的前身,就叫“马回桥”。
相传,附近马鞍山上有一匹野马,马鞍山西边的西扆山草木茂盛,野马常出没于此。项羽随伯父到此隐居,得知野马消息后,便想征服此马。项羽在马饮水吃草之地做了个稻草人,然后躲进草人里。野马在草人上跳蹭,项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身上马抓牢其鬃毛,两腿挟住马肚,因没有缰绳难以驾驭。这时,野马迅疾跑进两棵树之间,项羽眼疾手快,用双手抓住两边树干,施展神力,将马肚夹住使之动弹不得,降服了野马。因野马通身乌黑,项羽取其名为“乌骓”,后来随项羽勇闯天下而出名。
湖州,是项羽率八千江东子弟西击暴秦的出征地。湖州市城北大桥龙溪巷东岸东段的项王公园,相传就是湖州老城门——奉胜门遗址所在地。后来湖州人为纪念楚霸王,将此门叫作“霸王门”。根据《湖州府志》和《乌程县志》记载,湖州古城分内外二重,内城即为项王城,为项羽所建。项王公园在原奉胜门遗址西北处存有城门与城楼(项王楼),项王楼内部展示项羽生平事迹资料。城门西北侧为项王长廊,项王长廊刻有《项羽本纪》,南侧为广场。在公园中共设置三组雕塑,其中城门北侧正中放置项羽主雕,广场东西两侧分置两组马拉战车雕塑。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在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墉桥区大泽乡镇涉故台村)发动起义,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迅速传到吴中,项梁与项羽杀掉会稽郡太守殷通,项梁自任会稽郡太守,以项羽为副将,召集江东子弟精兵八千,举起了反秦复楚大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渡江西进。
据南钢集团霸王山传说研究会研究,项羽吴中起兵抗秦,率一千江东子弟先遣军从江乘(今南京栖霞)渡江,经过青沙(今八卦洲),到达今天的南京江北新区霸王山安营扎寨。项羽在霸王山的4个月里,率千人攻棠邑城(今六合),打瓜步(今瓜埠),占领瓜步官渡后,迎接叔父项梁率领的七千江东子弟过江。项梁、项羽率领的八千江东子弟会聚霸王山后,正是陈胜和吴广被杀、秦末农民起义处于低潮时期,项羽在霸王山勇举义军大旗,成立了项家军。起义军在短短的4个月内,以霸王山为中心根据地,发展为7万人。项羽关心周边百姓疾苦,开挖了霸王塘蓄水,后人称之为“刘家湖”。2021年开放的江北新区桃湖公园,就是在刘家湖基础上打造出来的。2021年南钢集团投资上千万元建造了霸王山纪念馆。
后来项羽失败,打算经过南京回到江东,那时南京叫秣陵。现如今,项羽在浦口留下22个历史传说故事。2007年,“项羽在浦口的历史传说”被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徐州戏马台风云阁(蒋锋 摄)
这22个传说对应了浦口的22个地名,这22处地名为:瓢儿井、点将台、饮马池、高望、兰花塘、红绣鞋、失姬桥(石碛桥)、胭脂井、魂落铺、九头亡、勒马想、茶棚、霸王泉、驻马河、滚马滩、霸王庙、御祭庵、鬼门关、晾甲庙、下马石、霸王鞭、驷马山(又名四溃山)。有些地名被沿用至今,有些已被其他音字所代替。
项梁、项羽等采纳范增的建议,在民间找到为人牧羊的前楚怀王的孙子熊心,拥立为王,仍称楚怀王,建都盱眙(今江苏盱眙县),以附民望。
楚国分为三个地区,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属西楚。项羽领兵进入咸阳,灭秦后,有人劝项王建都关中,成就霸业,但项王回绝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客观上,彭城是先秦时期的险国严邑、金城汤池,背靠三楚旧地,又有民众依附,让项羽故土难离。
随后,项羽虚尊楚怀王为义帝,分封十八王,封刘邦为汉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占有梁、楚九郡,凯旋东归,建都彭城,即当今的徐州。自此,项羽的霸业达到了巅峰,但也给刘邦撕毁鸿沟协议找到了借口。
自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彭城作为西楚霸王的首都,承载着一代英雄的荣耀与耻恨,见证项羽的辉煌顶点,也冷观他的英雄末路。彭城至今仍有西楚故宫和项羽戏马台等历史遗迹可寻。
