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海军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是心内科临床上常见的严重急症,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胺碘酮与美托洛尔等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常用的药物[1-6],胺碘酮可有效延长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减慢房室和心房传导[7-9]。患者长时间使用美托洛尔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门冬氨酸钾镁可以抑制心律失常[10-13]。为探究三种药物联用治疗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45 例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45 例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3 例)与参照组(22 例)。研究组平均年龄为(65.49±1.46)岁;参照组平均年龄为(65.37±1.1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病发后需卧床静养,同时对患者进行血管扩张、吸氧、镇痛等治疗干预。
参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给予患者胺碘酮300 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6 ml,以5~10 ml/h 的速度泵入。研究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胺碘酮使用剂量与参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美托洛尔25~50 mg,口服2 次/d;另给予患者门冬氨酸钾镁40 ml 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心源性事件发生情况,心源性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2]分为有效、一般、无效,总有效率=有效率+一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心源性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心源性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源性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原因为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持续、完全闭塞。当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时,患者心肌细胞的活性不足,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会出现头晕、无力,临床往往采取利多卡因治疗,但是有心脏停搏的风险,患者难以接受治疗风险[13-15]。胺碘酮可有效延长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减慢房室和心房传导[16-18]。β 受体阻断剂能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缺血区的氧供需失衡,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复发性心肌缺血、再梗死、室颤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门冬氨酸钾镁可以抑制心律失常。胺碘酮可有效延长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减慢房室和心房传导[19-24]。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接受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干预,参照组接受胺碘酮治疗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源性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干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干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心源性事件显著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