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莹 薛红琴 兰玉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曾长时间作为一个边缘学科而不被重视,但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等,这些疾病甚至被称为“社交癌”,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1-3]。孕产妇作为特殊的人群,其盆底功能在孕期及产时都将经受极大的考验[4,5]。妊娠本身也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6]。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孕产妇中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妊娠期糖尿病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影响也越来越得到重视[7-10]。为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296 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与296 例正常产妇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行阴道分娩的592 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分为试验组(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和对照组(未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每组296 例。纳入标准:①试验组产妇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孕23~25 周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口服含75 g 葡萄糖粉的糖水250~300 ml,空腹及服糖后1、2 h的正常血糖水平分别<5.1、10.0、8.5 mmol/L,任一时间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对照组产妇OGTT 试验阴性;②初产妇;③不需要器械助产者;④产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①既往有孕13~27+6周间流产史者;②妊娠前已有糖尿病者;③行剖宫产和钳产者。两组产妇年龄、身高、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后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在产妇知情同意并自愿的情况下,于产后42 d 回院复诊。两组产妇均进行盆底功能评估:盆底肌肌力检测、盆腔器官脱垂评估、压力性尿失禁评估、性功能问卷调查。具体如下。
1.2.1 盆底肌肌力检测 应用盆底肌肌力牛津分级系统进行盆底肌肌力检测,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在valsava动作下,检测盆底深层肌肉Ⅰ类肌、Ⅱ类肌的肌力,浅层肌肉Ⅰ类肌、Ⅱ类肌的肌力。同时应用杉山盆底康复检测治疗仪U8 行盆底肌肌力检测。以4 个测量值中最小的肌力记录为盆底肌肌力。
1.2.2 盆腔器官脱垂评估[2]根据POP-Q 的分期标准分为POP-Q0 期、POP-QⅠ~Ⅱ期(轻度脱垂)、POP-Q Ⅲ~Ⅳ期(重度脱垂)。对阴道前壁、阴道后壁、子宫都进行测量,以最大脱垂的器官记录为该产妇的脱垂情况,记录POP-Q 分期。
1.2.3 压力性尿失禁评估 对于压力性尿失禁,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压力试验、指压试验、尿流动力学检测进行评估。
1.2.4 性功能问卷调查 根据PISQ-12[3]进行性功能调查,总分48 分,以29 分为界限,≥29 分表示性功能正常,<29 分表示性功能不正常。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POP-Q 分期、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及PISQ-12 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产后随访中有2 例失访,对照组有6 例失访。试验组盆底肌肌力<3 级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OP-Q 0 期占比低于对照组,Ⅰ~Ⅱ期、Ⅲ~Ⅳ期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ISQ-12 评分≥29 分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情况比较[n(%)]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妊娠和分娩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1-13]。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14,15]。本院近3年产科门诊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30%。妊娠期糖尿病增加了母亲和胎儿并发症的发病率。血糖控制欠佳,增加了母亲体重增加的风险,增加了巨大胎儿发生的风险。Sartorão等[5]对110 例孕妇的一项回顾性对照研究显示:通过三维超声检查孕妇24~28 周、34~38 周两个时期的盆底生物学特征,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正常孕妇相比,肛提肌厚度和韧带宽度有显著缩小。Rudge 等[6]在一项实验研究中发现: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怀孕期间盆底肌肉和腹直肌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力减弱,快速肌纤维和慢速肌纤维中Ⅰ型/Ⅱ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减少。通过三维B 超检查及相关症状、体格检查进行评估,发现妊娠期糖尿病与产后12 个月内的压力性尿失禁、腹直肌功能障碍、盆底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妊娠期糖尿病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其显著的高危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对盆底肌电活动产生了消极影响,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在静息状态下和收缩状态下都出现盆底肌肌电下降。Marini 等[7]的研究发现在剖宫产术后2年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研究还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导致的血糖升高损害了尿道细胞外基质和尿道横纹肌,增加了尿失禁和盆底肌肉障碍的发病率。Sangsawang 等[8]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提示:怀孕中最常见的尿失禁类型为压力性尿失禁。怀孕过程中的生理学改变,例如增大子宫的重量和胎儿的重量给盆底肌肉带来了压力作用,妊娠期糖尿病增加子宫重量和胎儿重量的发生风险,增加了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上述研究大多只对盆底功能的单项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盆底肌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进行的综合研究,把妊娠期糖尿病作为一个独立的高危因素,研究其在盆底功能障碍中发生的作用,尤其强调了妊娠期糖尿病对盆腔器官脱垂和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肌力下降、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生活障碍发生风险高于普通产妇,本研究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只是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证实了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对盆底功能障碍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对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未来将继续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是如何通过血糖升高造成盆底损害,从而影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本研究中对于盆底肌的检测主要是集中在盆底肌肌力,对于盆底肌电及肌纤维中的胶原蛋白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未来可做相关的研究。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发生盆底肌肌力降低、盆腔器官脱垂、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降低的几率更高,妊娠期糖尿病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