戏马台依山岗地形,逐步上递,错落有致。历代在台上营建了不少建筑物,诸如台头寺、三义庙、名宦祠、聚硅书院、耸翠山房、碑亭记等。戏马台北侧有曲廊、追胜轩、集萃亭和系马桩、乌骓槽等景点。曲廊内嵌有历代文人雅士吟咏戏马台的诗词石刻50余处。戏马堂是主殿,堂周环以回廊,24根丹柱绕堂排立,四壁为雕花窗棂。堂中屏风为“秋风戏马”图,反映当年项羽在虞姬陪侍下,观看士卒驰马操练的场景;东配殿的壁画,由144块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砖坯烧制雕刻而成,长9米,高2米。项庄舞剑画面,描述了当年鸿门宴的紧张气氛;西配殿为一大型壁画,勾勒了兵败垓下后霸王诀别爱姬的离愁场景。
风云阁又名戏马台碑亭,是戏马台景区标志性建筑,也是户部山制高点。碑亭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碑亭按江南园林风格设计,双层六角飞檐,丹柱彩栋,上覆釉瓦。光绪十三年(1887),当时徐州道观察使段喆重修碑亭,南檐嵌有四字篆额“从此风云”。1985年,戏马台碑亭经修缮后,易名为“风云阁”。亭内有一明代石碑,为明万历十一年(1583),徐州户部主事姜士昌所立,正面有柳城人莫与齐所书“戏马台”三字,间距盈尺,古朴庄重;石碑背面刻有《徐州重建儒学记》。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汉军在韩信指挥下,设下十面埋伏,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人少食尽。汉军在包围圈四面唱起楚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瓦解了楚军斗志。项羽与虞姬对饮,在营帐中酌酒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苍凉悲壮,英雄情长,此时虞姬,怆然拔剑起舞,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自刎后,项羽带兵突围,虞姬的尸体被来不及突围的楚兵移葬于“霸离铺”东2.5公里处,后来这里出现的村庄就叫“虞姬村”,两处自得名以来,至今沿袭不变。这即是虞姬墓的来源。如今虞姬墓位于安徽宿州市灵璧县城东7.5公里的虞姬文化园内,为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但民间相传,虞姬死后身首异葬,定远葬头,灵璧葬身。《太平寰宇记》有“虞姬墓在定远县南六十里,高六丈”的记载。据说是项羽要把虞姬带回家乡安葬,但仓皇之中无法带走全身,只好割下头颅带走,到了定远迷路,失去机会,被迫草草掩埋。所以就有了两个虞姬墓的说法。
在长三角,虞姬的烈女形象一直备受推崇。如今多地竞打虞姬牌。除了沭阳打造虞姬故里外,目前全国还有其他四个地方都说自己是虞姬的故乡,都建有虞姬庙。
虞姬出生在今江苏宿迁市沭阳县颜集乡,这是大多数人接受的说法。现沭阳境内有虞姬沟,沟畔有胭脂井、霸王桥、宅等史迹。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袁枚,曾任沭阳知县,退任四十三年后,重游沭阳时,他说在任的时候没有为虞姬写诗,退休了也要完成这个心愿,特地再到颜集乡凭吊虞姬。为此写了《过虞沟游虞姬庙》诗:“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并自注:“相传虞故沭人也。”如今的沭阳县,把虞姬文化作为地方发展的宝贵资源加以利用,注册了“虞姬”牌商标花木和“虞姬酒”,以项羽、虞姬冠名花卉和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花木大县,颜集、新河两个乡镇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首批“全国花木之乡”。
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努力村有一个虞姬墩和一个虞姬庙(现名法虞寺)。相传虞姬自刎后,项羽手下人带着虞姬的遗物返回江南,虞姬的两个妹妹惊闻噩耗,悲痛欲绝中拔剑与汉军作搏击,中箭身亡。乡亲们钦佩三姐妹是女中俊杰,在苏州河边的大土墩里埋入虞姬的丝巾和两姐妹的尸体,土墩取名虞姬墩。旧时每年清明、七月半(七月十五)、十月朝(十月初一),几个青壮年来到虞姬庙中请虞姬娘娘出堂,娘娘被抬上轿子,进行“出会”仪式。
浙江绍兴宣传虞姬出生在该市柯桥区漓渚镇美女山脚下的塔石村,美女山也是因虞姬而命名的。塔石村大多为虞姓,为虞氏宗族世居之地。塔石村历史上就建有虞姬娘娘庙,长年祭祀供奉不绝,后来庙宇毁于战火。
江苏常熟也说虞姬为常熟人,相传虞姬出生在常熟虞山脚下虞溪村。
项羽与从者八百余骑从垓下突围,渡过淮水,至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从者仅剩二十八骑,来到长江的一条岔河乌江。乌江水道之畔原有两个乌江镇,两镇今分属南京市浦口区的桥林街道乌江社区和安徽和县的乌江镇。两者仅有一桥之隔,江苏这边叫作“桥北”乌江,安徽那边叫作“桥南”乌江。
