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乡村振兴进程中欠发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研究

2022-06-07 00:59柴龙铣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3期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培养机制新型职业农民

摘要:湖南欠发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农民存在学历较低、职业综合技能失衡、非农业技能缺乏、培训学习意愿不强等特点,当地农民参加培养学习的思想观念较落后、培养的政策和培养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对策如下:建立针对性较强的新型农民培养的体制机制;加大对该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资金投入;加强新型职业農民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欠发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

0前言

做好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必须紧贴农民自身发展的多元需求实行分类继续教育,围绕不同地区的多样特质回应特定发展阶段的特定需求,努力实现农民教育与国家战略的适应性发展。培养造就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打下坚实基础。湖南欠发达地区主要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吉首、怀化以及邵阳市西部诸县(绥宁等)在内的整个“湖南西部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南的西边,总人口约1788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5.4%,其中,农民人口占绝大部分。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当前有较多高职院校和农业学校已经设置了相应专业,也培养了大量的新型职业农民。

1、培养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构建适应新时代农村农业发展需要的培育体系,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能力,让新型职业农民真正成为农农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靠农民,更重要的是依靠高素质的农民。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人才是关键因素。大量的高素质农民群体,需要国家社会大力培养,提高政策、资金、人力等条件,让在职农民能根据其务农特点安排培训,高校开设涉农专业,定向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素质农民具有思想新、觉悟高的特点,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产和销售,能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湖南只有实现了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全省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因此,需要大力培养一定数量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实现该地区乡村振兴提速。

2、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在湖南省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培养还处在较落后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还存在较大差距,该地区农村居民思想观念较落后、生活方式较单一、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职业技能水平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基本都在沿用传统的务农方式农业生产,如在种植业中,部分地方还在用牛耕地、人工锄草施肥、人工搬运农作物等,养殖业也主要以家庭养殖为主,体现量小效率低,每年的收入也极其微薄。

2.1职业农民培养的思想观念较落后

2.1.1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农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和重要人力保障,没有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的农民,很难发展农村经济。因此,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素质的培养,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规划来抓,要成为乡村振兴建设的核心内容、关键环节,科学规划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各级政府要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工程引起高度重视,应统筹规划,做好服务和政策支持。

2.1.2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主要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忽视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调查表明,湖南省欠发达地区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面,主要集中在职业技能培训,如劳动力转移培训等,而没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培养。

2.1.3湖南欠发达地区农民对职业培训不够重视。农民务农技能都是代代相传下来的,能基本适应当地的农业生产需要,因此,当地农民也没有产生强烈的技能危机,对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并不重视,认为浪费时间和金钱;同时,他们的学习时间也非常有限,农村常年都处于农忙时期,农民参加短期培训都存在较大问题,长期入校学习,获取专业文凭就更加困难,培训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是该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最大阻碍。同时,培训方式比较单一,基本采用线下培训,现已经开始转向线上培训,但在线培训也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农民的学习自觉性较差,不能坚持学习;二是很多年龄稍长的农民还没有使用智能手机,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造成了较大障碍。

2.1.4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政策还不完善,不能对培训学习起到强有力的支撑。资金扶持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起到关键作用,政府要有相关配套资金来进行培训项目的开展,尤其是在培训课程的制定,培训教师的选择和农民培训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该地区地处偏远山区,接受信息困难,出去培训难上加难,许多地方交通不便,这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造成了很大阻碍。政府在税收和贷款方面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大,在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上扶持力度不够,该地区的农产品要运出去销售,交通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加上农产品的售价较低,除开生产成本和运输费等费用外,利润微薄;在农民创新创业上,政府在专项贷款上还存在较多限制,如对当前资产的检验、对征信的检查、对项目的评估等,使得许多农民心有余而力不足。

2.1.5培训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负责农民培训的主管部门有:各地区的教育部门、人力资源保障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工部、当地妇联等,主要负责培训的机构为:农广校、普通高职院校、农民成人技术学校等。各主管部门都有不同数额的培训专项资金,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交通食宿、奖励等都有相关政策支持。但是,各组织机构都是相互独立的,它们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且缺少有机配合与协调,培训资源存在重复使用情况,浪费了财力物力人力。各部门通过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起到了一定的配合协调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运行中,又存在牵头部门不同,协调配合不够紧密,各职能部门都想做好本部门的服务工作。

3、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和路径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项目,要坚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性相适应的原则,既要解决农民培训学习的观念问题,又要理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完善政策导向,发挥好社会各层面、各部门的积极性。[1]

