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全国卷作文命题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022-06-07 07:46邓闯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0期
关键词:高考语文命题作文教学分析

邓闯

摘要: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历来备受关注。中国的高考也是随着时代社会发展及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而不断改革的。高考作文作为高考语文学科中分值最大的板块,是师生备考、社会讨论以及学界研究的重中之重,也是检验语文学科教育根本任务落实情况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近五年高考作文命题为研究对象,探寻高考作文命题中考察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问题。

关键词:高考语文;教学分析;命题作文

一、近五年部分全国卷作文命题内容分析

(一)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标明确指出“选用的语言材料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为了使生讲真话、抒真情,全国卷在材料的选择上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精神领域。

例如2017年全国丙卷有两个命题关键词“我看高考”和“我的高考”。“我看高考”意在引导考生对“高考”这一形式进行思考,属于记叙文范围,考生可以从生活中、学科学习中取材,记录下自己的高考之路。但学者们怀疑,考生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如此宏大的作文题目,提交一份深刻的见解。笔者认为高考虽然作为一个很宏大的主题,但这是每个考生都需要经历的,且在面对题目时正是接受考察的过程,考生从“自我”的角度来解读正在经历的考试,这具有深刻意义。而且,由于这个考试题的主体是“我”,对高考的看法只需结合自身的经历,进行个性化创作即可。

(二)关注社会热点

近五年全国卷作文内容上,除了以日常生活为为基础的材料内容外,逐渐也涉及到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代发展的领域。作文材料内容生动丰富,学生受到引导后展开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同时针对时代精神、道德选择、人与自然领域进行拓展。例如2021年的全国甲卷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对时代精神进行写作,在高考语文作文中,引领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思考社会现象,启迪时代精神。

高考作文在选材和内容联系上会带有强烈的时代倾向。然而,当作文设计时代时题目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命题过程中尤其在选择材料时需要更加谨慎,才能让学生自由地针对命题进行文字创作。例如2018年全国乙卷,材料中列出了新世纪考生亲身经历过的“大事年表”,考生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作为这些历史时刻的见证人,去思考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以及个人的命运、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2021年的全国新高考Ⅱ卷给出图像要求作文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这个问题提供的选择空间相对较大,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环境和思维,以自我为角度针对新时代书写自己的想法。

(三)立意多元化

不同于之前的二元对立命题,如“远与近”“经验与勇气”“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等作文题。近五年高考作文命题在立意指向上,愈发趋近多元。作文题通过结合不同的命题材料来发散考生的思维,例如2021年“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通过提供材料给考生自由发挥,进行立意。又如2017年的“中国关键词”一题,提供了“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等12个关键词,要求学生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使其形成有机的关联,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考生可以自由选择、组合,选择的角度多样,立意也很丰富。

(四) 注重思辨

随着新课改教学的实施,高中教育越发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下的思辨能力,这一点从近五年的语文高考作文选题也有所体现。例如2021年的北京卷中的两个选材都十分考验学生的思辨能力,尤其“论生逢其时”这一选题,学生要在“生不逢时”与“生逢其时”等辩论方向中选择其中之一作为写作的方向,再针对选题进行单方面的“辩论”形式的写作。整个过程不仅考察学生对于某些观点的态度,同时针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辨能力进行了检验。

二、近五年全国卷作文命题对教学的启示

(一)近五年高考作文命题启示

高考作文不仅可以通过作文的具体题型和文本来命题,还可以通过作文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思维来体现。我们应该以综合考试为命题导向,具体依靠综合语言实践来考查题目,并测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学科水平。本文所说的命题取向,具体指的是宏观层面的思想取向,即近五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是为了切实贯彻“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具体内涵,可以明确“德”是衡量一个人的尺度。在过去的五年里,高考作文命题从不同的层面强调了“有德之人”的品德和思想道德。

(二)、形成独立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关键是要表达学生的自信。在写作实践中,表达自信是通过“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来体现的,这与教师的鼓励和认可是分不开的。教师还必须重视学生在平时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一些看似令人不安的问题实际上是伴随着学生的某种独立思考。此外,应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加入故事,并善于发现日常生活的细节。

(三)、文本解读与作文教学的融合

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在于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不仅要有深刻的文本解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意识,还要有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文本解读不是简单地公布课堂上对所问问题的答案,而是跳出基于教案作为参考的固定答案的思维模式,形成真正贴近作者和文本的价值结构。对于不同风格的文本,我们应该知道如何捕捉文本特征,并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能够灵活的运用。

总结

了解到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后,本文落脚点是发挥高考命题的正确导向作用,对写作教学带来一些有益启发。当然,对高考的反思或批判亦是为贡献自己的思考,推动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姜钢.《实施意见》: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綱领性文件[J].中国考试,2017 (02):1-4.

[2]陈主文.命题作文当议[J].山东教育科研,1999 (22):92-93.

[3]张伟明.谈话题作文[J].中学语文教学,2003 (01):47-48.

猜你喜欢
高考语文命题作文教学分析
初三
初三
抓文体特征 重整体感知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索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快速辨析病句的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
命题作文“过程的魅力”
半命题作文如何补充题目