乌江镇就是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亭。秦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乌江亭辖乌江浦,为长江北岸津渡要冲,是江苏面向长三角地区的西大门。
项羽原本计划从乌江浦横渡大江回到江东以图后举。乌江亭长也劝他登舟起航:“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只要登舟,汉军即使追至渡口,也只能望江兴叹。但是,仅有一叶扁舟,容不下所剩残兵,带出来的八千子弟现在一个都带不回去,叫他情何以堪,无法向江东父老交代。因此他选择了同归于尽,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走,乃令从骑皆下马,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项羽一人杀汉军数百人。《史记·项羽本纪》对这一场景不吝笔墨,描述项羽“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短兵相接,项羽突然发现,向自己进攻的汉军中有吕马童,吕马童本来是项羽的部下,现在也投到了刘邦麾下。项王对吕马童说,听说汉王悬赏千金要我的头,凭你们是杀不死我的,但是今天我送你个人情,把我的头送给你。吕马童听后羞愧难当,转过身告诉旁边的同僚王翳。项羽说完自刎而死,王翳立刻上前把项羽的头砍下去领赏。吕马童看见王翳割下项羽的头颅,也顾不得旧谊和礼义廉耻,立即上前参与了对项羽的尸体分割抢夺。为争抢项羽尸体,汉军自相残杀,最终另外四个人吕马童、杨喜、吕胜、杨武胜出,项羽的尸首总计被五个人瓜分,在刘邦面前把肢体拼合,正好是一个完整的项羽尸首。刘邦遂把项羽的封地分成五块,颁给夺得尸体的五个人,并予封侯:封吕马童为中水侯,王翳为杜衍侯,杨喜为赤泉侯,杨武为吴房侯,吕胜为涅阳侯。
亭长受乌骓之赠,带着乌骓过江,但是忠于主人的乌骓自跳乌江而死,其情令人扼腕。
项羽死后,楚地皆降汉,而其部下李将军尚且不知,仍在谷城(山东境内)与汉军作战。刘邦为招降李将军,派人把项羽之首送往谷城,明示项羽已死,劝其投降。谈判中,刘邦答应在华山之阳,厚葬项羽之头。李将军率众降,刘邦把项羽的头颅安葬在谷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葬毕,李将军也自刎于墓前陪葬。碑文载“有李将军从王死,实附葬焉”。刘邦大哭一场,虽说得了江山,但他和项羽曾经结拜兄弟,毕竟胜之不武,是靠厚黑之术、背信弃义得来的,是项羽自刎把江山送给他的,“世无英雄,遂成竖子”的名声难以洗刷。
安徽和县乌江当地人为纪念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在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的地方,当时就地墓葬了项羽的残骸和血衣,建有霸王祠,故称“衣冠冢”,又名项王祠、霸王庙、西楚霸王灵祠。霸王祠位于乌江镇东南凤凰山上,今为闻名遐迩的历史名胜,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10月30日,胡耀邦视察巢湖地区,提出对霸王祠重修的建议,和县县委、县政府先后于1984年、1992年两期共拨款近300万元,对霸王祠进行修扩,建后的霸王祠占地面积107亩。祠外新建了双毋石阙、驻马河、乌江亭、抛首石31响钟、亭、26骑士坡、旗杆台、碑廊等景点。祠内恢复棂星门,东西侧殿各8间,分别陈列霸王、虞姬、范增、龙且等塑像,兵器及5个成语故事组成的5组微塑,历代名人书画、图片以及表现项羽一生中重大事件的8组木雕壁画。享殿前铸有“拔山盖世”铁鼎一尊。
安徽和县乌江镇霸王祠“三月三”庙会,由来已久,到唐初始成规模,经历朝历代,传承至今,具有历史时间长、规模宏大、文化积淀深厚等特点。在旅游经济大潮的催动下,乌江镇大力挖掘和发展了当地人文、地理等旅游资源,大打“乌江牌”,在文物保护、景点开发做文章,霸王祠“三月三”庙会也由民间自发进行,发展到由当地政府举办,内容包括开幕式、民俗文化展演、农特产品展销及其他相关活动,成为经济发展外引内联的重要载体。
对项羽不吝赞美之词的,首推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不朽,然其最为不朽者当属“项羽本纪”这一篇章。对于项羽这样的失败者,太史公将他人性的光辉和英雄气概写得如此传神,让人不忍卒读;对于刘邦这样的成功者,太史公也没有刻意加以粉饰,而是还开国帝王的本来面目,读来让人莞尔。