3.1建立针较完善的新型农民培养体制机制

湖南乡村振兴进程中欠发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需要政府进行统筹安排,要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的指挥棒作用。根据该地区组织农民培训学习难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创新学习方式,可以尝试提供“上门”服务,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采用固定课堂“领学”,流动课堂“送学”,空中课堂“引学”,田间课堂“导学”的教学方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帮助新型职业农民练就“过硬”的看家本领。

要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成效,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培养领导机制。建议以地级市为单位进行统筹协调培训计划,再将计划下沉到县乡两级,加强县乡两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领导体质建设,在县级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全县下一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以及培养工作的考核办法和奖励机制。乡级要做好培养工作的具体事项安排,加强对本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领导,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根据当地农村居民的农业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形成培训具有连贯性和实效性的培养机制。为了更好的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发挥更好的成效,可以将培养考核结果作为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3.2加大对该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资金投入

当地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湖南欠发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资金投入力度,根据每年的培养人员数量、培养内容和培养目标,做好下一年度的培养经费预算,为财政支出提供依据。每年的财政支出是有限的,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就要将按培养数量使用经费向以项目立项的方式进行划拨,或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进行转变,也可将社会力量纳入到培养中来,与相关培训业务做的非常专业的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较少财政支出,提高培养的精准性和高效性。政府要多协调、多探索、多投入、多推广、多扶持,不断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

3.3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指挥棒作用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农民群众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有力抓手,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为此,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职业农民转变。[2]

3.3.1加强培训政策的宣传并广泛收集农民培训的诉求

政府部门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及时将培训时间地点和培训内容详细宣传到当地的每位农民。宣传方式可以多元化,可以使用纸质资料宣传,也可以使用网络转发培训资料宣传,或电话通知等方式,一定要“多渠并举”,因为该地区农民文化程度较低;还有部分农民没有智能手机,无法通过网络方式接受培训信息等。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还要多听取农民关于培训学习的诉求,因为存在安排的培训不是当地农民所需要的,农民所需要的培训却没有开设,因此,要广泛收集农民关于农业培训的诉求,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靶向服务。

3.2.2培训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可以采用短期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送教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更加丰富,应该包括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储存、包装、运输、销售技术,以及生产设备的使用技术等培训。实现一对一的培训内容的定制和实施,一次培训仅针对一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根据农民农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前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从而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3.4 发挥职业院校的教育功能,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挥重要作用

职业院校创新性实施“校園+田园”培养模式。以“新科技”引领学习积极性,借助“校园”打基础、学技术、习管理,让学生掌握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等基础知识;利用“田园”用知识、练技能、做管理,让学生学会网上营销、成本核算等智慧农业新技术。

3.4.1加强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加强涉农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因为理论知识最终要落在实践上,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知识的适用性,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适当,重在技能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能将技能转化成生产力,能无缝对接农业生产。

3.4.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在线教育的背景下,搭建师生互动平台,采用网络课堂、田间课堂或网络课堂+田间课堂融合的形式开展教学。同时可以采用脱产学习和函授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或集中培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便于不同需求和不同现实情况的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4.3加强湖南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加强并完善湖南欠发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申请考核制,大力培养涉农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既促进了高职院校高质量快速发展,也可在高职院校实现乡村振兴进程中提供强有力支撑。

当前湖南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教师存在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首先,在教师培养方向上要进行改向,将由理论培训为重转向以实践能力培训为重,每年派一定数量的教师下到农村进行实践锻炼,尤其是年轻教师,要定期下基层去学习,去实践,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其次,制定“双师型”教师的申请和考核标准,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师“理论+实践”的优势,推荐湖南欠发达地区农学一体化培养,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农业实践的机会,补齐实践的短板,形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齐头并进的现状;再次,形成教、学、练、岗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学习之后,学生要进行实操练习,通过实操检验能否达到教学要求,再到相应的农业项目上进行实践;最后,高职院校要建立大量的、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实习基地,学生学习完之后,要到实习基地再进行半年以上的实操,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又进行了实践操作,大大提高了培养的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郝兆丰.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培养问题研究——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1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J].新华文摘,2006(8).

[3] 吴兆明.基于职业化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能力结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13):60-67.

[4] 杜若,张平.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制创新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07).

[5] 陈东,豆晓甜.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时代内涵与理论逻辑研究[J].理论观察,2019(11):79-81.

[7]崔红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与思考[J].农村经济,2017(09):1-7.

[8]陈楠,黄宇琨.农业高校主体式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8,39(09):91-96.

项目基金:2020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湖南乡村振兴进程中欠发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研究》,课题编号:XSP20YBC332

作者简介:柴龙铣,1986年7月,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欠发达地区培养机制新型职业农民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