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五十九中学 摆 琼
我国古代、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思想里都有宝贵的、启发诱导思想方法的记录。《学记》中所谓“善喻”之教,在“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方式下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融入新课程理念的“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辅助作用”的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西方,苏格拉底提出过“产婆术”,即“问答法”,着重强调了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意在引发学生产生认知矛盾的情形后导出预期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提出知识和知识的碰撞,继而产生想要得到知识的欲望。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要创设一个有困难的教学情境,使这个情境和学生经历过的情境有相似之处,使学生在经验的支持下,应对相关情境。只有基于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尽可能地进行拓展。
什么是教学情境?情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情景、境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完成还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并且学会其中隐含的、获得知识的方式,这就是拓展学生“最近发展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益。”巴班斯基指出:“没有教学方法上的丰富多彩,就没有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所以教师必须灵活多样地变换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时时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进一步开展有效教学,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
目前,课堂教学正在追求“有效课堂、情境课堂”,即在时间和空间上,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大量的知识理解;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境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强化师爱的作用,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有宽容的心,要善待每个学生。教师灵活恰当地处理偶发事件,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能促进有效教学课堂情境的自由发展。
在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结合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与背景材料,精细化教学设计、设问技巧。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活起来;可以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动起来;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转起来;可以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兴奋起来;可以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还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学生注意力。但这都需要教师保证所创设的有效情境具备现实性、趣味性、直观性和问题性,使得课程包含良好的数学结构,隐含丰富的知识信息,能够拓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应具备较强的探究价值。下面,笔者将用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四个课例,谈谈对有效教学情境设置的具体想法。
在“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课中,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法上,可以将“引导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教师点拨,启发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在学法上,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着眼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以问题链形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设置有趣味的教学引入,即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回来,猪八戒回到了高老庄,当上了高老庄集团公司的总裁。但是由于经营不善,公司很快出现了财政问题,怎么办呢?八戒灵机一动,找到了猴哥,猴哥很爽快:“好说,好说!我给你借钱。”怎么借呢?“每天借你100万,连续借给你一个月。但是,我的还款方式是这样的:第一天还2元,第二天还4元,第三天还8元,……按照这样的方式还到一个月为止。”请同学们替八戒想想,该不该答应?
若引入两个变量:x——天数,y——钱数,则y与x的关系是:y=(2)x。
用这个看似很简单的实例,为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准备;同时通过让学生感受指数函数的爆炸式增长,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在“函数的奇偶性”一课中,可以采用微课视频的方法设置教学情境,呈现现实生活中多种多样的、静态的、动态的对称美,让学生拓展思维,拓展想象,从有限的教室空间延展到室外。再使用几何画板演示等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充分融入课件中,突破教学重、难点,使一堂课的内容更加充实,容量更多。既融会贯通了教学任务中的三维目标,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获得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使得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更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也更加的活跃(具体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在“极坐标系”一课中,可以由介绍和心形线有关的数学史开始(具体教学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借助笛卡尔与瑞典公主的故事(视频播放)引出心形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示数学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的作用(例如图3所示,笛卡尔由蜘蛛网联想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学生想学习绘制心形线,必须从学习极坐标系开始,教师再借助多媒体用卫星地图展示该校地貌,并提出问题:(1)从学校大门到学校礼堂怎么走?(2)是否可以用直角坐标系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类比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对于新概念的重难点的突破,如图4所示)学生在看到自己的校园时,会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这个情境中,设立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利用原有的常识得到答案,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极坐标”的思想,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为后面归纳得到极坐标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成功完成了课程重点的突破。这样的引入不仅可以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从生活出发,由浅至深,让学生发现极坐标系的概念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辅助学生获得并理解极坐标系的概念。
图2
图3
图4
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定义、明确相关概念后,教师还给出军事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置身军事作战实景中,在游戏中完成知识点的夯实。教师可以设置三个难度逐渐递增的任务,逐步提升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而后再次回到引入中的校园卫星图,引导学生自己建立适当的极坐标系,完成各地标的坐标定位,不仅呼应了引入,也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引起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在多次讨论、多次琢磨后,得到结论,顺理成章突破课程难点。
在学习统计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借助文学和历史帮助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学科之间的融合,继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大文豪,被视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1985年秋天,有位莎翁研究专家在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里发现了一首写在纸片上的九节诗,这张纸片已被收藏近200年,它上面的诗歌是莎翁写的吗?
两年以后,两位统计学家对这首诗做了研究,并与莎士比亚的写作风格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它们惊人的一致。已知莎翁诗文著作中用词总量为884 647个,其中31 534个是不同的,它们出现的频数如图5所示。
图5
由此可见,莎翁喜欢用新词,他使用一次就舍弃的词高达45.6%,仅用两次的词占13.8%。倘若对莎翁的部分作品做同样的统计,不同的词出现的频数会高一些。这首新诗中共有429个单词,有258个是不同的,观测值与基于莎翁写作风格的预测值相对接近。与此同时,统计学家也调查了与莎翁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约翰逊、马洛和邓恩的写作风格,发现他们的预测值与这首诗的观测值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故而在过去的3个世纪里,包括狄更斯和马克·吐温等在内的文学家都曾怀疑它是莎士比亚的作品。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所谓之生活未必是生活,就未必是教育。”陶行知的这段话揭示了生活对人的教育作用,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情境教育中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以生活为源泉,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创设出鲜明的投影图片,辅之以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而学生在此情境中和教师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达到知、情、意、行融为一体的效果。为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要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式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形成一定的目标和志向,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自然而然地运用知识,从而达到新课标和新高考要求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