以官方名义推崇项羽的,当首推唐宰相李德裕。他为乌江祠写序,对项羽的评价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项羽文化的传播也随之达到高峰。836年他在《项王亭赋并序》中对项羽业绩与人格评价道:“自汤武以干戈创业,后之英雄莫高项氏。”李德裕认为项羽是自汤武以来1000年才出现的大英雄,赞誉之高,无出其右。
对项羽封庙号的皇帝,只有赵构一个人。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灭亡北宋。1130年,赵构逃至绍兴(时称越州),做梦都想收复江山,希望有项羽这样的英雄再世。所以有了一句“绍祚中兴”,并下诏从建炎五年正月起改元绍兴,而越州也就成了绍兴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赵构命名乌江项羽庙为“英惠庙”。
作为项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项羽题材的诗词楹联,浩如烟海。
唐开成四年,杜牧由宣州赴京途经和州乌江亭时,即兴写了一首咏史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由项羽兵败自刎之地兴发感慨,对其雄图大业归于覆灭深表惋惜。毛泽东非常喜欢杜牧的这首《题乌江亭》,诗中一句“包羞忍辱是男儿”成了他的箴言,闲暇时曾经手书,现被后人临摹刻在一块巨石上,矗立在复建的乌江亭院内。
灵璧距离北宋京都开封不远,当时王安石、曾巩、范成大等著名人物都去看过垓下古战场,并赋诗发思古之幽情。苏东坡曾和弟弟到灵璧瞻仰虞姬墓,一人写了一首诗,讴歌虞姬的忠诚与气节。苏轼的诗是:“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在古代情歌中,“虞美人”成了词曲高手喜爱的词牌。南宋词人辛弃疾也曾到过虞姬墓,看到坟前芳草萋萋,鲜艳的虞姬花盛开,香气袭人,这位血性诗人一口气写了两首词,一首叫《虞美人》,一首叫《浪淘沙·虞美人草》。其中有“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佳句,使人想到他写的金陵怀古,“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之句直抒了他对南宋偏安无为的愤慨。
不肯过江东的还有李清照。南逃的李清照想到了心目中的英雄项羽,看看弃城而逃的丈夫赵明诚,想想这些年宋朝君臣的畏敌如虎和不抵抗,不禁悲从中来。身处乱世,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可是放眼望去,全是些贪生怕死之辈,哪里还有项羽那样的男子汉!于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夏日绝句》从李清照口中诵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历代为项羽写的楹联很多。现在能见识到的,而且是出生在乌江的书法家,那就非林散之莫属了。战神项羽自刎的乌江一带,留下很多遗迹,仅在浦口就留下20多处。因此出生在乌江的当代草圣林散之,从小就受到项羽文化的熏陶,对项羽十分崇拜,凡是有关项羽的题词他都是有求必应。古人称项羽是盖世英雄,而他在给宿迁项王故里题词时却改写为“英雄盖世”,意蕴大不一样。他给乌江霸王祠写的对联犹佳,“犹听叱咤之声,外黄未坑,能存孺念,壮哉心鄙秦皇帝;忍见风云变色,虞姬自刎,专为报恩,败己头抛吕马童。”无论是措辞还是书法技艺都达到了舍我其谁的境界:这副对联用的几个典故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外黄未坑”是说项羽竟然能重视一个孩子的劝解,没有坑杀外黄(今河南省民权县境内)人。史书上没提到孩子的姓名,只说他是外黄县令门客的一个年龄才十三岁的儿子,说明项羽十分喜欢那些和他一样的英雄少年。如果项羽在其他重大决策上也能如此耳顺听劝,天下就没有刘邦的份了。
以项羽为代表,在长三角人的性格里,既有柔情似水的一面,更有至大至刚的一面。长三角的民性刚是披坚执锐、扛鼎拔山的担当,更是破釜沉舟、所向披靡的无所畏惧,也是抱团奋进、重信守诺的品质操守。进入新时代,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按下了“快进键”。项羽文化所能赋予我们的破釜沉舟的勇气,诚信担当的风骨,舍我顺天的境界,都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最好的营养剂,可补当代的精神之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